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422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包括阀体、温度调节装置、混合装置、压力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所述阀体由上腔和下腔构成;温度调节装置安装在上腔内,混合装置位于阀体下腔内部,压力调节装置装于混合装置的两端与下腔之间,流量调节装置用于控制一侧的气流量大小,实现对二元气体体积配比的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流体的温度补偿、混合,配比和流量连续可调。结构紧凑,省略了多个流量计和比例阀或者流量控制器,减少部件数量,简化了流体配气系统的结构,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包括阀体、温度调节装置、混合装置、压力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所述阀体由上腔和下腔构成;温度调节装置安装在上腔内,混合装置位于阀体下腔内部,压力调节装置装于混合装置的两端与下腔之间,流量调节装置用于控制一侧的气流量大小,实现对二元气体体积配比的控制。本技术能够实现流体的温度补偿、混合,配比和流量连续可调。结构紧凑,省略了多个流量计和比例阀或者流量控制器,减少部件数量,简化了流体配气系统的结构,降低成本。【专利说明】一种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流体机械
,涉及一种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很多行业中,需要对两种不同流体,按比例配比混合应用,例如在焊接、表面处理、医疗以及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中,常常需要将多种不同的气体进行一定比例的均匀混合之后投入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其中二元流体的混合应用最为广泛。例如,专利号为CN200610075329.X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流体混合装置,在流体流动的圆筒形流路的内部设有流路直径比流路内径小的内筒,在内筒内设有由放射状的4个叶片构成的固定旋转翼,在内筒的与流体流经旋转翼时产生的剥离区域相连的壁面外周,设有供给流体的集管空间,在与上述剥离区域相连的内筒的壁面上设有连通上述剥离区域和上述集管空间的开口。被供给集管空间的流体,从开口流入流体在流经旋转翼时沿着旋转翼的下游面形成的剥离区域并沿着旋转翼的叶片的方向分散,然后与受到旋转翼的旋转力的流体旋转混合。能够抑制流体的压力损失,能够在小的空间内将流体均匀混合。流体混合配比是一般分为自动调节和手动调节。其中,自动调节配比系统是通过计算机对节流阀进行控制,分别调节各流体的输入流量,最后气体在混合装置充分混合并经输出口输出。自动调节配比系统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压力和温度补偿,混合比例准确,缺点在于零部件较多,成本昂贵。手动调节配比系统一般为输入流体通过减压稳压阀,到达调节比例阀,经手动调节混合比例之后进入混合器并输出;其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但不能进行温压补偿,且配比和混合过程分开,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满足照明、焊接、表面处理、医疗和冶炼等行业流体混合的特殊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配比、混合、流量调整,且能够连续调节配比比例的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包括阀体、温度调节装置、混合装置、压力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所述阀体由上腔和下腔构成;在上腔左右两端分别装有左端盖、右端盖,左端盖的侧壁上开有主气进气孔,上腔的上盖上开有配气进气孔,主气进气孔、配气进气孔均与储气设备的输出口相连;温度调节装置安装在阀体上腔内,包括一螺旋热交换器;上腔和下腔之间的壁上设置有配气通气孔、主气通气孔;阀体的下腔为左端开口的结构,左端开口处安装有封装端盖;所述混合装置位于阀体下腔内部,为一三气室活塞,所述三气室活塞的左气室的上部与配气通气孔相应的位置设有配气活塞进气口,右气室的上部与主气通气孔相应的位置设有主气活塞进气孔,中间气室的左活塞壁、右活塞壁上均开有孔,中间气室的下部还设置有与下腔上的混合气输出口相连通的气口 ;压力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装于三气室活塞的两端与阀体下腔两端之间的压力补偿弹簧,所述三气室活塞两端面均设有通孔;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一旋杆和装配在旋杆上的旋盘,旋盘上有与中间气室活塞壁上大小和位置均相同的孔,旋杆贯穿左气室且一端穿过封装端盖延伸至阀体下腔外部,旋盘位于左气室内、与左气室与中间气室之间的活塞壁相接触,旋盘与活塞端盖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进一步地,旋杆延伸至阀体下腔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旋帽,旋帽上设有指针标记,封装端盖上设有刻度。进一步地,所述的螺旋热交换器由金属圆柱内芯和缠绕在所述内芯上的两个相平行的螺旋形金属薄片,所述金属薄片的厚度为0.2^0.4mm。进一步地,阀体上腔的内侧设有与螺旋热交换器相匹配的螺纹凹槽。进一步地,与所述配气进气孔相邻的两个螺纹凹槽与螺旋形金属薄片之间分别设置螺旋形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三气室活塞为圆柱形,所述三气室活塞两端面的通孔均为3个、距活塞轴心1~5πιπι、呈120°均匀分布、直径0.8^1.2mm。进一步地,所述主气通气孔、配气通气孔、主气活塞进气孔、配气活塞进气口均为圆形、且大小一致。进一步地,压力调节装置的两个压力补偿弹簧为相同的弹簧。进一步地,中间气室的左活塞壁、右活塞壁上的孔及旋盘上的孔为的三个以所述活塞的轴心为中心周向均匀分布的扇形孔,并且左活塞壁上的扇形孔与右活塞壁上的扇形孔彼此交错,左活塞壁中心还有活塞壁中心孔,所述旋杆装配在活塞壁中心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旋盘通过键装配在旋杆上。本技术所述的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主气和配气分别通过主气进气孔、配气进气孔进入内腔中,分别经螺旋热交换器形成的两个独立的螺旋通道流至主气通气孔、配气通气孔。此过程中,主气和配气通过螺旋热交换器上的螺旋形金属薄片进行热交换,实现温度补偿,使主气和配气得温度一致。由于气道为螺旋形,气体在其中流动的距离长,且两路气体之间的热交换接触面积大,能够充分的进行热交换,温度补偿充分。然后,主气、配气分别经配气活塞进气口、主气活塞进气孔进入三气室活塞的右气室、左气室,最后进入中间气室实现混合,并从出气孔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左气室、右气室分别通过孔与阀体内腔相连,同时分别安在三气室活塞两端的压力补偿弹簧,分别顶在阀体活塞腔壁和活塞腔端盖上,用以平衡两路气体的压力。当主气或配气的进气气压增大时,压力补偿弹簧能够立即形成负反馈控制,使所述活塞向远离压力变大的一路气体的方向移动,减小气压增大一路气体的进气口的面积,而另一路气体进气口面积增大,压差减小,从而使两边气体压力回到相等的状态。当需要调整两种气体的配比时,通过旋转旋杆来旋转旋盘,从而调节旋盘和所述活塞中间气室左活塞壁上的孔的重叠面积,实现控制配气气体的流入中间气室的流量,以达到调节主气与配气的混合比例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实现流体的温度补偿、混合,配比和流量连续可调。二元流体的配比是通过保持一路流体流量不变、调节另一路流体的流量来实现的。通过手动调节旋杆,带动旋盘转动,能够连续调节混合气体的配比比例。旋杆末端的旋帽上和封装端盖上分别设有指针标记和刻度,控制准确。本技术结构紧凑,流体配比调节、混合和流量调整都在同一装置内部实现,省略了多个流量计和比例阀或者流量控制器,减少部件数量,简化了流体配气系统的结构,降低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的装配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中间气室左活塞壁的正面示意图。图中:1-左端盖,2-主气进气孔,3_密封圈,4_上盖,5-螺旋热交换器,6_螺旋形密封圈,7-配气进气孔,8-右端盖,9-阀体,10-压力补偿弹簧,11-主气通气孔,12-三气室活塞,13-主气活塞进气孔,14-混合气输出口,15-旋盘,16-键,17-压紧弹簧,18-调节旋杆,19-配气活塞进气口,20-配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元流体配比混合装置,包括阀体(9)、温度调节装置、混合装置、压力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9)由上腔和下腔构成;在上腔左右两端分别装有左端盖(1)、右端盖(8),左端盖(1)的侧壁上开有主气进气孔(2),上腔的上盖(4)上开有配气进气孔(7),主气进气孔(2)、配气进气孔(7)均与储气设备的输出口相连;温度调节装置安装在阀体(9)上腔内,包括一螺旋热交换器(5);上腔和下腔之间的壁上设置有配气通气孔(20)、主气通气孔(11);阀体(9)的下腔为左端开口的结构,左端开口处安装有封装端盖(22),下腔的下部设置有混合气输出口(14);所述混合装置位于阀体(9)下腔内部,为一三气室活塞(12),所述三气室活塞(12)的左气室的上部与配气通气孔(20)相应的位置设有配气活塞进气口(19),右气室的上部与主气通气孔(11)相应的位置设有主气活塞进气孔(13),中间气室的左活塞壁、右活塞壁上均开有孔,中间气室的下部还设置有与混合气输出口(14)相连通的气口;压力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装于三气室活塞(12)的两端与阀体(9)下腔两端之间的压力补偿弹簧(10),所述三气室活塞(12)两端面均设有通孔;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一调节旋杆(18)和装配在调节旋杆(18)上的旋盘(15),旋盘(15)上有与中间气室的左活塞壁、右活塞壁上的孔大小、位置均相同的孔,调节旋杆(18)贯穿左气室且一端穿过封装端盖(22)延伸至阀体(9)下腔外部,旋盘(15)位于左气室内、与左气室与中间气室之间的活塞壁相接触,旋盘(15)与活塞端盖(21)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宏杰储杨何娟娟陈少峰王贵成邓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