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528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提出的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具有一根手柄杆(1),手柄杆(1)的下端位于壳体(5)内,其下端面为具有齿的扇形面;对应手柄杆(5)设置有与其啮合的齿条Ⅰ(7);齿条Ⅰ(7)通过软轴与变速箱连接;操纵支架(2)与花键轴组件键联;花键轴组件(3)由主动齿轮与外花键压装为一体构成;花键轴组件通过外花键与操纵支架的内花键座键联;从动轮组件由从动齿轮和直齿轮压装构成;对应直齿轮设置有齿条Ⅱ(10),齿条Ⅱ(10)通过软轴与变速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两根手柄杆集成为一根手柄杆实现两个方向的动作,节约了驾驶室的空间,具有方便操作、操作舒适性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车辆控制
,提出一种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提出的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具有一根手柄杆(1),手柄杆(1)的下端位于壳体(5)内,其下端面为具有齿的扇形面;对应手柄杆(5)设置有与其啮合的齿条Ⅰ(7);齿条Ⅰ(7)通过软轴与变速箱连接;操纵支架(2)与花键轴组件键联;花键轴组件(3)由主动齿轮与外花键压装为一体构成;花键轴组件通过外花键与操纵支架的内花键座键联;从动轮组件由从动齿轮和直齿轮压装构成;对应直齿轮设置有齿条Ⅱ(10),齿条Ⅱ(10)通过软轴与变速箱连接。本技术将两根手柄杆集成为一根手柄杆实现两个方向的动作,节约了驾驶室的空间,具有方便操作、操作舒适性高的特点。【专利说明】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
本技术属于车辆控制
,主要涉及一种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车辆的更新换代和推陈出新日益迅速,针对工程车辆中的行走换挡控制和高低速切换控制部分,两个控制部分由于需要独立安装,对驾驶室的空间和布局带来很大难度,而且行走变速控制和高低速切换控制安装不在一个位置,给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性带来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本技术为完成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所述的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具有一根手柄杆,所述手柄杆的下端位于壳体内,其下端面为具有齿的扇形面;对应手柄杆设置有用以与手柄杆的下端面啮合的齿条I,所述齿条I穿过壳体的后端面通过一根软轴与变速箱连接;设置有操纵支架,所述的操纵支架垂直于手柄杆设置,所述的操纵支架为直角折弯结构,所述操纵支架的一端铰接在手柄杆的中部,对手柄杆进行铰接支撑;所述操纵支架的另一端与花键轴组件连接,所述的花键轴组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上,所述的花键轴组件由主动锥齿轮与外花键压装为一体构成;所述的主动锥齿轮位于壳体内,所述的外花键位于壳体外;在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从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安装在壳体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的从动轮组件由从动锥齿轮和直齿轮压装为一体构成;所述的从动锥齿轮与所述的主动锥齿轮相啮合;对应所述的直齿轮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条II,所述齿条II穿过壳体的后端面通过另一根软轴与变速箱连接;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与其固联的护罩。所述的齿条1、齿条II均为上端面为平面的圆柱体,且齿条1、齿条II的上端面均为齿型结构;设置有与壳体螺纹连接且分别与齿条1、齿条II对应设置的两个套管,齿条1、齿条II可在套管内自由滑动。所述操纵支架与手柄杆铰接的一端为叉形开口结构,且叉形开口的两侧壁面上均具有用以销轴穿过的销轴孔;所述操纵支架的另一端具有用以与花键轴组件键联的内花键座;操纵支架的内花键座与花键轴组件的外花键键联。所述的壳体为方形,所述壳体前端面的中部具有用以与花键轴组件连接的螺纹孔,壳体的一侧壁面上具有用以安装从动轮组件的安装孔,壳体的下方具有用以安装支撑座的孔。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具有弧形槽,用于齿条在上方滑动。所述的护罩具有安装孔和用于手柄杆摆动的长槽,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上。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两根手柄杆集成为一根手柄杆实现两个方向的动作,即手柄杆下端的齿与齿条I配合实现一组动作的操作,手柄杆通过操纵支架、花键轴组件、从动轴组件与齿条II的配合实现另一组动作的操作;节约了驾驶室的空间,具有操作方便、舒适性高的特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手柄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操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分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花键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从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本技术中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图13为图11的俯视图。图中:1、手柄杆,2、操纵支架,3、花键轴组件,4、从动轮组件,5、壳体,6、套管,7、齿条I,8、护罩,9、支撑座,10、齿条II。【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所述的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具有一根手柄杆1,所述手柄杆I的下端位于壳体5内;结合图3,所述手柄杆的中部具有铰接孔;所述手柄杆的下端面为具有齿的扇形面;对应手柄杆I设置有用以与手柄杆的下端面啮合的齿条I 7;设置有支撑齿条I 7的支撑座9,所述的支撑座9固定在壳体5内,且支撑座9的上端面具有用以齿条I滑动的弧形槽;齿条I 7穿过壳体5的后端面通过软轴与变速箱连接;设置有套管6,所述的套管6为具有外螺纹的筒状结构,所述的套管6与壳体5螺纹连接;所述的齿条I 7可在套管6内自由滑动;设置有操纵支架2,所述的操纵支架2垂直于手柄杆设置;结合图4、图5所示,所述的操纵支架2为直角折弯结构,所述操纵支架2与手柄杆铰接的一端为叉形开口结构,且叉形开口的两侧壁面上均具有用以销轴穿过的销轴孔;所述的销轴穿过手柄杆的铰接孔以及叉形开口两侧壁面上的销轴孔将操纵支架的一端铰接在手柄杆的中部;所述的手柄杆1、操纵支架2与齿条I 7配合,实现在手柄杆前后摆动时,所述的手柄杆通过操纵支架铰接支撑,由手柄杆带动齿条I 7推拉软轴实现一组操纵动作;所述操纵支架2的另一端具有用以与花键轴组件键联的内花键座;所述的花键轴组件3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5的前端面上;结合图6,所述的花键轴组件3由主动锥齿轮与外花键压装为一体构成,所述的外花键位于主动锥齿轮前部;所述的主动锥齿轮位于壳体5内,所述的外花键位于壳体5外;所述的花键轴组件通过外花键与操纵支架的内花键座键联;在所述的壳体5内设置有从动轮组件4,所述的的从动轮组件4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一侧端面上;结合图7、图8,所述的从动轮组件4由从动锥齿轮和直齿轮压装为一体构成;所述的从动锥齿轮与所述的主动锥齿轮相啮合;对应所述的直齿轮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条II 10,对应齿条II 10,设置有与壳体螺纹连接的套管;齿条II 10穿过壳体的后端面通过另一根软轴与变速箱连接;当手柄杆左右摆动时,所述的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直齿轮和齿条II 10配合,所述的手柄杆带动与其铰接的操纵支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的花键轴组件转动,使主动锥齿轮带动所述的从动锥齿轮转动,由直齿轮带动所述的齿条II10进行推拉运动,通过另一根软轴实现另一组操纵动作;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与其固联的护罩8。如图9、图10所示,所述的壳体5为方形,所述壳体前端面的中部具有用以与花键轴组件连接的螺纹孔,壳体的一侧壁面上具有用以安装从动轮组件的安装孔,壳体的下方具有用以安装支撑座的孔。所述的齿条I 7为上端面为平面的圆柱体,且齿条I 7的上端面为与手柄杆下端面上的齿相啮合的齿形结构。所述的齿条II 10为上端面为平面的圆柱体,且齿条II 10的上端面为与从动轴组件的直齿轮相啮合的齿形结构。如图11-13所示,所述的护罩具有安装孔和用于手柄杆摆动的长槽,通过螺钉固定在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手柄式多功能操纵机构具有一根手柄杆,所述手柄杆(1)的下端位于壳体(5)内,其下端面为具有齿的扇形面;对应手柄杆设置有用以与手柄杆的下端面啮合的齿条Ⅰ(7),所述齿条Ⅰ(7)穿过壳体的后端面通过一根软轴与变速箱连接;设置有操纵支架(2),所述的操纵支架垂直于手柄杆设置,所述的操纵支架(2)为直角折弯结构,所述操纵支架(2)的一端铰接在手柄杆的中部,对手柄杆进行铰接支撑;所述操纵支架(2)的另一端与花键轴组件(3)连接,所述的花键轴组件(3)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上,所述的花键轴组件(3)由主动锥齿轮与外花键压装为一体构成;所述的主动锥齿轮位于壳体内,所述的外花键位于壳体外;在所述的壳体(5)内设置有从动轮组件(4),从动轮组件(4)安装在壳体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的从动轮组件(4)由从动锥齿轮和直齿轮压装为一体构成;所述的从动锥齿轮与所述的主动锥齿轮相啮合;对应所述的直齿轮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条Ⅱ(10),所述齿条Ⅱ(10)穿过壳体的后端面通过另一根软轴与变速箱连接;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与其固联的护罩(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万庆庞媛媛杜庆丽杨钧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