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曲体面仿形铣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铣刀、加工夹具、靠模头和仿形夹具;所述加工铣刀与所述加工夹具位置相对;所述靠模头与所述仿形夹具位置相对;所述仿形夹具可朝所述靠模头靠近和远离地设置,且所述仿形夹具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加工夹具可朝所述加工铣刀靠近和远离地设置,且所述加工夹具可转动地设置;所述仿形夹具与所述加工夹具同步运动地设置。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工件的效率可提高十倍以上,且合格率可达到100%。(*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曲体面仿形铣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铣刀、加工夹具、靠模头和仿形夹具;所述加工铣刀与所述加工夹具位置相对;所述靠模头与所述仿形夹具位置相对;所述仿形夹具可朝所述靠模头靠近和远离地设置,且所述仿形夹具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加工夹具可朝所述加工铣刀靠近和远离地设置,且所述加工夹具可转动地设置;所述仿形夹具与所述加工夹具同步运动地设置。使用本技术,加工工件的效率可提高十倍以上,且合格率可达到100%。【专利说明】小型曲体面仿形铣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曲体面仿形铣床。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装置的功能不断丰富,其结构也日益复杂。完善机械装置的功能,需要各种外形的零部件。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其中一种工件10,其具有弧形表面11。不仅弧形表面11在两个方向上均是弧形,而且在三维方向上均有弧形形状。现有铣切装置结构复杂,只能依靠工人根据经验加工,加工精度差。在表面精度要求高的领域,即使工人经验丰富,仍然容易出错导致产品报废,不仅加工时间长,而且产品合格率低,仅有50%。现有铣切装置,一个工人每天仅能加工40个工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的小型曲体面仿形铣床。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小型曲体面仿形铣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铣刀、加工夹具、靠模头和仿形夹具;所述靠模头与所述加工铣刀形状相同;所述加工铣刀与所述加工夹具位置相对;所述靠模头与所述仿形夹具位置相对;所述仿形夹具可朝所述靠模头靠近和远离地设置,且所述仿形夹具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加工夹具可朝所述加工铣刀靠近和远离地设置,且所述加工夹具可转动地设置;所述仿形夹具与所述加工夹具同步运动地设置。优选地是,还包括旋转底座和平移底座;所述仿形夹具和所述加工夹具安装于所述旋转底座上;所述旋转底座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旋转底座安装于所述平移底座上,所述平移底座可带动所述加工夹具和所述仿形夹具靠近和远离所述加工铣刀和所述靠模头地设置。优选地是,所述平移底座设置于固定底座上;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导轨和滑块,所述滑块可沿所述导轨移动地设置;所述平移底座安装于所述滑块上。优选地是,还包括丝杆;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锁定螺母;所述丝杆与所述锁定螺母螺纹配合;所述丝杆一端与所述平移底座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把手。优选地是,所述旋转底座可旋转地设置于主轴上并可沿所述主轴滑动;所述主轴上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主轴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上,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平移底座上。优选地是,所述主轴上套装有刻度齿轮;刻度齿轮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齿轮槽;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止动销;所述止动销中部通过销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止动销一端嵌入刻度齿轮的齿轮槽内,另一端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抵靠在支架上,另一端抵靠在止动销上。优选地是,所述加工夹具包括第一前夹板和第一后夹板;所述第一前夹板与所述第一后夹板通过第一螺钉连接;所述第一前夹板与所述第一后夹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加工夹具还包括第一双头螺杆;所述第一双头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前夹板,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后夹板与所述旋转底座螺纹连接。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双头螺杆上设置有第一六角螺母;所述第一六角螺母位于所述第一前夹板与所述第一后夹板之间。优选地是,所述仿形夹具包括第二前夹板和第二后夹板;所述第二前夹板与所述第二后夹板通过第二螺钉连接;所述第二前夹板与所述第二后夹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仿形夹具还包括第二双头螺杆;所述第二双头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前夹板,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后夹板与所述旋转底座螺纹连接。优选地是,所述第二双头螺杆上设置有第二六角螺母;所述第二六角螺母位于所述第二前夹板与所述第二后夹板之间。本技术中的小型曲体面仿形铣床,加工铣刀与靠模头均固定不动,使待加工工件与标准工件同步移动,代加工工件围绕加工铣刀移动;标准工件围绕靠模头移动。靠模头在标准工件表面的移动轨迹,限定了加工铣刀在待加工工件表面的移动轨迹。因此,加工铣刀可按照标准工件表面的形状加工工件,而且,加工精度高,对工人要求低,即使普通工人也可使用,合格率高。使用本技术,加工工件的效率可提高十倍以上,且合格率可达到 100%O【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工件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工件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3至图5所示,小型曲体面仿形铣床,包括固定底座90。固定底座90上安装有锁定螺母91和滑轨92。滑轨92上设置有滑块93。滑块93可沿滑轨92滑动地设置。丝杆94与锁定螺母91螺纹配合。丝杆94 一端设置有第一把手95,另一端与平移底座70连接。平移底座70设置于滑块93上。平移底座70上安装有两个支架71。本技术还包括加工铣刀20、加工夹具30、靠模头40和仿形夹具50。加工铣刀20和靠模头40固定设置。靠模头40与加工铣刀20形状相同。加工铣刀20与加工夹具30位置相对。靠模头40与仿形夹具50位置相对。加工夹具30和仿形夹具50安装于旋转底座60上。旋转底座60安装于主轴61上并可沿主轴61滑动。主轴61两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71上。主轴61上设置有第二把手62。主轴61上套装有刻度齿轮63 ;刻度齿轮63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齿轮槽64。其中一个支架71上设置有止动销65。止动销65中部通过销轴66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71上。止动销65—端嵌入刻度齿轮63的齿轮槽64内,另一端设置有压缩弹簧67。压缩弹簧67 —端抵靠在支架71上,另一端抵靠在止动销65上。加工夹具30包括第一前夹板31和第一后夹板32。第一前夹板31与第一后夹板32通过第一螺钉33连接。第一前夹板31与第一后夹板32之间具有间隙。加工夹具30还包括第一双头螺杆34。第一双头螺杆34 —端穿过第一前夹板31,另一端穿过第一后夹板32与旋转底座60螺纹连接。第一双头螺杆34上设置有第一六角螺母35。第一六角螺母35位于第一前夹板31与第一后夹板32之间。仿形夹具50包括第二前夹板51和第二后夹板52。第二前夹板51与第二后夹板52通过第二螺钉53连接。第二前夹板51与第二后夹板52之间具有间隙。仿形夹具50还包括第二双头螺54。第二双头螺杆54 —端穿过第二前夹板51,另一端穿过第二后夹板52与旋转底座60螺纹连接。第二双头螺杆54上设置有第二六角螺母55。第二六角螺母55位于第二前夹板51与第二后夹板52之间。如图4所示,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第一把手94旋转丝杆91,可使平移底座70靠近或远离加工铣刀20和靠模头40。通过平移底座70移动、旋转底座60旋转以及旋转底座60沿主轴61滑动,可利用加工铣刀20在待加工工件82上铣切加工。标准工件81表面沿靠模头40移动,可限制加工铣刀20在代加工工件82表面的铣切轨迹。使加工铣刀20对代加工工件82表面的铣切与标准工件81表面相同。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小型曲体面仿形铣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铣刀、加工夹具、靠模头和仿形夹具;所述靠模头与所述加工铣刀形状相同;所述加工铣刀与所述加工夹具位置相对;所述靠模头与所述仿形夹具位置相对;所述仿形夹具可朝所述靠模头靠近和远离地设置,且所述仿形夹具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加工夹具可朝所述加工铣刀靠近和远离地设置,且所述加工夹具可转动地设置;所述仿形夹具与所述加工夹具同步运动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康,林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高博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