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9020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8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电源、与电源连接的控制驱动电路、以及与控制驱动电路连接的发射线圈组件;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组件、与接收线圈组件连接的电力电子电路;所述电力电子电路与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连接;通过发射线圈组件以及接收线圈组件,得到磁共振频率从而给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充电。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充电和被充电装置无物理接触,装置本身尺寸小,充电效率高和充电充电时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电源、与电源连接的控制驱动电路、以及与控制驱动电路连接的发射线圈组件;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组件、与接收线圈组件连接的电力电子电路;所述电力电子电路与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连接;通过发射线圈组件以及接收线圈组件,得到磁共振频率从而给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充电。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充电和被充电装置无物理接触,装置本身尺寸小,充电效率高和充电充电时间短。【专利说明】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电力领域的发展,特别是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快速布局,使得传统完全由人工对高压变电站监测巡视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也使得变电站自动巡更车的发展和部署得到了极大地促进。目前,最常见的变电站自动巡更车充电方式是电池和充电器之间通过铜电缆直接连接到电网进行充电。然而,这种通过导体连接的充电方式有很多缺点,如:(I)有用户触电的危险,(2)火灾隐患,(3)短路和(4)给用户带来不便。与导体连接的充电方式相比,变电站自动巡更车无线充电更安全、方便、自主。无线充电器因为天然的电网隔离,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电能传递通过发射线圈与安装在巡更车上的接收线圈通过适当距离进行的,可以消除电缆、连接器和插头引起的任何不便,是一个自主的充电系统。目前的无线电源充电装置主要基于两种方法:电感耦合和磁共振。磁共振方法已被广泛用于信号传输,但是它在电能传输中的应用鲜有报道。磁共振充电在MHz级的频率的应用能加剧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对用于与该充电器的电力电子转换器具有挑战性,使电子电路损耗增加,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效率。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电力电子转换器使用的软开关技术。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使充电设备的尺寸变大,引入更多的复杂性,也使充电装置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充电和被充电装置无物理接触,装置本身尺寸小,充电效率高和充电时间短的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J-U ρ?α装直。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电源、与电源连接的控制驱动电路、以及与控制驱动电路连接的发射线圈组件;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组件、与接收线圈组件连接的电力电子电路;所述电力电子电路与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连接;通过发射线圈组件以及接收线圈组件,得到磁共振频率从而给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充电。在上述的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所述发射端还包括电源的内阻以及参考点;所述制驱动电路包含逆变电路,能够将电源频率转变为与用户定义的共振频率相匹配。在上述的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所述发射线圈组件包括串联的发射电感器和电容器,以及与发射电感器和电容器并联的电容;依次串联的电容器和发射电感器接到控制驱动电路的两极。在上述的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包括连接在电力电子电路两极的接收电感器;所述电力电子电路两个输出端与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连接。在上述的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发射端线圈组件的发射电感器包括中心线圈组件和设置在中心线圈组件周围的若干环绕线圈组件;所述环绕线圈组件包括铁氧体磁芯以及绕在铁氧体磁芯上的环绕部件线圈;所述中心线圈组件包括中心铁氧体磁芯和绕在中心铁氧体磁芯上的中心部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组件的接收电感器包括接收铁氧体磁芯以及绕在接收铁氧体磁芯上的接收端线圈。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充电和被充电装置无物理接触,装置本身尺寸小,充电效率高和充电时间短。【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装置示意模型。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装置等效电路图。它是以共振方法为基础的充电器,从电网把电能传输到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中发射端的线圈和磁芯排布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中接收端的线圈和磁芯排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 本专利技术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发射端是一个片状或类似的基本单元,通过施加一个高频的交流电流给发射线圈或其它类型的导体,从而产生交变的磁场。接收端线圈通过交变磁场接收传递过来的能量,并将其传输到负载或电池系统。接收端后面可以接电力电子变换器,把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转换为合适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在上面所描述的系统引入电流和/或电压反馈和一个控制器,以提高其效率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功率传输。在这个实施例装置中,接收端可以弓丨入额外的测量电路的电流和/或电压的电路,用来辨识负载或电池系统状态,或引入测量反馈给发射端的其他参数的电路。充电装置的电源侧由电子电路(例如,基于MOSFET的或其它器件为基础的转换器)控制开关频率,产生适当交变频率的电压和电流给发射端。接收线圈通过产生的交流磁场感应出电流,从而接收到能量。接收线圈中的电流,经过整流和电容器滤波后,给目标的负载或电池系统供电。线圈按照阵列方式布置,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发射线圈的面积。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在空间中的磁通分布是均匀的。此外,发射端的每个线圈可以被分别控制,以适应接收端的负载或电池系统的要求。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利用发射接收两线圈以形成共振电路,该实施例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适当的设计线圈使得它们达到共振,每组线圈都有一个固有共振频率,即本征频率。 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充电装置,比现有技术的变电站自动巡更车有线式充电系统,可以做到无物理接触,更小的尺寸,较高的效率和更短的充电时间。图1是实施例装置示意模型。充电时,充电装置110载着内置接收端线圈120停在充电平台160设置的发射线圈130上。发射线圈130通过导线从电源接口 140获得电能,从而实现给充电电池充电。150为充电装置携带监测设备以及通信装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实施例装置等效电路图。发射端200包括电源201和其内阻202以及参考点240、控制驱动电路210和发射端线圈220,电源201可以从电力电子电路中或者其它方法获取,控制驱动电路210包含逆变电路,可以将电源频率转变为与所设计的共振频率相匹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电站自动巡更车电池充电装置的关键特点是:通过设计发射端线圈以及接收线圈,得到磁共振频率。所设计的发射端线圈220用电感器221和电容器222,以及外接并联电容223来表示。发射端线圈220包括依次串联的电容222和电感221后接到控制驱动电路210的两极。发射端线圈220的连接到输入方波或正弦波的AC高频电源上。接收端230的两端子连接到接收端电力电子电路250的两个输入端,接收端线圈用电感器231表示。接收端电力电子电路250的两个输出端与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260连接。接收线圈230通过磁共振从发射线圈220接收电能。如上所述,接收线圈连接到电力电子电路250,电力电子电路250控制260的电压和电流。电子电路250的拓扑和目标负载260按应用场合不同而定。如前所述,发射线圈的磁场通过迭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殊螺旋线圈无线电源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电源、与电源连接的控制驱动电路、以及与控制驱动电路连接的发射线圈组件;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组件、与接收线圈组件连接的电力电子电路;所述电力电子电路与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连接;通过发射线圈组件以及接收线圈组件,得到磁共振频率从而给目标负载或电池系统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华刘开培刘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