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058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储液器包括:壳体、吸气管和分离板,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壳体的顶部设有吸气口。吸气管伸入到容纳空间内,吸气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回油孔。分离板固定在容纳空间的内壁上以将容纳空间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且分离板与吸气管的外壁之间限定出一定的间隙,上腔和下腔通过间隙导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储液器,通过在容纳空间内设有分离板,从而可提高壳体的固有频率,减少了储液器因共振而引起的噪音,同时由于下腔内的液态冷媒气化时只能通过分离板与吸气管之间的间隙往上流动,大大降低了与来自吸气口的气流之间的对冲,有效地降低了噪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储液器包括:壳体、吸气管和分离板,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壳体的顶部设有吸气口。吸气管伸入到容纳空间内,吸气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回油孔。分离板固定在容纳空间的内壁上以将容纳空间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且分离板与吸气管的外壁之间限定出一定的间隙,上腔和下腔通过间隙导通。根据本技术的储液器,通过在容纳空间内设有分离板,从而可提高壳体的固有频率,减少了储液器因共振而引起的噪音,同时由于下腔内的液态冷媒气化时只能通过分离板与吸气管之间的间隙往上流动,大大降低了与来自吸气口的气流之间的对冲,有效地降低了噪音。【专利说明】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为了阻止大量未气化的冷媒液体进入气缸内以确保压缩机安全,一般在压缩机吸气管处设置一个用来分离未完全气化的冷媒液体的储液器。其中在压缩机运转时从储液器中吸入的冷媒气体是断续的,在上一次吸气完成到下一次吸气开始中间有一个间歇期。在这个间歇期中气缸内的冷媒气体有一定的气流回吐,从而导致储液器内的冷媒压力和流量是变化的。这种吸气脉动容易引起储液器产生共振以产生噪音。同时未气化的液态冷媒沉积在储液器底部,该部分液态冷媒气化后再由吸气管吸入到气缸中,此时靠近吸气管侧的位置由于吸气管的吸气作用,气流部分是往上流动的。但从储液器上部的吸气口进入的气流的方向是往下流动的,从而下部液态冷媒气化成的气体与外部进入的向下流动的气流形成对冲,形成湍流而产生一定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液器,该储液器的噪音小。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储液器的压缩机。根据本技术的储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吸气口 ;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伸入到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吸气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回油孔;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固定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且所述分离板与所述吸气管的外壁之间限定出一定的间隙,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通过所述间隙导通。根据本技术的储液器,通过在容纳空间内设有分离板,从而可提高壳体的固有频率,减少了储液器因共振而引起的噪音,同时由于下腔内的液态冷媒气化时只能通过分离板与吸气管之间的间隙往上流动,大大降低了与来自吸气口的气流之间的对冲,有效地降低了噪音。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储液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壳体的顶壁和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所述分离板的底壁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1,H和Hl之间满足:H1/H (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板的底壁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至少一个回油孔中位于最下方的回油孔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2,Hl和H2之间满足:H1 > H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离板上设有装配孔,所述分离板外套在所述吸气管上,所述装配孔的直径为Dl,所述吸气管的外径为D2,所述Dl和所述D2之间的比值D1/D2的范围为1.1?1.6。具体地,所述分离板包括:本体,所述装配孔设在所述本体上;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从所述本体的边缘向上延伸,所述折弯部固定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折弯部焊接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在本技术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折弯部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环形凸起。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储液器还包括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吸气管的顶端的上方。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储液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通过设有上述的储液器,从而可降低压缩机的噪音。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储液器中的分离板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储液器中的吸气管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储液器100、壳体1、容纳空间10、上腔101、下腔102、间隙103、吸气口 11、环形凸起12、吸气管2、回油孔20、分离板3、装配孔30、本体31、折弯部32、环形凹槽320、过滤部件4、壳体的顶壁和壳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分离板的底壁和壳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1、位于最下方的回油孔和壳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2、装配孔的直径为D1、吸气管的外径为D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储液器100,该储液器100应用在压缩机中用于分离未完全气化的液态冷媒。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储液器100包括:壳体1、吸气管2和分离板3,其中,壳体1内设有容纳空间10,壳体1的顶部设有吸气口 11,外侧的液态冷媒通过吸气口 11进入到容纳空间10内。吸气管2伸入到容纳空间10内,吸气管2上设有至少一个回油孔20,在图1的示例中,吸气管2穿过壳体1的底壁伸入到容纳空间10内,且吸气管2的顶端敞开以使得气态冷媒进入到吸气管2内,吸气管2上设有两个回油孔20,液态冷媒可通过回油孔20进入到吸气管2内。分离板3固定在容纳空间10的内壁上以将容纳空间10分隔成上腔101和下腔102,且分离板3与吸气管2的外壁之间限定出一定的间隙103,上腔101和下腔102通过间隙103导通。具体地,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外侧的液态冷媒通过吸气口 11进入到容纳空间10内,从吸气口 11进入到容纳空间10内的液态冷媒的流动方向为从上到下,同时容纳空间10内未气化的液态冷媒沉积在下腔102内,下腔102内的液态冷媒气化时只能通过靠近吸气管2的间隙103往上流动,从而大大降低与来自吸气口 11的气流的对冲,避免形成湍流,可降低600-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吸气口;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伸入到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吸气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回油孔;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固定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且所述分离板与所述吸气管的外壁之间限定出一定的间隙,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通过所述间隙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敬钦付清轩彭道银王毅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