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879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扣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内饰件上的第一卡扣和设置在第二内饰件上的第二卡扣,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包括卡扣本体和卡钩,所述卡钩为片状体,且所述卡钩的根部与所述卡扣本体相连,所述卡钩的顶部与所述卡扣本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卡钩的根部与所述卡扣本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卡扣本体根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扣包括卡孔和卡板,所述卡孔套接在所述卡扣本体和卡钩的外部,所述卡板卡接在所述卡钩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卡扣组件通过设置卡钩与卡扣本体之间留有间隙,保证了卡钩足够的变形量,降低了第一卡扣损坏的几率,易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卡扣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内饰件上的第一卡扣和设置在第二内饰件上的第二卡扣,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包括卡扣本体和卡钩,所述卡钩为片状体,且所述卡钩的根部与所述卡扣本体相连,所述卡钩的顶部与所述卡扣本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卡钩的根部与所述卡扣本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卡扣本体根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扣包括卡孔和卡板,所述卡孔套接在所述卡扣本体和卡钩的外部,所述卡板卡接在所述卡钩的下方。本技术提供的卡扣组件通过设置卡钩与卡扣本体之间留有间隙,保证了卡钩足够的变形量,降低了第一卡扣损坏的几率,易于安装和拆卸。【专利说明】一种卡扣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安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卡扣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件多为塑料件,塑料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普遍采用卡扣连接。现有的卡扣组件有两种:1、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种卡扣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内饰件上的第一卡扣10'和设置在第二内饰件上的第二卡扣20'。第一卡扣10'上设置有卡扣本体11',为了防止第一卡扣10'与第二卡扣20'发生错位,在第一卡扣10'上还设置有定位销12'进行定位。第二卡扣2(V上设置有卡孔21’和卡台22^。第一^^扣1(V和第二卡扣2(V卡接时,卡台22'卡接在卡扣本体11'的下方。上述的卡扣组件以及定位销结构容易使第一卡扣的背面产生缩印,因此,为了避免缩印的产生,通常削薄卡扣本体的根部。但是,削薄卡扣本体根部的方法会导致第一卡扣的强度变弱。同时,定位销仍然存在使第一卡扣产生缩印的问题。2、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种卡扣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内饰件上的第一^^扣10"和设置在第二内饰件上的第二卡扣20"。该种卡扣组件取消了第一种卡扣组件中的定位销,在第一^^扣10"的卡扣本体11"两侧设置定位筋12"来进行定位。第一^^扣还包括卡钩13",卡钩13"与卡扣本体 11"的连接点位于卡扣本体根部的上方。第二卡扣20"与第一种卡扣组件中的第二卡扣20'的结构相类似,也包括卡孔21"和卡台22"。由于卡钩与卡扣本体之间紧密贴合,使第--扣与第二卡扣相互卡接时,卡钩的形变较小,表现的形式是卡钩很硬。因此,在拆卸多次后,第一卡扣容易损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卡扣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改善第一内饰件的表面质量,提高卡扣的强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扣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内饰件上的第一卡扣和设置在第二内饰件上的第二卡扣,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包括卡扣本体和卡钩,所述卡钩为片状体,且所述卡钩的根部与所述卡扣本体相连,所述卡钩的顶部与所述卡扣本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卡钩的根部与所述卡扣本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卡扣本体根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扣包括卡孔和卡板,所述卡孔套接在所述卡扣本体和卡钩的外部,所述卡板卡接在所述卡钩的下方。如上所述的卡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扣本体由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和第三立面围成,所述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三立面的两侧,所述卡钩的根部与所述第三立面相连。如上所述的卡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和第三立面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筋。如上所述的卡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扣本体根部的厚度小于1mm。如上所述的卡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筋的厚度小于1mm。本技术提供的卡扣组件通过设置卡钩与卡扣本体之间留有间隙,保证了卡钩足够的变形量,降低了第一卡扣损坏的几率,易于安装和拆卸。【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卡扣组件中第一^^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卡扣组件中第二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卡扣组件组装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卡扣组件中第一^^扣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卡扣组件中第二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卡扣组件组装后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 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中第一^^扣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中第一^^扣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中第二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组装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中第一^^扣的结构俯视图;图12为图11中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7至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内饰件上的第一卡扣10和设置在第二内饰件上的第二卡扣20。其中,第一^^扣10包括卡扣本体11和卡钩13,卡钩13为弯折的片状体,顶端为钩状。卡钩13的根部与卡扣本体11相连,钩状的顶部与卡扣本体11之间留有间隙。具体地,弯折的片状体可以弯折九十度,如图12所示,水平段131与卡扣本体11相连,竖直段132与卡扣本体11相平行,从而使卡钩13与卡扣本体11之间留有间隙。卡钩13的根部与卡扣本体11的连接点位于卡扣本体11根部的上方,从而可以预留出卡接第二卡扣20的空间,同时也能使卡扣本体11的根部不会过厚,避免第一卡扣11在注塑成型后产生缩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常情况下,卡扣本体11根部的厚度小于内饰件厚度的40%时,可以避免缩印的产生。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0的厚度为2.5mm,因此可以设置卡扣本体11的根部厚度小于1mm。第二卡扣20包括卡孔21和卡板2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中第二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组装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卡孔21套接在卡扣本体11和卡钩13的外部,卡板22卡接在卡钩13的下方。当第一^Ν? 10与第二卡扣20相互卡接时,由于卡钩13与卡扣本体11之间的间隙,使卡钩13在卡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足够的变形量,而不会表现的过硬,因此降低了第一卡扣10损坏的几率,易于安装和拆卸,保证了第一内饰件和第二内饰件配合的稳定性。优选的是,卡扣本体11由第一立面111、第二立面112和第三立面113围成。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立面111和第二立面112对称分布在第三立面113的两侧,卡钩13的根部与第三立面113相连。卡扣本体11由三个立面组成的三面环状,将卡钩13保护起来,同时保证了第一卡扣10的强度。进一步地,在第一立面111、第二立面112和第三立面113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筋16。请参照图7和图8,限位筋16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卡扣本体11三个立面的尺寸以及制造工艺来具体设定,只要保证限位筋16分布在三个立面的外侧,在卡接时能够限定第二卡扣20的卡孔21与第—^扣10的卡扣本体1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即可。限位筋16的形状也不作具体限定,优选的是,限位筋16的厚度也小于1mm,从而保证第一卡扣10上不会产生缩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通过设置卡钩与卡扣本体之间留有间隙,保证了卡钩足够的变形量,降低了第一卡扣损坏的几率,易于安装和拆卸。同时通过设置限位筋来保证第一内饰件和第二内饰件的定位准确性,通过设置卡扣本体根部厚度和限位筋厚度保证了第一内饰件的表面质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扣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内饰件上的第一卡扣和设置在第二内饰件上的第二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包括卡扣本体和卡钩,所述卡钩为片状体,且所述卡钩的根部与所述卡扣本体相连,所述卡钩的顶部与所述卡扣本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卡钩的根部与所述卡扣本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卡扣本体根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扣包括卡孔和卡板,所述卡孔套接在所述卡扣本体和卡钩的外部,所述卡板卡接在所述卡钩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辉黄婉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