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4651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全热交换元件,该全热交换元件在片状的分隔构件(2)的两侧分别设置间隔保持构件而形成流路,在沿形成在分隔构件的一方侧的流路流通的气流与沿形成在另一方侧的流路流通的气流之间经分隔构件(2)进行热交换;在该全热交换元件中,间隔保持构件使用树脂一体成形在分隔构件上,分隔构件(2)具有功能层(2b)和热收缩层(2a),功能层(2b)具有传热性、透湿性和气体屏蔽性,热收缩层(2a)在规定的温度以上进行收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全热交换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在空调机中进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层叠构造的热交换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制热及制冷等的空调机发展和普及,使用空调装置的居住区域扩大,能够在换气时回收温度及湿度的空调用的全热交换器的重要性也在提高。在这样的全热交换器中,作为进行热交换的构成部件搭载有全热交换元件。作为全热交换元件,例如广泛采用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那样的全热交换元件。这些全热交换元件具有分隔构件和间隔保持构件。该分隔构件具有传热性和透湿性。该间隔保持构件被分隔构件夹着,对分隔构件彼此的间隔进行保持。全热交换元件采用使这些分隔构件与间隔保持构件重叠了多层的基本构造。分隔构件是例如方形的平板。间隔保持构件成为投影平面与分隔构件一致的、被成形为锯齿形波状、正弦波状、或大致三角形截面的波形的波形板。以夹着分隔构件的间隔保持构件彼此的波形的方向交替地成为90度或接近90度的角度的方式使分隔构件和间隔保持构件重叠。根据这样的构造,一次气流通过的流体流路和二次气流通过的流体流路的二个系统的流体通路,交替地构成在全热交换元件的各层间。即,一次气流沿分隔构件的一面侧通过,二次气流沿另一面侧通过。作为全热交换元件的分隔构件要求的特性,一次气流和二次气流通过的流体流路之间的通气性低而且传热性和透湿性高。这是为了在全热交换器的使用时,抑制从屋外向屋内吸入的新鲜的外气与从屋内向屋外排气的被污染了的空气混合,以及为了使得在一次气流与二次气流之间在显热进行热交换的同时,潜热也能够进行热交换。另外,还要求各气流通过时的通风阻力(也称为压力损失、静压损失)尽可能地低。这是为了对用于换气而使气流通过的送风装置(风扇、吹风机等)的消耗电力进行抑制,将全热交换器的运转声音抑制得低。作为用于满足这些被要求的特性的一个尝试,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应用注射成形、由树脂对分隔构件进行嵌入成形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减小间隔保持构件(树脂部)相对于分隔构件的面积比,确保热交换效率,并且通过使流路截面成为矩形形状,谋求通风阻力的减小。采用这样的注射成形的方法,有时分隔构件在多湿条件下挠曲,流路的高度在一次气流侧和二次气流侧变得不均匀,通气阻力变高。特别是在流路高度小的情况下,因为通气阻力容易变高,所以,有时成为作为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手段使流路高度减小、谋求热交换元件的传热面积的扩大时的障碍。在专利文献4中,使用结晶性高、在多湿条件下也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的透湿性聚乙烯系薄膜及混抄了同一树脂的纸作为分隔构件,谋求解决在多湿条件下流路阻力增加的问题。然而,在使用了透湿性聚乙烯系薄膜的情况下,存在取出了成形品后容易发生弯曲、收缩的问题。因此,通过间隔保持构件的树脂在脱模后变形、收缩,有时嵌入成形的分隔构件和间隔保持构件挠曲,通风阻力变高。在专利文献5中,在成形的树脂中添加无机填充物,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或使用发泡成形,该发泡成形在物理发泡剂中使用高压流体、超临界流体,在树脂内微细地使其发泡。另外,在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先注射成形间隔保持构件,在使其充分收缩后使分隔构件粘合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47-199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51-213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69027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461697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29692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1009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公开在专利文献5的技术中,若在树脂中添加无机填充物,虽然能够抑制成形品取出后的翘曲、收缩,但因熔融树脂的流动性的下降而存在成形循环变慢、批量生产性下降的问题。另外,树脂的使用量虽然减小,但存在材料成本变高添加物的量的问题。另外,因为分隔构件与间隔保持构件的树脂的接触面减少,所以,存在它们之间的贴紧性恶化的问题。另外,在注入超临界流体的情况下,需要特殊的附带设备,存在导致制造成本增大的问题。另外,作为扩大传热面(翅片)起作用的树脂成形部分的传热系数下降,存在温度交换效率下降的问题。另外,在公开于专利文献6的技术中,当使分隔构件与间隔保持构件粘合时,必须充分地展开分隔构件进行粘接、熔接,粘合的工序变复杂,存在导致生产率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热交换元件,该热交换元件能由简易的设备成形,另外,通过用极为简便的方法缓和刚注射成形后的分隔构件的挠曲,能够谋求通风阻力的减小、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及生产率的提高。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全热交换元件,该全热交换元件在片状的分隔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间隔保持构件而形成流路,在沿形成在分隔构件的一方侧的流路流通的气流与沿形成在另一方侧的流路流通的气流之间经分隔构件进行热交换;该全热交换元件的特征在于,间隔保持构件使用树脂一体成形在分隔构件上;分隔构件具有功能层和热收缩层,该功能层具有传热性、透湿性和气体屏蔽性,该热收缩层在规定的温度以上进行收缩。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元件,能由简易的设备成形,另外,通过由极为简便的方法缓和刚注射成形后的分隔构件的挠曲,能够谋求通风阻力的减小、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及生产率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全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分隔构件的截面结构的图。图3是由间隔保持构件和分隔构件组成的单位构成构件的外观立体图。图4-1是沿图3所示的A-A线的向视剖视图,是表示刚将间隔保持构件成形、将模具脱离后的状态的图。图4-2是沿图3所示A-A线的向视剖视图,是表示将模具脱离后对分隔构件进行了加热的状态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对分隔构件进行加热的加热构件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全热交换元件的制造程序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全热交换元件的制造程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全热交换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此实施方式不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定。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全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全热交换元件100具有分隔构件2和间隔保持构件3。由将分隔构件2保持成规定间隔的间隔保持构件3和分隔构件2组成的单位构成构件,以间隔保持构件3的排列方向每次相差90度的方式交替地被层叠,构成全热交换元件100。在全热交换元件100中,被分隔构件2夹着的各层成为空气通过的流路,一次气流通过的流路和二次气流通过的流路以每层交替地构成。在一次气流与二次气流之间,经分隔构件2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交换。分隔构件2,通过使在某个温度以上进行收缩的通气性高的层(热收缩层)粘合在具有传热性、透湿性、和气体屏蔽性的层(功能层)上来构成,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下面对各构成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分隔构件2,当在一次气流与二次气流之间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交换时成为使热和湿气透过的介质。全热交换元件100通过上述结构,一次气流沿分隔构件2的一面侧通过,二次气流沿另一面侧通过。于是,在一次气流和二次气流流过的情况下,经分隔构件2,利用温度差(或水蒸气部分的压差)使高温侧(在湿气的情况下使多湿侧)的气流中的热(或水蒸气)向低温侧(或低湿侧)转移。另外,经分隔构件2,利用水蒸气部分的压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全热交换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热交换元件,在片状的分隔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间隔保持构件而形成流路,在沿形成于上述分隔构件的一方侧的流路流通的气流与沿形成于另一方侧的流路流通的气流之间经上述分隔构件进行热交换;该全热交换元件的特征在于,上述间隔保持构件使用树脂一体成形在上述分隔构件上;上述分隔构件具有功能层和热收缩层,该功能层具有传热性、透湿性和气体屏蔽性,该热收缩层在规定的温度以上进行收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全热交换元件,在片状的分隔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间隔保持构件而形成流路,在沿形成于上述分隔构件的一方侧的流路流通的气流与沿形成于另一方侧的流路流通的气流之间经上述分隔构件进行热交换;该全热交换元件的特征在于,上述间隔保持构件使用树脂一体成形在上述分隔构件上;上述分隔构件具有功能层和热收缩层,该功能层具有传热性、透湿性和气体屏蔽性,该热收缩层在规定的温度以上进行收缩并使用包含热收缩性的树脂或潜在卷曲性纤维的无纺布,上述热收缩层的热收缩率与作为上述间隔保持构件使用的树脂的热收缩率相比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潜在卷曲性纤维具有通过在规定温度下的加热而出现螺旋状的卷缩地进行收缩的性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构件的热收缩开始温度比上述间隔保持构件的成形时的模具温度高,比作为上述间隔保持构件使用的树脂的软化温度低。4.一种全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该全热交换元件在片状的分隔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间隔保持构件而形成流路,在沿形成在上述分隔构件的一方侧的流路流通的气流与沿形成在另一方侧的流路流通的气流之间经上述分隔构件进行热交换;该全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重叠具有传热性、透湿性和气体屏蔽性的功能层和在规定的温度以上进行收缩的热收缩层,制作上述分隔构件的步骤,使用树脂将上述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胜鸨崎晋也外川一石丸裕一今井孝典荒井秀元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