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丝网印刷用的丝网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157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制造丝网印刷用的丝网架的新方法中,在基模(7)上加工有互相连通的槽(2,3),槽的间距与丝网架的“网眼宽度”(a)相等,槽的最大宽度与丝网架的接片(12)最大宽度相等。槽(2,3)中注有液态塑料,塑料仍在槽(2,3)中时便被硬化,并接着与基模(7)分离。采用此新方法可以简便地并与已知的方法相比更为便宜地制造平的丝网架。(*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丝网印刷用的柔韧和尺寸稳定的丝网架制造方法。尤其是在受拉伸载荷时要求具有尺寸稳定的丝网架的制造方法。丝网印刷用的丝网架迄今一般为金属丝或塑料线的织物。众所周知,织物在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因互相重叠而加厚,即使通过压光也不能完全变平。因此不可能用织物制成完全平整的丝网架。尤其是在用细丝或线制丝网时,该交叉点的厚度的变化效应变得很显著。因此,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这样的丝网或织物,即每厘米长度的线数超过10,甚至多于20根。此外人们知道,至少在塑料织物的情况下网孔是不固定的,线在受力时彼此产生相对移动。所以必须将这类线在一个稳定的框架上施加一个大于等于20N/cm的拉力拉紧,并将织物周边固定在此框架上,使之成为一个可用的、在一定程度上尺寸稳定的丝网架。还已知一些丝网架避免了织物的缺点。这些丝网的“网眼”孔的六边形,网眼孔之间是不加厚的金属接片,例如为镍,使之具有必要的稳定性。但由于这边接片通过例如电镀在其上面沉积了一些镍粒子,所以制造这种丝网架的废品率很高,并因而很浪费,相应地比较昂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制成一种丝网印刷用的丝网架,它没有所叙述的织物的缺点,并能在制造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减少废品率。此目的通过具有以下特征的新方法来达到由形状稳定的材料制的基模表面设互相连通的槽,槽的间距与所要求的筛网花纹版架“网眼宽度”相等,以及槽的最大宽度与所要求的丝网架接片最大宽度相等;基模的槽中至少部分注有可硬化的液态塑料;仍在槽中的塑料被硬化并与基模分离。在此新方法中,只是制造准确的基模需要较大开支,最好制在金属表面上的槽可例如采用的(例如用激光束烧蚀)、机械的或化学的(例如通过腐蚀)方法加工而成。金属表面可例如用黄铜或铜组成,必要时作表面调质处理,例如化学镀镍或渗铬硬化。然后可一这种基模制造多个丝网架。槽为交叉直线形是有优点的,当这些交叉的槽互相垂直设置时是一种最佳形式。但也可以例如将这些槽如现有的那样制成筛状丝网架的蜂窝状结构。在槽的连接点,由两条互相连通的槽形成的塑料硬化时不会形成“加厚”的交叉点。塑料硬化可通过热的、化学的或辐射的方法进行。若在基模上涂以脱模剂,例如硅油,或塑料中搀入防粘剂,则塑料可轻易地与基模分离。当至少一个方向的槽中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尽可能不膨胀的线或丝作为加强筋,例如聚酯、玻璃纤维或金属,则可以提高丝网架抗拉伸负荷的稳定性,加强筋最好在槽中注入塑料后置入。适用于作为槽模截面形状的有“V”形,椭圆形或圆弧形,还可以在圆弧段上加锥形扩张部分和/或为不对称的。此外,丝网架交叉的槽,其中的一个方向与另一个方向,在间距(亦即每单位长度的槽数)、形状和深度上可以互不相同。在连续制造筛状丝网架时,最好采用可旋转的圆柱体作为基模,此时,槽沿其周向和母线方向延伸。可采用简便的方法加强丝网架边缘部分承受拉伸载荷的能力,即,基模的边缘区至少在两个互相对置着的侧面上设一个台阶形凹槽,必要时同样可在此凹槽中置入加强筋。可以在某个范围内通过改变在液态塑料中的固相组分来改变丝网架的厚度。下面借助于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示意表示一块平板状、可用作制造一个个尺寸一定的丝网架的基模;图2示意表示一个可旋转的圆柱体,它可用于作为连续制造丝网架的基模;图3a-e表示槽的不同横截面的多种例子;图4图1或2中基模表面放大视图;图5按此方法制得之带有加强筋的丝网架边缘区横截面;图6示意表示连续制造丝网架的设备配置。图1表示的基模是一块平板1,其上至少有纵槽2和横槽3的表面是由金属制的。在此表面上大多数情况下为互相垂直的槽2、3,用上面提到过的工艺方法之一种,例如腐蚀,加工而成。板1的周围由抬高了的边4所围绕;在没有槽的沿纵向的端区或边区5中设一系列销子6。这些销子6用来在制成的丝网架11(图5)的纵侧边上留下一些孔,制好的丝网架11可利用这些孔悬挂在或张紧在一个自动拉紧的框中,例如采用瑞士Winterthur压力机械股份公司的丝网固定处理系统或板固定系统。丝网架或丝网11的网眼宽度a(图5)通过槽2、3相互的间隔距离来确定或改变。接片12的最大宽度b(图5)则由槽2、3的最大宽度c(图3c)来确定。最好用平板1制成一种无需加强筋(图2)或如蜂窝状结构那样不可能用加强筋的丝网架11。对于后面还要介绍的连续式加工,则采用可旋转的圆柱体7(图2)作为基模,此时,“纵”槽2加工成圆周槽,与之垂直的槽3沿其母线延伸。在圆柱体7旋转时,圆周槽2中置入尽可能不膨胀的加强线或丝9,在槽2、3中注有液态塑料的情况下它们埋入塑料中。加强筋9的任务是使丝网架11具有稳定的尺寸,尤其在受到拉伸载荷时能改善此制尺寸稳定性。当然,如果需要可在槽3设加强筋,而槽2中则不设加强筋,或槽2及3均设加强筋。由图2可见,槽3只在圆柱体外表的中部8内延伸,边缘10台阶状深度至少接近于槽深。沿边缘10宽度的一部分同样设有加强线9,以加强丝网或丝网架11的边区。槽2、3适用的横截面有半圆形(图3a)或圆弧形的,还可以在圆弧上接有矩形截面以加深槽2、3(图3b)。当然还可以在圆弧段上方采用锥形扩张截面(图3c)。此外还可以采用“V”形(图3e)和/或不对称横截面(图3d)的槽2、3。如已提到过的,槽2或3的间距、形状和深度虽然沿一个方向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方向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图4将图2中之圆柱体7的表面放大表示,所表示的是图5丝网架11的阴模。设有加强筋9的圆周槽2在图4中其走向是垂直的;此外,表面凸起的部分13在正的成品中形成丝网架11的网眼孔,图4中用阴影线标出。由图5中接片12的形状可见,圆柱体7上里面已置有加强筋9的纵槽2,其横截面是如图3c所示的那样,底部14是圆弧段,朝圆柱体7表面15的方向成锥形扩张。在图的左端可见一个由台阶形凹槽10(图2)构成的边缘16,它同样用加强筋9加强。在图6示意表示的连续制造丝网架11的设备中,经轴21上设制动器22,加强线9从经轴抽出,置入可旋转圆柱体7的槽2中。在两个圆柱体21和7之间设筘23,加强线9通过它导引开配置。与织机具有某种相似性,图中未表示的设备的驱动由设在圆柱体7后方的刺毛卷辊24来进行。在让已部分硬化的丝网架11运行的刺毛卷辊24处配置了两个压紧轴25,它们将丝网架11压向刺毛卷辊24。在作为举例表示的设备中,在沿圆柱体7旋转方向的加强线入口27前方,装有一个料槽26,液态塑料通过它沿圆柱体7全长分布地流入槽2、3中。如曾叙述过的,改变丝网架11的厚度d(图5),除通过槽的深度外,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在液态塑料中的固相组分来实现。当然,料槽26液可以设在沿旋转方向线的入口27的后方。为了刮去多余的塑料,在入口27后方设刮刀28,刮刀通过管道29与槽26连接,以引回这些多余的塑料。槽2、3中注有液态塑料的圆柱体7旋转时,经过刮刀28到达一个硬化装置30作用区,此硬化装置30例如由一个热源或辐射源组成。丝网架11在硬化装置30的出口处,至少应硬化到使之尺寸稳定的程度。然后,丝网架11经过刺毛卷轴24和压紧轴25,到达进行最终硬化的硬化室31中,硬化室31同样包括一个热源或辐射源。制成的丝网架11通过导轴32后最终卷绕在一个卷取辊33上,它由一个图中未表示的例如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丝网印刷用柔韧和尺寸稳定的丝网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形状稳定的材料制的基模(1,7)表面(15)设互相连通的槽(2,3),槽的间距与丝网架所要求的“网眼宽度”(a)相等,以及槽的最大宽度(c)与所要求的丝网架(11)的接片最大宽度(b)相等;基模(1,7)的槽(2,3)中至少部分注有可硬化的液态塑料;塑料仍在槽(2,3)中时被硬化,并与基模(1,7)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尔格霍尔德里格
申请(专利权)人:于尔格霍尔德里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