一种可翻转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417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翻转夹具,它包括支撑座(1)、翻转框架(2)、压紧框架(3)和支撑板(4),支撑座(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板(5),翻转框架(2)上的两个转轴(6)均旋转安装于对应侧的支板(5)的轴孔内,压紧框架(3)安装于翻转框架(2)的上表面,压紧框架(3)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置槽(7),两个支板上对称设置有通孔(10),安装于通孔(10)内的支撑板(4)支撑夹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对工件两面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实现了一次装夹便可进行两面加工,减少了装夹误差,避免了加工面的夹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翻转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床辅助夹具
,特别是一种可翻转夹具。
技术介绍
车床加工产品通常是加工一面之后再次装夹加工另一面,或加工一定角度的产品都是用工装按照角度定位装夹,通过夹具实现角度车加工,按照顺序进行加工,通常都是分多次装夹加工完成一个零件,往往大批量生产中一个产品要在几台机床上实现。对于小批量产品通常先加工一面,再加工另一面,加工效率比较低,每个面都要装夹一次,容易产生夹伤缺陷,对于目前多种小批量生产的竞争环境,许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工序的集中,功能夹具的应用越来越紧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加工效率的可翻转夹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翻转夹具,它包括支撑座、翻转框架、压紧框架和支撑板,支撑座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板,翻转框架设置于两个支板之间,翻转框架靠近两个支板的边缘上均设置有一个转轴,两个支板上均设置有一个与转轴配合的轴孔,翻转框架上的两个转轴均旋转安装于对应侧的支板的轴孔内,翻转框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容置槽,压紧框架安装于翻转框架的上表面,且压紧框架与翻转框架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压紧框架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置槽,翻转框架和压紧框架的中心部均为连通容置腔的中心孔,两个支板上对称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形状与支撑板的截面相配合,每个支板上均设置有上下两排通孔,且每排通孔包括至少两个分设于转轴两侧的通孔,位于上排的通孔的顶面与压紧框架水平位于翻转框架上方时翻转框架的下表面相平齐,位于下排的通孔的顶面与压紧框架水平位于翻转框架下方时压紧框架的上表面相平齐,支撑板的数量与每排通孔的通孔数量相等,支撑板从一个支板的通孔穿入,从另一个支板的对应通孔穿出。所述的支撑板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每排通孔均包括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设于转轴的两侧。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对工件两面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通过翻转框架的旋转,带动与翻转框架固定连接的压紧框架、及被装夹于翻转框架与压紧框架之间的工件绕转轴旋转,通过将支撑板分别安装于上排通孔或下排通孔,实现对工件正面工位支撑固定或反面工位支撑固定。实现了一次装夹便可进行两面加工,减少了装夹误差,避免了加工面的夹伤,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沿A-A截面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框架翻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座,2-翻转框架,3-压紧框架,4-支撑板,5-支板,6-转轴,7-容置槽,8-螺钉,9-中心孔,1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2、图3所示,一种可翻转夹具,它包括支撑座1、翻转框架2、压紧框架3和支撑板4,支撑座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板5,翻转框架2设置于两个支板5之间,翻转框架2靠近两个支板5的边缘上均设置有一个转轴6,两个支板5上均设置有一个与转轴6配合的轴孔,翻转框架2上的两个转轴6均旋转安装于对应侧的支板5的轴孔内,翻转框架2的上表面设置有容置槽7,压紧框架3安装于翻转框架2的上表面,且压紧框架3与翻转框架2通过螺钉8连接固定,压紧框架3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置槽7,翻转框架2和压紧框架3的中心部均为连通容置腔的中心孔9,如图1所示,两个支板上对称设置有通孔10,通孔10的形状与支撑板4的截面相配合,本实施中支撑板4的截面为矩形,每个支板上均设置有上下两排通孔10,且每排通孔10包括至少两个分设于转轴6两侧的通孔10,本实施例中每排通孔10均包括两个通孔10,两个通孔10分设于转轴6的两侧,位于上排的通孔10的顶面与压紧框架3水平位于翻转框架2上方时翻转框架2的下表面相平齐,位于下排的通孔10的顶面与压紧框架3水平位于翻转框架2下方时压紧框架3的上表面相平齐,如图2、图3所示,支撑板4的数量与每排通孔10的通孔10数量相等,支撑板4从一个支板5的通孔10穿入,从另一个支板5的对应通孔10穿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将翻转框架2旋转至其下表面与上排通孔10的顶面相平齐,然后向上排通孔10内插入支撑板4,由两个支板5的上排通孔10支撑支撑板4的两端,从而实现由支撑板4固定支撑翻转框架,将工件放置于翻转框架2的容置槽7内,然后将压紧框架3扣合于翻转框架2上,工件上部同样位于压紧框架3的容置槽7内,通过螺钉8连接固定翻转框架2和压紧框架3,从而由压紧框架3和翻转框架2实现对工件的夹紧,此时,加工刀具便可通过压紧框架3的中心对工件的上表面进行加工,上表面加工完毕后,撤出支撑板4,翻转框架绕转轴6旋转180°后,将支撑板4安装于下排通孔10内,由支撑板4固定支撑压紧框架3的上表面,如图4所示,此时,加工刀具便可通过翻转框架的中心孔9对工件的下表面进行加工,从而实现了一次装夹便可进行两面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翻转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翻转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座(1)、翻转框架(2)、压紧框架(3)和支撑板(4),支撑座(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板(5),翻转框架(2)设置于两个支板(5)之间,翻转框架(2)靠近两个支板(5)的边缘上均设置有一个转轴(6),两个支板(5)上均设置有一个与转轴(6)配合的轴孔,翻转框架(2)上的两个转轴(6)均旋转安装于对应侧的支板(5)的轴孔内,翻转框架(2)的上表面设置有容置槽(7),压紧框架(3)安装于翻转框架(2)的上表面,且压紧框架(3)与翻转框架(2)通过螺钉(8)连接固定,压紧框架(3)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置槽(7),翻转框架(2)和压紧框架(3)的中心部均为连通容置腔的中心孔(9),两个支板上对称设置有通孔(10),通孔(10)的形状与支撑板(4)的截面相配合,每个支板上均设置有上下两排通孔(10),且每排通孔(10)包括至少两个分设于转轴(6)两侧的通孔(10),位于上排的通孔(10)的顶面与压紧框架(3)水平位于翻转框架(2)上方时翻转框架(2)的下表面相平齐,位于下排的通孔(10)的顶面与压紧框架(3)水平位于翻转框架(2)下方时压紧框架(3)的上表面相平齐,支撑板(4)的数量与每排通孔(10)的通孔(10)数量相等,支撑板(4)从一个支板(5)的通孔(10)穿入,从另一个支板(5)的对应通孔(10)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翻转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座(1)、翻转框架(2)、压紧框架(3)和支撑板(4),支撑座(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板(5),翻转框架(2)设置于两个支板(5)之间,翻转框架(2)靠近两个支板(5)的边缘上均设置有一个转轴(6),两个支板(5)上均设置有一个与转轴(6)配合的轴孔,翻转框架(2)上的两个转轴(6)均旋转安装于对应侧的支板(5)的轴孔内,翻转框架(2)的上表面设置有容置槽(7),压紧框架(3)安装于翻转框架(2)的上表面,且压紧框架(3)与翻转框架(2)通过螺钉(8)连接固定,压紧框架(3)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置槽(7),翻转框架(2)和压紧框架(3)的中心部均为连通容置腔的中心孔(9),两个支板上对称设置有通孔(10),通孔(10)的形状与支撑板(4)的截面相配合,每个支板上均设置有上下两排通孔(10),且每排通孔(10)包括至少两个分设于转轴(6)两侧的通孔(10),位于上排的通孔(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良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极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