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光栅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2876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3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基板内侧的多组第一电极,每组第一电极均包括依次排列的第1电极~第N电极,位于第二基板内侧且平行排列的第1引线~第N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导电颗粒;通过所述导电颗粒,使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均与对应的第二基板上的引线电连接,从而不必再进行镀膜搭桥的工艺步骤,简化了工艺流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光栅的制作方法,在普通的生产线上进行操作即可,从而不需要在TFT的专用生产线上进行生产,更有利于液晶光栅以及裸眼3D显示装置的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基板内侧的多组第一电极,每组第一电极均包括依次排列的第1电极~第N电极,位于第二基板内侧且平行排列的第1引线~第N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导电颗粒;通过所述导电颗粒,使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均与对应的第二基板上的引线电连接,从而不必再进行镀膜搭桥的工艺步骤,简化了工艺流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光栅的制作方法,在普通的生产线上进行操作即可,从而不需要在TFT的专用生产线上进行生产,更有利于液晶光栅以及裸眼3D显示装置的普及。【专利说明】液晶光栅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晶光栅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二维显示画面,更需要具有深度感的画面。由于三维显示装置(简称3D)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的裸眼式3D显示装置都是在2D显示屏前设置一个液晶光栅,2D显示时,液晶光栅上不施加电压时具备高透过率,基本不影响2D显示屏的亮度以及分辨率等;3D显示时,在液晶光栅的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形成黑白相间的条纹,使左眼图像的光只进入左眼,右眼图像的光只进入右眼,由于左右眼同时观看到的图像具有6.5cm左右的差距,因此,经过大脑合成后就可以产生立体感。在最初的液晶光栅中,由于光栅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3D显示装置只能在特定位置显示立体效果。如果观看者的位置与特定位置偏离较大,就会使观看者看到的左右眼图像互相干扰,甚至发生左右眼图像翻转的现象,导致观看者眩晕。而目前最常用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光栅做成可移动式的,然后配合眼球追踪(即脸部追踪系统),追踪到观看者位置后,移动光栅挡条,使观看者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理想的立体显示图像。现有的可移动式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二基板内侧具有作为公共电极的第二电极20,如图1所示,第一基板的内侧即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具有多组第一电极10和平行排列的第I引线?第7引线,而每组第一电极10均包括编号为I?7的第I电极?第7电极,且每组中的第M电极均通过纵向的到电引线与对应的第M引线电连接,其中,第M电极为第I电极?第7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电极,从而将每一组中编号相同的驱动电极并联在了一起,然后通过与引线相连的驱动电路,驱动编号相同的驱动电极,实现光栅的移动。而现有技术中在制作上述液晶光栅时,首先制作多组第一电极10和纵向的导电引线,然后在纵向导电引线的表面制作绝缘层,再在绝缘层表面制作横向的引线,并在需要连通纵向导电引线和横向引线的区域打孔制作跨桥,使纵向导电引线和对应的横向引线电连接,其中,纵向的导电引线通过绝缘层与其他的横向引线绝缘(图1中实心圆的区域为电连接,空心圆的区域为绝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液晶光栅的制作工艺中,由于需要采用镀膜搭桥的方式连通纵向导电引线和横向引线,因此,只能在TFT (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专用生产线上进行生产,且工艺复杂,严重影响了液晶光栅以及裸眼3D显示装置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液晶光栅的制作工艺需要制作跨桥,因此,只能在TFT的专用生产线上进行操作,且工艺复杂,严重影响液晶光栅以及裸眼3D显示装置的普及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种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位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的多组第一电极,每组第一电极均包括依次排列的第I电极?第N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且平行排列的第I引线?第N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导电颗粒;位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I引线?第N引线表面部分区域的绝缘层;其中,每组中的第M电极均通过所述导电颗粒与对应的第M引线电连接,且通过所述绝缘层与其他引线绝缘,其中,所述第M电极为第I电极?第N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电极。优选的,所述第I引线?第N引线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优选的,所述第I引线?第N引线分为两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导电颗粒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框胶中。优选的,每组中的第M电极均具有导电引线,并通过所述导电引线与对应的所述第M引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部分区域的绝缘层具体为:位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I引线?第N弓I线的表面,且每组中的第M电极与对应的第M引线电连接的区域镂空的绝缘层。优选的,所述部分区域的绝缘层具体为:位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I引线?第N引线的表面,且仅位于所述第M电极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与其他引线的投影交叠的区域的绝缘层。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正性光刻胶、负性光刻胶或二氧化硅,其厚度范围为0.1 μ m ?3 μ m0一种液晶光栅的制作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内侧形成多组第一电极,每组第一电极均包括依次排列的第I电极?第N电极;在第二基板内侧形成平行排列的第I引线?第N引线;在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I引线?第N引线表面的部分区域形成绝缘层;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填充导电颗粒,使每组中的第M电极均通过所述导电颗粒与对应的第M引线电连接,其中,所述第M电极为第I电极?第N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电极。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通过转印、旋涂或移印后,采用光刻工艺形成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液晶光栅,其中,所述液晶光栅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前侧或后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液晶光栅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将多组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内侧,将平行排列的第I引线?第N引线设置在第二基板内侧,然后通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导电颗粒,使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均与对应的第二基板上的引线电连接,从而不必再进行镀膜搭桥的工艺步骤,简化了工艺流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作方法,在普通的生产线上进行操作即可,从而不需要在TFT的专用生产线上进行生产,更有利于液晶光栅以及裸眼3D显示装置的普及。【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光栅的电极和引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光栅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光栅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液晶光栅制作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液晶光栅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位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的多组第一电极,每组第一电极均包括依次排列的第1电极~第N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且平行排列的第1引线~第N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导电颗粒;位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1引线~第N引线表面部分区域的绝缘层;其中,每组中的第M电极均通过所述导电颗粒与对应的第M引线电连接,且通过所述绝缘层与其他引线绝缘,其中,所述第M电极为第1电极~第N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志吴梓平何基强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