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膜以及触摸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284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9:21
第1导电性膜(10A)的第1导电部(14A)具有分别经由第1连接部(18A)连接多个第1盘垫部(16A)的金属细线的2个以上第1导电图案(20A),各个第1盘垫部(16A)具有从一个第1连接部(18A)延伸的第1螺旋部(24A)、从另一个第1连接部(18A)延伸的第2螺旋部(24B)、以及连结第1螺旋部(24A)与第2螺旋部(24B)的第1连结部(26A)。第1螺旋部(24A)和第2螺旋部(24B)是分别组合多个网格(28)而构成的,第1连结部(26A)由多个导线(30)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第1导电性膜(10A)的第1导电部(14A)具有分别经由第1连接部(18A)连接多个第1盘垫部(16A)的金属细线的2个以上第1导电图案(20A),各个第1盘垫部(16A)具有从一个第1连接部(18A)延伸的第1螺旋部(24A)、从另一个第1连接部(18A)延伸的第2螺旋部(24B)、以及连结第1螺旋部(24A)与第2螺旋部(24B)的第1连结部(26A)。第1螺旋部(24A)和第2螺旋部(24B)是分别组合多个网格(28)而构成的,第1连结部(26A)由多个导线(30)构成。【专利说明】导电性膜以及触摸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性膜以及具有导电性膜的触摸面板。
技术介绍
触摸面板虽然主要应用于PDA (便携信息终端)或移动电话等小尺寸设备,但由于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用显示器等,使得大尺寸化会得到发展。在这样的未来动向中,现有的电极采用ITO(氧化铟锡),所以伴随着电阻变大、应用尺寸变大,而具有电极间的电流的传递速度变慢、响应速度(从接触指尖之后到检测出其位置为止的时间)变慢的问题。因此,考虑了可通过排列多个网格构成电极来降低表面电阻,该网格由金属制细线(金属细线)构成。例如,作为将金属细线用作电极的触摸面板,公知有美国专利第5113041号、国际公开第95/27334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239650号、美国专利第7202859 号。
技术实现思路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239650号以及美国专利第7202859号所涉及的导电性膜具有第I导电图案和第2导电图案,该第I导电图案是纵向排列各个金属细线中分别形成有多个S字状变形部的图案而构成的,该第2导电图案是横向排列形成有多个S字状变形部的图案而构成的。第I导电图案和第2导电图案分别以变形部彼此交叉的方式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第I导电图案的各金属细线与第2导电图案的各金属细线的交叉部及其附近作为蓄积电荷的单元发挥功能。但是,在这些例子中具有如下问题:不清楚实际上由怎样的线宽形成,当某个金属细线存在断线时,无法识别与断线的金属细线相关联的地址。另外,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239650号的图15以及图16的例子中,当希望尽量消除断线的影响时,考虑了使梯状的图案或者六边形的图案变密或者增加方块的级数或者缩短方块之间的距离等,但导致透光性降低,在作为触摸面板使用时,显示的明亮度变暗,另外难以了解显示内容。而且,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239650号的图15的例子等中,因为难以看到第I导电图案的梯状图案与第2导电图案的梯状图案的边界,所以在可视性(导电图案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性质)方面也存在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透光性、可视性良好而且能够提高与输入对应的输出动态范围并能够实现触摸位置检测灵敏度的提高及检测精度的提高的导电性膜以及触摸面板。第I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性膜的特征在于,该导电性膜具备:基体;以及导电部,其形成在所述基体的一个主面上,所述导电部具有多个盘垫部分别经由连接部连接而得到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图案,各所述盘垫部具有从一个所述连接部延伸的第I螺旋部、从另一个所述连接部延伸的第2螺旋部、以及连结所述第I螺旋部与所述第2螺旋部的连结部,所述第I螺旋部和所述第2螺旋部是分别组合多个网格而构成的,所述连结部由多个导线构成。在第I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所述第I螺旋部以及所述第2螺旋部的各个周缘分别是以所述网格的顶点为峰或谷的凹凸形状。在第I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连结部的多个所述导线分别形成为直线状。在第I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图案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导电图案不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虚设图案。在第I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所述虚设图案配置在一个所述导电图案中的所述连接部与另一个所述导电图案中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在第I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所述第I螺旋部以及所述第2螺旋部的各个周缘具备:由所述网格的一边连续地排列成直线状而得到的2个以上的长边部;以及从至少I个所述长边部垂直延伸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突出部。第2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性膜的特征在于,该导电性膜具备:基体;第I导电部,其形成在所述基体的一个主面上;以及第2导电部,其形成在所述基体的另一个主面上,所述第I导电部具有多个第I盘垫部分别经由第I连接部连接而得到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第I导电图案,所述第I导电部具有多个第2盘垫部分别经由第2连接部连接而得到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第2导电图案,各所述第I盘垫部具有从一个所述第I连接部延伸的第I螺旋部、从另一个所述第I连接部延伸的第2螺旋部、以及连结所述第I螺旋部与所述第2螺旋部的第I连结部,各所述第2盘垫部具有从一个所述第2连接部延伸的第3螺旋部、从另一个所述第2连接部延伸的第4螺旋部、以及连结所述第3螺旋部与所述第4螺旋部的第2连结部,所述第I螺旋部、所述第2螺旋部、所述第3螺旋部、所述第4螺旋部是分别组合多个网格而构成的,所述第I连结部以及所述第2连结部由多个导线构成,所述第I导电图案和所述第2导电图案以所述第I连结部和所述第2连结部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在第2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所述第I螺旋部、所述第2螺旋部、所述第3螺旋部、所述第4螺旋部的各个周缘分别是以所述网格的顶点为峰或谷的凹凸形状。在第2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所述第I导电图案和所述第2导电图案以所述第2连接部位于相邻的所述第I导电图案之间、所述第I连接部位于相邻的所述第2导电图案之间的方式配置。在第2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所述第I导电图案和所述第2导电图案以所述第2导电图案中的所述第3螺旋部或所述第4螺旋部位于所述第I导电图案中的所述第I螺旋部与所述第2螺旋部之间、所述第I导电图案中的所述第I螺旋部或所述第2螺旋部位于所述第2导电图案中的所述第3螺旋部与所述第4螺旋部之间的方式配置。在第2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在所述第I导电图案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I导电图案不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虚设图案,在所述第2导电图案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2导电图案不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2虚设图案。在第2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所述第I虚设图案配置在一个所述第I导电图案中的所述第I连接部与另一个所述第I导电图案中的所述第I连接部之间,所述第2虚设图案配置在一个所述第2导电图案中的所述第2连接部与另一个所述第2导电图案中的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在第2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所述第I导电图案和所述第2导电图案以所述第2连接部位于所述第I虚设图案之间、所述第I连接部位于所述第2虚设图案之间的方式配置。在第2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I导电图案的所述第I螺旋部以及所述第2螺旋部的所述网格的数量少于构成所述第2导电图案的所述第3螺旋部以及所述第4螺旋部的所述网格的数量。在第2本专利技术中,特征在于,所述第I螺旋部以及所述第2螺旋部的各个周缘具有:由所述网格的一边连续地排列成直线状而得到的2个以上的第I长边部;以及从至少I个所述第I长边部垂直延伸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突出部,所述第3螺旋部以及所述第4螺旋部的各个周缘具有:由所述网格的一边连续地排列成直线状而得到的2个以上的第2长边部;以及从至少I个所述第2长边部垂直延伸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2突出部。在第2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性膜,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性膜具备:基体(12A);以及导电部(14A),其形成在所述基体(12A)的一个主面上,所述导电部(14A)具有多个盘垫部(16A)分别经由连接部(18A)连接而得到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图案(20A),各所述盘垫部(16A)具有从一个所述连接部(18A)延伸的第1螺旋部(24A)、从另一个所述连接部(18A)延伸的第2螺旋部(24B)、以及连结所述第1螺旋部(24A)与所述第2螺旋部(24B)的连结部(26A),所述第1螺旋部(24A)和所述第2螺旋部(24B)是分别组合多个网格(28)而构成的,所述连结部(26A)由多个导线(30)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城匡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