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5461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利用大小气圈交替循环充放气,操作简便,有效预防压疮,保持功能位,低成本便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换气装置和至少一个环形气垫组;换气装置,包括相互导通的导管组、与导管组相互导通的气囊和夹闭件组,气囊设置有气囊开口,导管组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夹闭件组包括第一夹闭件和第二夹闭件,第一夹闭件和第二夹闭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上;气垫组,包括第一气垫圈和第二气垫圈,第一气垫圈的外圈连接第二气垫圈的内圈,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利用大小气圈交替循环充放气,操作简便,有效预防压疮,保持功能位,低成本便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技术包括:换气装置和至少一个环形气垫组;换气装置,包括相互导通的导管组、与导管组相互导通的气囊和夹闭件组,气囊设置有气囊开口,导管组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夹闭件组包括第一夹闭件和第二夹闭件,第一夹闭件和第二夹闭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上;气垫组,包括第一气垫圈和第二气垫圈,第一气垫圈的外圈连接第二气垫圈的内圈,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专利说明】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压疮气垫。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预防压疮的护理装置主要有:普通气垫床、水枕和果胶垫,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普通气垫床制动,导致患者无法有效预防压疮;水枕的受力面积不均匀,注水口易造成压痕;果胶垫太软、太薄,易潮湿,无法有效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所以,亟待一种能够真正有效预防压疮的护理装置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利用大小气圈交替循环充放气,操作简便,有效预防压疮,保持功能位,低成本便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包括:换气装置和至少一个环形气垫组,其中,换气装置,包括相互导通的导管组、与导管组相互导通的气囊和夹闭件组,气囊设置有气囊开口,导管组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夹闭件组包括第一夹闭件和第二夹闭件,第一夹闭件和第二夹闭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上;气垫组,包括第一气垫圈和第二气垫圈,第一气垫圈的内径小于第二气垫圈的内径,第一气垫圈的外圈连接第二气垫圈的内圈,第一气垫圈表面和第二气垫圈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本技术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具有气口、气囊、导管组和若干个夹闭件的气垫圈,可以利用大小气圈交替循环充、放气以控制气垫圈中的气体饱和度,从而可以根据患者体重手动调节气圈内压力,操作简便,循环充放气过程中能够有效预防压疮,亦可以保持病患的功能位,由于该装置的低成本和易操作,便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进一步地,夹闭件为气压调节器,可以调节气垫圈之间充放气时导管内的气体流速。 进一步地,换气装置位于环形气垫组的下侧沿,方便使用。进一步地,换气装置上的各导管长度大于50厘米,可以避免病患使用该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时的不便。进一步地,环形气垫组外表面设置有棉垫层,用于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或者气垫组支承身体时增加身体的受压面积,进一步减少局部体位压力,减轻身体疲劳,改善局部供养条件,可以预防褥疮的产生,对褥疮的治疗有辅助作用。进一步地,当该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用于臀垫时,第一气垫圈(气垫环)的中间空隙可以方便病患排泄秽物。进一步地,中间空隙直径范围20厘米至30厘米,可以满足臀垫排泄的要求。进一步地,气口的气门阀以及导管端部的气压可控和定时的气针形成气垫圈的气压实时可控,避免人工操作,也避免换气装置所带来的不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一种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为使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图1是该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包括:换气装置和至少一个环形气垫组,其中,换气装置,包括相互导通的导管组、与导管组相互导通的气囊6和夹闭件组,气囊6设置有气囊开口 5,导管组包括第一导管41和第二导管42,夹闭件组包括第一夹闭件31和第二夹闭件32,第一夹闭件31和第二夹闭件32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管41和第二导管42上。气垫组,包括第一气垫圈I和第二气垫圈2,第一气垫圈I的内径小于第二气垫圈2的内径,第一气垫圈I的外圈连接第二气垫圈2的内圈,第一气垫圈I表面和第二气垫圈2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口 71和第二气口 72。第一气口 71和第二气口 72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导管41和第二导管42。具有气口、气囊、导管组和若干个夹闭件的气垫圈,可以利用大小气圈交替循环充、放气以控制气垫圈中的气体饱和度,从而可以根据患者体重手动调节气圈内压力,操作简便,循环充放气过程中能够有效预防压疮,亦可以保持病患的功能位,由于该装置的低成本和易操作,便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此外,可以理解,环形气垫组可以是圆环形的,也可以是椭圆形的,也可以是框形的,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环形结构。该防压疮循环气垫至少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气垫圈和第二气垫圈,以及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为了更容易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大都以两部分构件(第一导管或第二导管,第一气垫或第二气垫圈,第一气口或第二气口)进行说明,但实际上可以方便地扩展到更多个构件,前一个构件包含了后一个构件结构特征,只要在每两个相邻结构的构件之间都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即可,两个构件的分层可以是相邻的,也可以存在分层间隔。如果防压疮循环气垫中只有两层构件,则在前的是第一构件,在后的是第二构件。当然,防压疮循环气垫也可以应用更多层次的构件中,如三层、四层、五层等等,此时本实施方式中只是描述其中具有前后关系的任意两层构件形成的防压疮循环气垫。知道了两层构件形成的防压疮循环气垫,就可以方便地类推得到更多层的防压疮循环气垫。在病患护理采用该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时,若预防压疮,需要大小气垫圈循环交替充气,则将充气的第一夹闭件和第二夹闭件都打开,则气压大的气垫圈中的气体向气压小的气垫圈放气,当气垫圈达到所需要的气体饱满度时,可以将第一夹闭件和第二夹闭件都关闭,以形成功能位。若气体饱满度不能满足要求,而可以关闭其它的夹闭件,通过气囊开口充放气。气垫圈的材质为塑胶或者橡胶等。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图2是该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夹闭件为气压调节器,可以调节气垫圈之间充放气时导管内的气体流速。换气装置位于环形气垫组的下侧沿,方便使用。换气装置上的各导管长度大于50厘米,可以避免病患使用该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时的不便。环形气垫组外表面设置有棉垫层,用于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或者气垫组支承身体时增加身体的受压面积,进一步减少局部体位压力,减轻身体疲劳,改善局部供养条件,可以预防褥疮的产生,对褥疮的治疗有辅助作用。当该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用于臀垫时,第一气垫圈(气垫环)的中间空隙可以方便病患排泄秽物。中间空隙直径范围20厘米至30厘米,可以满足臀垫排泄的要求。气口的气门阀以及导管端部的气压可控和定时的气针形成气垫圈的气压实时可控,避免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压疮循环气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气装置和至少一个环形气垫组,其中,所述换气装置,包括相互导通的导管组、与所述导管组相互导通的气囊和夹闭件组,气囊设置有气囊开口,所述导管组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夹闭件组包括第一夹闭件和第二夹闭件,所述第一夹闭件和第二夹闭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上;所述气垫组,包括第一气垫圈和第二气垫圈,所述第一气垫圈的外圈连接第二气垫圈的内圈,第一气垫圈表面和第二气垫圈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靖顾雪莲俞茵吴佳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