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9980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0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的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联轴器以及具有锁止离合器变矩器,其中独特的离合器和制动器以及独特排列实现多个前进速度范围和反向驱动。变速器具有极其紧凑的结构,其重量轻。变速器在具有紧凑性的同时,变速器能够平顺实现多个变速比,例如,提供了齿轮组的反作用力通过单向连接中的中间转速范围内的结构多个传动比,也可以在反向驱动状态时,用来发送变矩器涡轮扭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的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联轴器以及具有锁止离合器变矩器,其中独特的离合器和制动器以及独特排列实现多个前进速度范围和反向驱动。变速器具有极其紧凑的结构,其重量轻。变速器在具有紧凑性的同时,变速器能够平顺实现多个变速比,例如,提供了齿轮组的反作用力通过单向连接中的中间转速范围内的结构多个传动比,也可以在反向驱动状态时,用来发送变矩器涡轮扭矩。【专利说明】一种自动变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自动变速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前进挡的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动车辆,其多速自动变速器具有诸多的缺点,例如结构复杂,成本高,重量重,同时在变速过程中不够顺畅。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的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联轴器的独特排列实现多个前进速度范围和反向驱动。变速器具有极其紧凑的结构,其重量轻。变速器在具有紧凑性的同时,变速器能够平顺实现多个变速比,例如,提供了齿轮组的反作用力通过单向连接中的中间转速范围内的结构中,第一和第二速度传动比,也可以在反向驱动状态时,用来发送变矩器涡轮扭矩。发动机和行星齿轮中的反向驱动状态之间的扭转通路是通过反向摩擦离合器和一个圆筒或鼓,它提供了一个中间制动带和反向摩擦离合器的摩擦板接合的表面,这样使用的壳或转鼓用于多种用途省去了一个额外的组件。该发动机传动地从车轮断开,并因此将阻碍车辆运动,从而避免了在加速度的突然意外变化时,由驱动器操作的变化到允许条件在反向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挡更加容易,动力分配更加合理,顿挫感较小,同时在空间体积上具有优势的车辆自动变速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轴,输出轴,固定部件;具有可驱动地连接于车辆动力源的叶轮的变矩器,变矩器包括一个锁止离合器,位于液力变矩器和叶轮壳体内,锁止离合器的扭矩输出侧具有位于叶轮和涡轮套筒轴之间的阻尼器和涡轮,该涡轮连接到所述叶轮和可驱动地连接到输入轴上; 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系,每个齿轮系具有太阳轮,齿圈,行星齿轮,以及可转动地支承行星小齿轮的行星架, 离合器装置、制动器装置。优选地,离合器装置包括:选择性地接合的摩擦式第一离合器装置,用于选择地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与所述输入装置接合;选择性地接合的摩擦式第二离合器装置,用于选择地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和内啮合齿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与所述输入装置连接; 制动器装置包括:第一选择性可操作的摩擦制动装置,用于防止所述的齿圈的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转动并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装置建立了第一传动比在所述传输;第二可选择操作的摩擦制动装置,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的旋转而合作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装置,以建立一第二传动比中所述传输;第三选择性可操作的摩擦制动装置,用于防止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的旋转而合作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装置建立的第三传动比在所述传输,第一和第二离合器装置协作在传输过程中以建立四个传动比,所述第二离合器装置和所述第三制动装置相配合,以形成第五传动比在所述传输,所述第二离合器装置和所述第二制动装置相配合,以建立第六传动比在所述传输和;所述第一制动器装置和所述第三制动装置相配合,以建立一个逆向传动比在所述传输。优选地,第一离合器装置具有一个内座圈和第一组位于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离合器元件,相互间隔开的角度围绕所述轴,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内座圈接触,用于驱动地连接内圈以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优选地,每个制动装置的外圈均被防止旋转的变速器箱体的单向离合器的内圈永久地固定连接到齿圈,其外圈被连接到前进离合器的一个部件;接头和单向制动滚子式超越接头通常具有一个外凸轮,该凸轮具有一倾斜的表面并传动地连接,超越接头通过根据内圈相对于的外座圈的旋转的滚子由内圈释放。优选地,所述第一制动装置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系和固定部件的内啮合齿轮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的第一制动器; 第I单向串联排列的与所述第一制动器的第一齿轮部和固定部件的齿圈之间的单向驱动器连接的连接装置; 和第二制动器布置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制动和第I单向排列的连接装置。优选地,第二制动器,其设在第二行星齿轮系和所述固定部件的第一齿轮部和太阳齿轮的载体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 第二超速串联布置与第三制动器用于第一行星齿轮系和第二行星齿轮系的太阳齿轮和所述固定部件的载体之间的单向驱动器连接的连接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三制动装置包括: 第三制动器,其设在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系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系的齿圈的载体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 和第三超速平行排列的第三制动器的第三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系和齿圈和所述固定部件的载体之间的单向驱动器连接的连接装置。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中的车辆自动变速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具有较好减震效果的自动变速器,其在结构上更加紧凑,能减小变速器的体积,平顺实现多档变速。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中的变矩器具有一个锁止离合器,锁止离合器还具有阻尼器,其有益效果是使得该车辆的变速器更为平顺,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其摩擦离合器、制动器在结构布置上具有很好地多选择性,其在动力控制上实现更好的输出,使得多级传动更为平顺,同时良好的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紧凑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辆的变速器优选实施例的机械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辆的变速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机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2,一个连接到内燃发动机的液压变矩器10,其包括叶片涡轮机16,和一个刀片状的定子18,与曲轴14连接的叶轮12,叶轮和涡轮叶轮限定的环形流体流动回路,由此,叶轮连接到涡轮机的定子18可旋转地支撑在一个固定的定子套筒轴20,和一个超速制动器70,以防止定子中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叶轮,即使在相反方向随意运动是允许的。扭矩转换器组件包括一个锁止离合器24位于液力变矩器叶轮壳25内。锁止离合器24的扭矩输出侧包括一个阻尼器26位于叶轮和涡轮轴,这是变速器输入轴28之间,当离合器24被接合时,所述涡轮机叶轮和机械连接;当离合器24脱离时,它们被连接和机械地断开,减振器吸收带锁止离合器的流体向液力变矩器的啮合有关过渡扭矩波动是从输出供给油泵组件30。行星齿轮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行星齿轮系32, 34,和36,第一行星齿轮系32包括太阳齿轮38,齿圈40,载体42和行星小齿轮44,由托架30啮合的支承太阳齿轮38和齿圈40,第二行星齿轮系34包括太阳齿轮46,齿圈48,载体50和行星小齿轮52,可转动地支承在支座50啮合的太阳齿轮46和齿圈48,第三行星齿轮系36包括太阳齿轮54,齿圈56,载体58和啮合的太阳齿轮54和齿圈46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载片架58的行星齿轮60。太阳齿轮38被连续地驱动地由部件62的输入轴28相连,离合器64连接和释放,输入轴和太阳齿轮54 ;离合器66连接和释放,输入轴和载体50。太阳齿轮46和支架42是相互可驱动地连接,并且它们保持不转动,并通过制动器68的操作释放。制动器70保持不转动,并释放交替环的第一行星行星齿轮系32的齿轮40。载体50的第二行星齿轮系34被连续地驱动地连接到第三行星齿轮系36,并通过构件72的方法的齿圈56,向第三摩擦制动器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轴,输出轴,固定部件;?具有可驱动地连接于车辆动力源的叶轮的变矩器,变矩器包括一个锁止离合器,位于液力变矩器和叶轮壳体内,锁止离合器的扭矩输出侧具有位于叶轮和涡轮套筒轴之间的阻尼器和涡轮,该涡轮连接到所述叶轮和可驱动地连接到输入轴上;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系,每个齿轮系具有太阳轮,齿圈,行星齿轮,以及可转动地支承行星小齿轮的行星架,离合器装置、制动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易凡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