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789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燥过滤器,属于制冷控制技术领域,其包括由筒体和端盖焊接构成的腔体、置于所述腔体内的滤芯模块、及固定所述滤芯模块的支撑体,设置在所述滤芯模块中的内腔构成介质的第一流路通道,所述滤芯模块的外缘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构成介质的第二流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模块的内腔中还设置有软性过滤芯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干燥过滤器保证了分子筛的吸水能力稳定性,提高了过滤能力,适用各种杂质较多的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燥过滤器,属于制冷控制
,其包括由筒体和端盖焊接构成的腔体、置于所述腔体内的滤芯模块、及固定所述滤芯模块的支撑体,设置在所述滤芯模块中的内腔构成介质的第一流路通道,所述滤芯模块的外缘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构成介质的第二流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模块的内腔中还设置有软性过滤芯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干燥过滤器保证了分子筛的吸水能力稳定性,提高了过滤能力,适用各种杂质较多的系统。【专利说明】一种干燥过滤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调或制冷设备中的干燥过滤器。
技术介绍
在制冷装置运行中,由于制冷剂和冷冻油会产生固体粉末和污垢等杂质,容易堵塞节流部件,另外,制冷剂含有的微量水分对制冷系统的危害较大。因此,需要对制冷剂或冷冻油进行干燥和过滤以防止过滤物、可溶物进入空调系统的关键部件,同时吸收系统中多余的水分酸性物质从而保证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在空调或制冷设备中,干燥过滤器一般被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管路上,用来干燥制冷剂中的水分和过滤其他杂质,以保持空调和制冷设备的正常工作。现有技术的干燥过滤器如图1所示,通常在一个圆形的筒体9的两端分别焊接进口端盖I和出口端盖1,每个端盖上开设有进口接管口 7和出口接管口 8,在筒体9的内部设置有滤芯模块5’,该滤芯模块5’为经过烧结而成的多孔状结构,在工作状态下,流体介质如图1中的流路LI所示。从进口接管7流入,通过滤芯模块5’后,再通过出口端盖I的接管口 11流出,使流体得到干燥和过滤。因为干燥过滤器在工作过程中,流通量越大流速越快,冲力越大,但冷媒介质中的固定杂质需要过滤并锁定在过滤器内部,而在冲力大的情况下,会把部分小颗粒的杂质冲出,从而存在堵塞系统中节流阀部件的风险。因此流通量与过滤能力不能两兼顾,要牺牲其一从而来满足另一性能。图1中所示的滤芯模块5’是由颗粒状的球形分子筛经过一系列模压工艺烧结成硬质块状结构,它是通过多孔渗水来吸附水分,不能挡住细小固体杂质,当冷媒的流速稍大一点就会把细小固体杂质冲走。所以一般采用增加滤芯模块的密度来提高过滤能力。因为过滤芯由分子筛粘结而成,在工艺中有对颗粒分子筛施压过程,将分子筛压实。可以通过对施压大小来调节过滤芯的密度。但该加工方法对过滤芯工艺设备要求精度高,过程制作报废率高;同时,施压过程中压力过大,会将颗粒状的分子筛原料压碎,破坏分子筛内部骨架孔道,从而影响吸水能力;再者,相同体积下过滤芯密度增大,颗粒状的分子筛原料增加,导致成本升高。在现有技术中,虽然还通过滤芯模块两端的隔离垫6,增加过滤能力。但从图1中的流路LI看出,带有细小颗粒杂质的冷媒,集中于滤芯模块5’的通孔与隔离垫6贴合的D处流出,过滤面积仅限于隔热垫的贴合面处,因此正直过滤面积利用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改进干燥过滤器结构,在不就降低流体介质的流通能力的前提下,增加过滤能力,提高产品在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可靠性。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燥过滤器,其包括由筒体和端盖焊接构成的腔体、置于所述腔体内的滤芯模块、及固定所述滤芯模块的支撑体,设置在所述滤芯模块中的内腔构成介质的第一流路通道,所述滤芯模块的外缘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构成介质的第二流路通道,所述滤芯模块的内腔中还设置有软性过滤芯体。具体地,如上述结构的干燥过滤器,所述滤芯模块为模压成形的带有内部通孔的筒状结构,所述过滤芯体为设置在所述通孔中的软性过滤棉;优选地,所述软性过滤棉为柱状成型结构;优选地,所述软性过滤棉为片状玻璃纤维加而成;具体地,所述滤芯模块为模压成形的带有半封闭内腔的筒状结构,所述过滤芯体为设置在所述半封闭内腔中的玻璃纤维。进一步,所述软性过滤芯体装入所述滤芯模块的内腔中后的压紧量在30%_70%之间;具体地,所述端盖为两个,分别焊接在所述筒体的两端;具体地,所述支撑体为两个,分别低接在所述滤芯模块的两端,且每个支撑体上都分别开设有正向流通而反向截止的单向控制流道和反向流通而正向截止的单向控制流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干燥过滤器,在滤芯模块中增加了软性过滤芯体,保证了分子筛的吸水能力稳定性,提高了过滤能力,适用各种杂质较多的系统。该专利技术还可以降低过滤芯模块制造的精度,减少分子筛原料重量以降低成本,并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由于软性过滤芯材料选用范围大,设置简单,可以根据产品使用和环境的要求灵活设计和配置过滤能力和流通量的要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的干燥过滤器的结构图;图2:本专利技术给出的干燥过滤器具体例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给出的干燥过滤器具体例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3中的支撑体的装配结构示图;图5:图3中的软性过滤芯体在下料后的叠加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I出口端盖、2进口端盖;3/3A-支撑体、4/4A-支撑体;31/32-通道、33/34-单项阀;35-固定部、36-抵压部;5’ /5/5A-滤芯模块、51-中腔、52-外缘部、53-中心孔;36-隔离垫;7-进口接管、8-出口接管9-筒体、91-腔体;10/10A-过滤芯体。【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给出的干燥过滤器具体例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干燥过滤器包括由金属管切割形成的筒体9,在该筒体9的两端分别焊接有进口端盖2和出口端盖1,在进口端盖2上焊接有进口接管7,在出口端盖I上焊接有出口接管8。这样在构成了一个连接进口接管7与出口接管8的密闭的腔体91。在筒体的腔体91内,固定有支撑体3和支撑体4,通过模压成型的滤芯模块5设置在支撑体3和支撑体4之间,通常在滤芯模块5与支撑体3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垫6。过滤一部分流体并其到减振作用。滤芯模块5原料由小颗粒球形分子筛粘结而成,在工艺中有对颗粒分子筛施压过程,将分子筛压实,就能挡住细小颗粒固定杂质,可以通过对施压大小来调节过滤芯的密度。在本实施例中,滤芯模块5做成柱状结构,并在朝向出口端盖I的一端设置有半封闭的中腔51,中腔51构成流体介质的第一流路通道;滤芯模块5的外缘部52与筒体9的内缘部之间构成流体介质的第二流路通道。在中腔51中设置有软性过滤芯体10,过滤芯体10依靠金属材料的支撑体3限制在中腔51。优选的控制压紧量控制在30%-70%之间。软性过滤芯体10可以是玻璃纤维材料,易于采购。上述结构的干燥过滤器,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流体流路如图中L2所示。即冷媒经过进口接管7到达第二流路通道后,首先通过滤芯模块5进行过滤,再经过中腔51构成第一流路通道,由玻璃纤维材料过滤。一般硬质块状的滤芯模块5的过滤的通过能力强,但过滤颗粒只有40 μ m,而软性过滤材料如玻璃纤维材料可以吸湿又可以过滤,其过滤颗粒可以达到20 μ m,可以作为二级辅助过滤,把滤芯模块5无法锁定的微小杂质过滤在过滤芯体10上,提闻了广品的功效。图3为本专利技术给出的干燥过滤器具体例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方案不同的是,该干燥过滤器为双向流通过滤结构。包括由金属管通过切 割形成的筒体9,在该筒体9的两端分别焊接有进口端盖2和出口端盖1,在进口端盖2上焊接有进口接管7,在出口端盖I上焊接有出口接管8。这样在构成了一个连接进口接管7与出口接管8的密闭的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燥过滤器,包括由筒体和端盖焊接构成的腔体、置于所述腔体内的滤芯模块、及固定所述滤芯模块的支撑体,设置在所述滤芯模块中的内腔构成介质的第一流路通道,所述滤芯模块的外缘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构成介质的第二流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模块的内腔中还设置有软性过滤芯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