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一体化的集成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879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一体化的集成换热器,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由导热片分隔而成,每个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相互分隔相邻排列;新风通道其上方一侧和对角一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排风通道在其下方一侧和对角一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靠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端的排风通道边缘封闭,靠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端的新风通道边缘封闭;各导热片之间等距排列并由新风换热盘管、支撑管和排风换热盘管分别穿过其中紧密固定;新风换热盘管分布于新风出口附近区域,排风换热盘管分布于排风出口附近区域,与传统技术相比,大大减少了热交换器部件的数量和体积,结构更紧凑,换热效率更高,造价更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一体化的集成换热器,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由导热片分隔而成,每个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相互分隔相邻排列;新风通道其上方一侧和对角一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排风通道在其下方一侧和对角一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靠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端的排风通道边缘封闭,靠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端的新风通道边缘封闭;各导热片之间等距排列并由新风换热盘管、支撑管和排风换热盘管分别穿过其中紧密固定;新风换热盘管分布于新风出口附近区域,排风换热盘管分布于排风出口附近区域,与传统技术相比,大大减少了热交换器部件的数量和体积,结构更紧凑,换热效率更高,造价更低廉。【专利说明】多功能一体化的集成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集成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将空气热交换器、蒸发器和冷凝器集成于一体的多功能热交换器,具有对空气与空气之间、空气与其他冷媒之间同时进行热交换的多种功能,属于制冷、热能
和节能

技术介绍
由于热泵和制冷压缩机可以产生高于其运行耗功的热量或冷量,具有较高的能效t匕,现已普遍应用在烘干、除湿和空调领域,在需要换气且进出风温差较大的时,采用显热(全热)的气-气热交换器可以回收部分因排风所带走的热量或冷量,当需要进一步吸收排风的热量或冷量时,通常采用蒸发器或冷凝器吸收从气-气热交换器热排出空气所剩余的部分热量或冷量,以达到更高的节能效益。中国专利(200920076061.0)热泵节能型全热交换器,所公开的技术采用全热热交换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独立分开,三者之间需要通过风管或空气导流结构连通,造成整个系统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造价较高,而且风管和空气导流装置会加大风阻以及因隔热不良而散失一些热量或冷量使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气-气热交换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于一体的集成换热器,气-气热交换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不需要使用任何额外的结构连通,该热交换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造价低廉的特点,单组热交换器可在同一时间内实现气-气热交换器、蒸发器和冷凝器各自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多功能一体化的集成换热器,其包括导热片、新风通道、排风通道、新风入口、新风出□、排风入□、排风出口、新风换热盘管、排风换热盘管和支撑管,所述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由导热片分隔而成,每个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相互分隔相邻排列;所述的新风通道其上方一侧和对角一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的排风通道在其下方一侧和对角一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 ;靠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端的排风通道边缘封闭,靠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端的新风通道边缘封闭;各导热片之间等距排列并由新风换热盘管、支撑管和排风换热盘管分别穿过其中紧密固定;新风换热盘管分布于新风出口附近区域,排风换热盘管分布于排风出口附近区域。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管分布于新风换热盘管和排风换热盘管以外的其他区域。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热片由铝片组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新风换热盘管和排风换热盘管由铜管组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管由铝管或铜管组成。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这样的技术效果: 1、本专利技术密集的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通过导热片相隔,可以防止相互串气,但两者之间可通过导热片交换热量,由于新风和排风路径相互呈小夹角逆向流动,进出空气之间可实现良好的热交换,新风因此获得的冷量或热量不需要消耗压缩机的任何功耗。2、如果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热风烘干,位于新风出口附近的新风换热盘管将充当热泵系统的冷凝器,新风在流经冷凝器前已吸收了部分排风余热而减少了热泵的制热负载。而位于排风出口附近排风换热盘管将充当热泵系统的蒸发器,高温的排风虽然在流经蒸发前向进入新风释放了部分热量,但其温湿度(晗值)要比外部新风要高,热泵蒸发器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将大大提热泵高制热能效比。3、如果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降温除湿,位于新风出口附近新风换热盘管将充当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入新风在流经蒸发器前已吸收了部分排风余冷而减少制冷机的制冷负载。而位于排风出口附近排风换热盘管将充当制冷系统的冷凝器,排出的冷风虽然向进入新风释放了部分冷量,但其温度还是低于室外新风,在流经冷凝器时其的冷却效率更高,可大大提高了制冷机的制冷能效比。4、只通过单体的热交换器就可以实现上述三方面的节能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大大减少了热交换器部件的数量和体积,结构更紧凑,换热效率更高,造价更低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主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标注说明: 导热片1、新风通道2、排风通道3、新风入口 4、新风出口 5、排风入口 6、排风出口 7、新风换热盘管8、排风换热盘管9、支撑管10、热泵压缩机11、节流阀12、热水泵13、热端板式换热器14、冷水泵15、冷端板式换热器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如图1、2所示,多功能一体化的集成换热器,其包括导热片1、新风通道2、排风通道3、新风入口 4、新风出口 5、排风入口 6、排风出口 7、新风换热盘管8、排风换热盘管9和支撑管10,所述的新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由导热片I分隔而成,每个新风通道2与排风通道3之间相互分隔相邻排列,所述的新风通道2其上方一侧和对角一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新风入口 4和新风出口 5,所述的排风通道3在其下方一侧和对角一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排风入口 6和排风出口 7,靠新风入口 4和新风出口 5端的排风通道3边缘封闭;靠排风入口 6和排风出口 7端的新风通道2边缘封闭;各导热片I之间等距排列并由新风换热盘管8、支撑管10和排风换热盘管9分别穿过其中紧密固定,新风换热盘管8分布于新风出口 5附近区域,排风换热盘管9分布于排风出口 7附近区域。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管10分布于新风换热盘管8和排风换热盘管9以外的其他区域。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导热片I由铝片组成。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新风换热盘管8和新风换热盘管9由铜管组成。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管10由铝管或铜管组成。工作原理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由导热片I分隔而成,每个新风通道2与排风通道3之间相互分隔相邻排列,新风通道2其上方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一体化的集成换热器,其包括导热片、新风通道、排风通道、新风入口、新风出口、排风入口、排风出口、新风换热盘管、排风换热盘管和支撑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由导热片分隔而成,每个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相互分隔相邻排列;所述的新风通道其上方一侧和对角一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的排风通道在其下方一侧和对角一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靠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端的排风通道边缘封闭,靠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端的新风通道边缘封闭;各导热片之间等距排列并由新风换热盘管、支撑管和排风换热盘管分别穿过其中紧密固定;新风换热盘管分布于新风出口附近区域,排风换热盘管分布于排风出口附近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