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462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圆形转子组、端盖组,所述的转子组包括无槽圆柱形状支撑部、换向器、线圈和中心轴,端盖组设在中心轴和定子外壳的端部,中心轴伸出定子外壳外至振子内,振子套设在中心轴上,线圈贴合于支撑部外侧,支撑部为导磁或非导磁材料,在中心轴外侧配合有圆形换向器,换向器同线圈相连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圈安装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微小,适于贴合在PCB板上,可以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终端产品的提示功能或有效提醒功能、确保了电机体积更微小,确保了电机磁场气隙,避免了漏磁现象产生,提高了马达的振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圆形转子组、端盖组,所述的转子组包括无槽圆柱形状支撑部、换向器、线圈和中心轴,端盖组设在中心轴和定子外壳的端部,中心轴伸出定子外壳外至振子内,振子套设在中心轴上,线圈贴合于支撑部外侧,支撑部为导磁或非导磁材料,在中心轴外侧配合有圆形换向器,换向器同线圈相连结。本技术线圈安装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微小,适于贴合在PCB板上,可以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终端产品的提示功能或有效提醒功能、确保了电机体积更微小,确保了电机磁场气隙,避免了漏磁现象产生,提高了马达的振动量。【专利说明】一种振动马达
本技术涉及小型马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片式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尤其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基本都有使用马达振动,现今触摸屏的广泛运用和快速增长,小型振动马达的用途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用户点击触摸屏时可以感觉到按键的振动功能和在玩游戏时能够真实的感受到振动功能。而这种多功能的振动马达的结构与性能与现有的振动马达不同,要求其体积小,反应灵敏,振动力强,所耗的电流低的高性能振动马达。现有的小型空心杯马达气隙过大情况,马达的振动效率不高,也不使于设计成薄型化,现有的空心振动马达难以满足商家的要求。如附图1所示,现有的铁芯式马达(贴片式)转子导磁体是开槽式的,需要精确的将线圈缠绕在导磁体的卡槽内,操作不方便,也容易产生不良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振动马达,这种马达解决了现有马达中气隙大、振动效率低、制作工艺复杂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圆形转子组、端盖组,定子组包括定子外壳、贴合定子外壳内壁的永磁体和定子轴承,端盖组包括端盖、套嵌在端盖内的端盖轴承、电刷与通电端子组成,电刷设置在端盖轴承的中心两侧,电刷通过通电端子与外接直流电流相连,所述转子组包括无槽圆柱形状支撑部、线圈、中心轴和换向器,支撑部为导磁或非导磁材料,端盖组设在中心轴和定子外壳的端部,中心轴伸出定子外壳外至振子内,振子套设在中心轴上,线圈贴合于支撑部外侦牝换向器设置在中心轴的外侧,换向器同线圈相连结。上述定子轴承与端盖轴承起着支撑中心轴的作用,上述电刷与换向器配合起到运转换向作用。其中,所述的线圈是先将线缠绕在设定的模具上,取出缠绕好的线圈捏合压扁成片状,将片状线圈首尾相接而成,线圈围绕在支撑部外侧。优选的,所述的永磁体为充磁后的永磁材料。优选的,所述的振子偏心设置在中心轴上。进一步优选的,在定子外壳的外测设有使于贴合于PCB上的支架,支架表面有一层易于焊锡的材料。本技术提供一种振动马达,该振动马达采用无槽圆柱形状导磁或不导磁支撑部代替了传统的硅钢卡槽式支撑部,线圈的形成由以前直接缠绕在支撑件上改进为先将线缠绕在模具上,将缠好的线圈取下,捏合压扁成片状后再首尾相接贴合于无槽圆柱形状导磁或不导磁支撑部上,便于安装线圈,制作工艺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振动马达的结构简单,体积微小,适于贴合在PCB板上,可以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终端产品的提示功能或有效提醒功能、确保了电机体积更微小,提高了灵敏度,转子组的设置可以避免气隙大的情况,提高了马达的振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现有马达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切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圆形转子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圆形转子组剖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一种小型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1、圆形转子组2、端盖组3,定子组I包括定子外壳11、贴合定子外壳内壁的永磁体13和定子轴承12,该永磁体为永磁体为充磁后的永磁材料;端盖组3包括端盖31、套嵌在端盖31内的端盖轴承32、电刷33与通电端子34组成,电刷33设置在端盖轴承32的中心两侧,电刷33通过通电端子34与外接直流电源相连;所述转子组包括无槽圆柱形状支撑部21、线圈22、换向器24和中心轴23,无槽圆柱形状是相对与现有的有槽式硅钢片而言的,现有的槽式硅钢片在硅钢片的表面有用于缠绕线圈的卡槽,而支撑部21表面没有用于缠绕缠绕线圈的卡槽,支撑部21为导磁或非导磁材料。端盖组3设在中心轴23和定子外壳11的端部,中心轴伸出定子外壳外至振子4内,振子4偏心套设在中心轴23上,所述的线圈22先将线缠绕在设定的模具上,取出缠绕好的线圈捏合压扁成片状,将片状线圈首尾相接而成,线圈22围绕在支撑部21外侧,换向器设置在中心轴的外侧,换向器24同线圈22相连结。在定子外壳的外测设有使于贴合于PCB上的支架5,支架5表面有一层易于焊锡的材料。当电机端子34通电后,会通过电刷33和换向器24间的交换传至转子组2的线圈22,当转子组2的线圈22通电后就会产生磁场。转子组2的磁场和定子组I的永磁体13互作用而产固定一个方向的电磁力,由于中心轴23固定在端盖轴承32和定子轴承12中,所以产生的电磁力就会使转子组2产生围绕中心轴23持续不断的旋转运动。当改变端子电压方向时,此时马达会向反方向运动。定子外壳与圆柱形导磁或非导磁支撑部皆是马达磁路的一部分,因支撑部有“导磁”或“非导磁”二种,故产生的磁力大小就会形成二种状态:当支撑部是导磁体时,此时电机电磁孔隙磁场小,马达可带动大的负载,相对非导磁体支撑部的振动量要大;当支撑部是非导磁体时,此时马达气隙大,马达只能带动相对小的负载,相对导磁体支撑部的振动量要小。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振动马达,该振动马达采用无槽圆柱形状导磁或不导磁支撑部代替了传统的硅钢卡槽式支撑部,线圈的形成由以前直接缠绕在支撑件上改进为先将线缠绕在模具上,将缠好的线圈取下,捏合压扁成片状后再首尾相接贴合于无槽圆柱形状导磁或不导磁支撑部上,便于安装线圈,操作程序简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振动马达的结构简单,体积微小,适于贴合在PCB板上,可以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终端产品的提示功能或有效提醒功能,提高了灵敏度,转子组的设置可以避免气隙大的现象,提高了马达的振动量。支架表面为经过处理后易于焊锡的材料,由于马达支架的本身具有自动焊锡功能,本技术可以经过回流焊直接固定在手机等线路板上,使得通讯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更加简单。当马达带上其它负载时,马达可起到其它功能,故本技术专种不限于振动马达,也不限于贴片振动马达,其它类似本专利方案皆是本专利要保护的范围。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I)、圆形转子组(2)、端盖组(3),定子组(I)包括定子外壳(11)、贴合定子外壳内壁的永磁体(13)和定子轴承(12),端盖组(3)包括端盖(31)、套嵌在端盖(31)内的端盖轴承(32)、电刷(33)与通电端子(34)组成,电刷(33)设置在端盖轴承(32)的中心两侧,电刷(33)通过通电端子(34)与外接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1)、圆形转子组(2)、端盖组(3),定子组(1)包括定子外壳(11)、贴合定子外壳内壁的永磁体(13)和定子轴承(12),端盖组(3)包括端盖(31)、套嵌在端盖(31)内的端盖轴承(32)、电刷(33)与通电端子(34)组成,电刷(33)设置在端盖轴承(32)的中心两侧,电刷(33)通过通电端子(34)与外接直流电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2)包括无槽圆柱形状支撑部(21)、线圈(22)和中心轴(23)、换向器(24),该支撑部(21)为导磁或非导磁材料,端盖组(3)设在中心轴(23)和定子外壳(11)的端部,中心轴伸出定子外壳外至振子(4)内,振子(4)套设在中心轴(23)上,线圈(22)贴合于支撑部(21)外侧,换向器(24)设置在中心轴(23)的外侧,换向器(24)同线圈(22)相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忠谭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