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835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提胶装置,包括:提胶锅;提胶锅盖,其设置在提胶锅的顶部;篦子板,其设置在提胶锅的内部空腔中;排渣槽,其设置在提胶锅内部空腔的底部;排水口,其设置在提胶锅内部空腔的底部;排胶口,其设置在提胶锅内部空腔的底部;蒸汽管,其设置在篦子板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提胶装置,根据明胶提取的工艺要求,按照骨素质量和提取明胶道次的不同自动加入相应体积的纯水和通过蒸气自动升温,达到提取明胶的一种动、静结合的提取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提胶装置,包括:提胶锅;提胶锅盖,其设置在提胶锅的顶部;篦子板,其设置在提胶锅的内部空腔中;排渣槽,其设置在提胶锅内部空腔的底部;排水口,其设置在提胶锅内部空腔的底部;排胶口,其设置在提胶锅内部空腔的底部;蒸汽管,其设置在篦子板的底部。本技术提出的提胶装置,根据明胶提取的工艺要求,按照骨素质量和提取明胶道次的不同自动加入相应体积的纯水和通过蒸气自动升温,达到提取明胶的一种动、静结合的提取装置。【专利说明】一种提胶装置
本技术涉及明胶提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提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明胶生产过程中,把达到一定工艺要求指标的骨素进行加温水解的过程,称之为提胶。目前,一般传统明胶提取装置基本采用圆形和长方形两种敞口提胶锅:1、加水方式:通过操作人员目测加水高度来完成加水量的工作;2、加热方式:(I)、提胶锅底部安装直径50mm-80mm的不锈钢盘管通过蒸汽加热,蒸汽从盘管外侧口进入后再从盘管中心管口排出,采用手动控制蒸气阀门进行加热的静态提胶,用温度计和手动阀门来控制胶锅温度;、提胶锅中不安装加热装置,而是通过管道利用胶泵和列管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利用外循环加热方式进行提胶锅加热,用温度计和手动阀门来控制胶锅温度;3、胶锅中篦子板都是活动装置系统。这些传统明胶提取装置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加水量的误差较大,操作随意性较强;2、用进出式盘管加热方式浪费蒸汽,用温度计和手控阀门来控制胶锅温度,胶锅温度无法有效控制在工艺温度范围中;用换热器外循环来控制温度加热器设备容易堵塞,不易清理;3、采用活动篦子板经常拆卸,容易导致篦子板变形,安装容易出现缝隙,骨素容易混入胶液中,并且活动篦子板清洗安装操作难度大,时间长,影响生产周期。因此,在明胶提取技术中,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提胶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加水量的误差较大、无法控制提取温度、不宜清洗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提胶装置,能够全自动加水、加热稳定、提取效果理想等优点。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提胶装置,包括:提胶锅,其外部设置有胶锅支架,所述提胶锅镶嵌在所述胶锅支架内;提胶锅盖,其设置在所述提胶锅的顶部;篦子板,其设置在所述胶锅内部,并与所述提胶锅的底部形成左右两个空腔;排渣槽,其设置在两个所述空腔的中间,并带有斜度;排水口,其设置在所述提胶锅底部的所述空腔中;排胶口,其设置在所述提胶锅底部的所述空腔中;蒸汽管,其设置在所述篦子板的底部。其中,所述提胶锅底部呈倒梯形,底部首端至末端排渣孔处具有下斜度。其中,所述提胶锅盖包括: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提胶锅盖的顶部。其中,所述进料口的数量为四个或四个以上,所述提胶锅盖四边有四个挂槽,其顶部还设置有两个手柄。其中,所述篦子板上设有筛孔,所述筛孔呈四边形,所述筛孔的长为2.8-3.2mm,宽为 28_32mm。其中,所述排渣槽包括:排渣孔;所述排渣孔设置在所述排渣槽的较低一端。本技术提出的提胶装置,进一步包括: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竖立在所述提胶锅的底部。其中,所述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孔的直径为2.8-3.2mm,所述曝气孔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10mm。本技术提出的提胶装置,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及液位计;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提胶锅内壁上,所述液位计设置在所述提胶锅的内壁上,并插入至所述提胶锅的锅底。本技术提出的提胶装置,进一步包括:自控电磁阀,所述自控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提胶锅外侧。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提胶装置,液位计随着气动测量管内压差值的变化实时地将液位数据显示在操作间的数据显示屏上。本技术提胶装置的有益效果是:由原来传统敞口的提胶锅改造为由提胶锅盖密封的提胶锅,原来提胶锅敞口时,大量蒸汽散发在厂房中,房顶冷凝水不停滴落在地面上,本技术通过改进杜绝了厂房中蒸汽散发的现象,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本技术采用了在提胶关键控制点加水量及温度的自动控制装置;提胶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提胶方式;利用明胶生产的特性对提胶锅篦子板孔的改变,彻底改变每一批明胶的提取都要拆装篦子板的繁琐工作,有效保护了篦子板的完整性;对提胶锅的排水,放胶,排胶渣进行了合理的排列,做到了操作连续性、快速性、便捷性;提胶锅四个进料口的设计使骨素能更均匀地进入提胶锅。【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胶装置中曝气管的设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胶装置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胶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胶装置中篦子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胶装置中提胶锅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技术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技术没有特别限制内容。图1至图6中,1-提胶锅,2-提胶锅盖,21-进料孔,3_篦子板,31-筛孔,4_排渣槽,41-排渣孔,5-排水口,6-排胶口,7-蒸汽管,8-曝气管,81-曝气孔,9-温度传感器,10-液位计,12-胶锅支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提胶装置,包括:提胶锅1,其外部设置有胶锅支架12,提胶锅I镶嵌在胶锅支架12内;提胶锅盖2,其设置在提胶锅I的顶部;篦子板3,其设置在提胶锅I的内部的支架上;排渣槽4,其设置在提胶锅I内部两侧篦子板3与提胶锅I底部形成左右两个空腔的中间,并带有斜度;排水口 5,其设置在提胶锅I内部空腔的底部;排胶口 6,其设置在提胶锅I内部空腔的底部;蒸汽管7,其设置在篦子板3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在篦子板3与提胶锅I底部形成的左右两个空腔中均设置有排水口 5和排胶口 6,可同时排放,提高工作效率。其中,篦子板3与提胶锅I底部形成的左右两空腔之间设置有6500mm*260mm*250mm的长方形排渣槽4,提胶锅I的底部篦子板具有斜度,向排渣槽4倾斜,便于将胶渣收集到排渣槽4由泵打入下一道工序。排渣槽4的较低一端处设有直径为200mm的排渣孔41,提胶锅I的排渣槽4与排渣孔41设计,彻底改变了传统提胶锅篦子板排渣时拆卸、安装篦子板现象,漏骨素现象经常发生,改进后排渣时不用拆卸篦子板3,清洗非常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给操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其中,排胶口 6可设置多个,本技术中设置为前后两个排胶口 6同时放胶,缩短了放胶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提胶装置的加热方式是在提胶锅I底部与篦子板3形成的空腔中设置十组长6000_,直径为100_的蒸汽管7进行胶锅液体加热。其中,在加热过程中,为了保证提胶锅I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均衡,避免骨素结块现象,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管道由阀门控制经过提胶锅I中八组高为2000mm,直径为IOOmm的密封卫生级不锈钢曝气管8上的曝气孔81向提胶锅I进行曝气。曝气管8上的曝气孔81直径为3mm,每个曝气孔81之间的间隔为10mm。如图5所示,提胶锅I的底部内设有胶锅支架12,胶锅支架12上设有篦子板3,篦子板3上设有若干个筛孔31,筛孔31上由传统的圆孔改为3mm*30mm的四边形孔,四边形孔具有透水性好、排水快及不易漏料等优点。其中,提胶锅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胶锅(1);提胶锅盖(2),其设置在所述提胶锅(1)的顶部;篦子板(3),其设置在所述胶锅内部,并与所述提胶锅(1)的底部形成左右两个空腔;排渣槽(4),其设置在所述提胶锅(1)左右两个所述空腔的中间,并带有斜度;排水口(5),其设置在所述提胶锅(1)底部的所述空腔中;排胶口(6),其设置在所述提胶锅(1)底部的所述空腔中;蒸汽管(7),其设置在所述篦子板(3)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庆苏翰朱廷玉张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阿敏生物清真明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