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9021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8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吡唑醚菌酯2-50%,丙环唑5-50%,润湿分散剂2-10%,乳化剂2-20%,稳定剂1-10%,增效剂2-10%,溶剂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分合理,剂型环保,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香蕉叶斑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吡唑醚菌酯2-50%,丙环唑5-50%,润湿分散剂2-10%,乳化剂2-20%,稳定剂1-10%,增效剂2-10%,溶剂余量。本专利技术组分合理,剂型环保,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本专利技术对香蕉叶斑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专利说明】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属于农药

技术介绍
吡唑醚菌酯,又名唑菌胺酯,英文通用名:Pyraclostrobin,化学名称:甲基(N)--O-甲氧基]-N-甲氧氨基甲酸酯,熔点63.7~65.2°C。吡唑醚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bel复合物,阻止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真菌生长。能防除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杀菌谱广,对多种作物,包括麦类、葡萄、果树、蔬菜的多种病害有效,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霜霉病;小麦白粉病、锈病;大麦叶锈病;香蕉黑叶条斑病;番茄早、晚疫病等。丙环唑,又名敌力脱、必扑尔,英文通用名称:Propiconazol,化学名称:1--1-氢-1,2,4-三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体内向上传导,丙环唑可以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分散油悬浮剂是一种有效成分稳定的悬浮于或部分溶于与水不相溶的混液体的液体制剂,是用不污染作物的油类作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剂型,油类包括植物油或矿物油、甲酯油。可分散油悬浮剂用水稀释喷雾在植物上易形成一层药膜,因为植物表面有蜡质层,根据相似相亲相容原理,渗透传导性强,黏着性好,耐雨水冲刷,药效发挥更好,有效成分利用率高,而且剂型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对作物安全的含有吡唑醚菌酯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制备上述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吡唑醚菌酯2-50%,丙环唑5-50%,润湿分散剂2-10%,乳化剂2_20%,稳定剂1_10%,增效剂2_10%,溶剂余量。所述的润湿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及其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苄基二甲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40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磷酸酯盐、失水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聚山梨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所述稳定剂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轻钙、白炭黑、有机膨润土、硅酸镁铝、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亚磷酸三苯酯、凹凸棒土、滑石粉、甘油、尿素、无机盐、乙二醇。增效剂选自农用有机硅增效剂silwet 408、Agrowet810c、ZC_650、氮酮。 所述溶剂选自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亚麻油、矿物油(白油)、石油烃、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溶剂油。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为:先将溶剂、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加入反应釜后,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剩余助剂,最后加入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搅拌15-30分钟使其均匀分散,转入串联的砂磨机组进行砂磨,使原药粒径< 5um以下,即可制得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目前在农业部登记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农药产品多为玉米、小麦田除草剂,现有技术没有将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混配制成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报道,主要是由于现有技术没有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有效成分之一的吡唑醚菌酯原药的熔点较低(63.7~65.2°C),制备可分散油悬浮剂生产时砂磨温度过高,原药溶解易形成黏糊状物质,导致无法砂磨和生产,经过专利技术人反复摸索,多次调试,最终通过添加吸附性强的物质(硅藻土等)以及配方的合理搭配来改善原药的理化性质,并增加车间生产时冷冻机组产生冷凝水的能力,从而彻底克服了这一难题。专利技术人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按一定比例复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保护的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对作物安全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吡唑醚菌酯配制成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难题,将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混配制成可分散油悬浮剂,与其常见剂型乳油相比,具有环保、提高药效,对作物安全性高,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的特点,对香蕉叶斑病、小麦白粉病等农作物病害有很好的防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香蕉叶斑病,专利技术人以吡唑醚菌酯与丙环唑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对象为香蕉叶斑病(Sigatokadiseaseofbanana)。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2013年在广东开平市龙胜镇发病蕉园选择初始发病的中部蕉叶,用油墨笔标记新形成的病斑(约5.0 mm X 1.0 mm)进行试验,每个重复标记50个病斑,将各处理药剂均匀喷施在标记蕉叶的正反面。喷药前和喷药后10天分别调查并记录病斑长度,计算病斑长度增加值和抑菌效果,对不同处理的抑菌效果进行回归分析,并计算EC5tl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 ( 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 < CTC < 120表现为相加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吡唑醚菌酯2-50%,丙环唑5-50%,润湿分散剂2-10%,乳化剂2-20%,稳定剂1_10%,增效剂2-10%,溶剂余量; 所述的润湿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及其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苄基二甲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磷酸酯盐、失水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聚山梨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所述稳定剂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轻钙、白炭黑、有机膨润土、硅酸镁铝、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亚磷酸三苯酯、凹凸棒土、滑石粉、甘油、尿素、无机盐、乙二醇; 所述增效剂选自农用有机硅增效剂silwet 408、Agrowet810c、ZC_650、氮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吡唑醚菌酯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亚麻油、矿物油、石油烃、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溶剂油、油酸甲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含吡唑醚菌酯的可分散油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吡唑醚菌酯?2?50%,丙环唑?5?50%,润湿分散剂?2?10%,乳化剂?2?20%,稳定剂1?10%,增效剂2?10%,溶剂余量;所述的润湿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及其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苄基二甲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磷酸酯盐、失水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聚山梨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所述稳定剂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轻钙、白炭黑、有机膨润土、硅酸镁铝、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亚磷酸三苯酯、凹凸棒土、滑石粉、甘油、尿素、无机盐、乙二醇;所述增效剂选自农用有机硅增效剂silwet?408、Agrowet810c?、ZC?650、氮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军郑敬敏冯建雄马强李明甫张崇斌乌小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