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雾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419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酸雾净化装置,包括:塔体、循环泵及抽风系统;循环泵设置在塔体的底部,抽风系统设置在塔体的外侧并通过管道与塔体顶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与明胶生产过程中浸酸或储酸容器有机结合,使所产生的酸性气体在脱酸后经抽风系统排到外界进行排放,不仅改善了车间作业环境,而且也为环保工作做出了贡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酸雾净化装置,包括:塔体、循环泵及抽风系统;循环泵设置在塔体的底部,抽风系统设置在塔体的外侧并通过管道与塔体顶部连通。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与明胶生产过程中浸酸或储酸容器有机结合,使所产生的酸性气体在脱酸后经抽风系统排到外界进行排放,不仅改善了车间作业环境,而且也为环保工作做出了贡献。【专利说明】一种酸雾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明胶提取
,尤其涉及一种酸雾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明胶生产企业中物料与酸液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一般呈两种方式:一是在敞口的花岗岩池内进行反应,物料与酸液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的酸雾直接弥漫在车间内,在车间上部预留窗口安装轴流风机外引;二是在相对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产生的废气简单的采用风机直接外排。此两种方式有以下缺陷:一是酸雾对车间基础设施会造成腐蚀,缩短使用期,二是对车间内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三是外排的废气含有一定的酸性,会造成空气污染,违背国家环保政策。因此,在明胶提取技术中,亟需设计一种新的酸雾净化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废气处理效果不佳等缺陷,提出了一种酸雾净化装置,改善了车间作业环境,同时也为环保工作做出了贡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酸雾净化装置,包括:塔体、循环泵及抽风系统;所述塔体具有一内部空腔,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底部,所述抽风系统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侧并通过管道与所述塔体顶部连通。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所述塔体包括:贮液仓、填充层及喷淋头;所述贮液仓设置在所述塔体内部空腔的底部,所述贮液仓上方设置有至少两层所述填充层,每层所述填充层的上方均设置有所述喷淋头,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塔体外,所述循环泵通过管道与所述贮液仓和所述喷淋头连通。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进一步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为密闭容器,所述反应罐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侧,所述反应罐与所述塔体通过管道连通。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所述塔体的塔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反应罐通过管道穿过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贮液仓连通。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所述贮液仓包括: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贮液仓的底部。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所述塔体进一步包括:补液仓,所述补液仓设置在所述塔体外壁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贮液仓连通。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所述补液仓包括:浮球阀、补液口和补液管,所述补液口设置在所述补液仓内,所述浮球阀设置在所述补液仓内,并与所述补液口相连,所述补液管设置在所述补液仓的一侧,所述补液口与所述补液管连通。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所述塔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检修口,所述检修口设置在所述填充层两侧上方的塔壁上。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所述塔体进一步包括:空气旋流板,所述空气旋流板设置在所述塔体的空腔顶部。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所述抽风系统包括:离心通风机及风帽;所述离心通风机与设置在所述塔体顶部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风帽通过管道与所述离心通风机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与明胶生产过程中浸酸或储酸容器有机结合,使所产生的酸性气体脱酸后排放,净化效果显著。制作封闭式玻璃钢反应罐,使物料与酸液在封闭式玻璃钢反应罐内进行化学反应,反应罐顶部与酸雾净化塔连通用管道连接,塔体后安装离心通风机将酸雾引向塔体中,同时向塔体中喷洒氢氧化钠溶液,让酸雾在塔体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溶液,净化过的气体经离心通风机排到外界。【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酸雾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技术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技术没有特别限制内容。图1中,1-塔体,11-排气口,12-贮液仓,121-排污口,13-填充层,14-喷淋头,15-补液仓,151-浮球阀,152-补液口,16-补液管,17-进风口,18-检修口,19-空气旋流板,2-循环泵,3-抽风系统,31-尚心通风机,32-风帽,4-反应iil, 41-酸雾口。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酸雾净化装置,包括塔体1、循环泵2及抽风系统3,塔体I具有一内部空腔,循环泵2设置在塔体I的底部,抽风系统3设置在塔体I的外侧并通过管道与塔体I顶部连通。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中,塔体I呈圆柱体,其包括:贮液仓12、填充层13及喷淋头14和空气旋流板19。其中,贮液仓12设置在塔体I内部空腔的底部,其用来存放氢氧化钠溶液,在其上方设置有至少两层填充层13,填充层13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用来放置喷淋头14。具体地,每层填充层13的上方均设置有喷淋头14。循环泵2设置在塔体I外,并通过管道与贮液仓12和喷淋头14连通,循环泵2将贮液仓12中的液体送入喷淋头14中,经喷淋头14喷射后,填料层13始终处于带水状态,形成一道“水墙”,使气液充分接触,提高净化效率。其中,贮液仓12设置有排污口 121,其设置在贮液仓12的底部,用来排放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氢氧化钠溶。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中,塔体I进一步包括:补液仓15 ;补液仓15设置在贮液仓12上方的塔体I外壁上,并通过通孔与贮液仓12连通,其用来补充进化酸雾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补液仓15包括:浮球阀151、补液口 152和补液管16,补液口 152、浮球阀151设置在补液仓15内,补液管16设置在补液仓15的一侧,补液口 152 —端与补液管16连通,另一端与浮球阀151连接。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中,塔体I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检修口 18及空气旋流板19 ;检修口 18设置在填充层13侧上方的塔壁上,空气旋流板19设置在塔体I的空腔顶部,其用来避免由于抽风过大而将喷淋的液体随风抽走。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中,抽风系统3包括:离心通风机31及风帽32 ;离心通风机31与设置在塔体I顶部的排气口 11通过管道连通,其用来向塔体I中抽取气体,风帽32通过管道与离心通风机31连通,其用来防止异物进入排气管道。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中,还包括:反应罐4,反应罐4设置在塔体I的外侧,反应罐4与塔体I通过管道连通,其用来进行浸酸反应。其中,塔体I的塔壁上设有进风口 17,反应罐4的顶部设置有酸雾口 41,酸雾口 41通过管道穿过进风口 17与贮液仓12连通,将反应罐I产生的酸雾直接引入贮液仓12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本技术提出的酸雾净化装置,通过改造浸酸反应的容器,加盖密闭,使酸性雾气受控;增设酸雾净化塔,将浸酸反应产生的主要以HCL为主的废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溶液,改善了车间作业环境,为环保工作做出了贡献。实施例: 一、给贮液箱12注满低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开启循环泵2,此时贮液箱1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就会随循环泵2通过管道送至喷淋头14上,经喷淋头14将氢氧化钠溶液喷洒在填料层13上;二、开启离心通风机31,此时反应罐4中产生的酸雾从酸雾口 41排出,随着离心通风机31的引力通过管道进入贮液仓12,与贮液仓1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气体再继续上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酸雾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循环泵(2)及抽风系统(3);所述塔体(1)具有一内部空腔,所述循环泵(2)设置在所述塔体(1)的底部,所述抽风系统(3)设置在所述塔体(1)的外侧并通过管道与所述塔体(1)的顶部连通;?其中,所述抽风系统(3)包括:离心通风机(31)及风帽(32);所述离心通风机(31)与设置在所述塔体(1)顶部的排气口(1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风帽(32)通过管道与所述离心通风机(3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庆苏翰王志铭王智乐徐荣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阿敏生物清真明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