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轮堆取料机拉杆铰接可调节式配重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2765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斗轮堆取料机拉杆铰接可调节式配重臂,包括塔架、拉杆、配重A、B、配重架、第一、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悬臂杆;拉杆的一端与塔架的顶端铰接,另一端与悬臂杆铰接;悬臂杆的一端与塔架的底端铰接,另一端连接有主配重臂,主配重臂上设有直线导轨,配重A可沿直线导轨滑动;悬臂杆上设有环形配重架,环形配重架包括环形导轨,环形导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连接板,配重B与环形导轨滑动配合,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的输出轴与辅助配重B通过铰链座铰接,配重A和配重B上均分别设有电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安装方便,即减轻了配重臂拉杆端的偏心状态,又能调节堆取料机架体的左右倾覆力矩,从而提高了配重臂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装物料贮料场的装卸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斗轮堆取料机的配重臂。
技术介绍
斗轮堆取料机是现代化工业大宗散状物料连续装卸的高效设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港口、码头、冶金、水泥、钢铁厂、焦化厂、储煤厂、发电厂等散料(矿石、煤、焦碳、砂石)存储料场的堆取作业。斗轮堆取料机按照结构和用途可分为悬臂式、门式和桥式斗轮堆取料机。其中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以工作结构动作灵活、对场地要求相对较低和作业范围广的优势,成为目前最为常用的形式。现有悬臂式堆取料机上装有拉杆铰接式的配重臂,它的结构包括塔架、拉杆、配重臂、配重和铰接座,在斗轮堆取料机中,靠近塔架配重臂的一端是配重臂的前端,而配重臂的另一端为尾端。所述的配重臂由拉杆段和悬臂段组成,在悬臂段上装有配重,在压杆段和悬臂段之间的臂段上装设铰接座,使拉杆一端铰接在铰接座上,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塔架上。该结构的配重臂在堆取料机工作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堆取材料的不同或工况的不同而导致配重臂有左右方向的倾覆力矩,致使失稳或整个架体重心偏移,工作的安全性得不到可靠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斗轮堆取料机拉杆铰接可调节式配重臂,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操作安装方便,即减轻了配重臂拉杆端的偏心状态,又能调节堆取料机架体的左右倾覆力矩,从而提高了配重臂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斗轮堆取料机拉杆铰接可调节式配重臂,包括塔架、拉杆、主配重A、辅助配重B、配重架、第一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还包括悬臂杆;所述拉杆的一端通过一铰链座与塔架的顶端铰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悬臂杆铰接,所述悬臂杆上设有环形配重架;所述悬臂杆的一端与所述塔架的底端铰接,所述悬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主配重臂,所述主配重臂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主配重A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所述主配重A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配合;所述配重架为环形配重架,所述环形配重架包括环形导轨,所述环形导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连接板,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辅助配重B通过滑轮组件与所述环形导轨滑动配合,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辅助配重B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辅助配重B与连接杆之间通过铰链座铰接;所述主配重A和所述辅助配重B上均分别设有电磁铁。本技术斗轮堆取料机拉杆铰接可调节式配重臂,其中,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设置在辅助配重B底部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通过连接轴和轴承连接有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技术能随时驱动主配重A调整配重臂的纵向重心位置,调节前后的失稳状态,驱动辅助配重B调整配重臂的横向重心偏移,调节由于外界因素(如风力)等对堆取料机的左右倾覆力矩的影响,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平稳,本技术不但调整方便,同时,还减轻了配重臂部分的偏心状态,提高了稳定性,使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本技术结构受力分布合理,更适用于恶劣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调节式配重臂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可调节式配重臂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环形配重架的主视图;图4是图3所示环形配重架的俯视图;图5是图3中I部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塔架,2-铰接座,3-拉杆,4-环形配重架,5驱动电机及减速器,6-主配重A,7-主配重臂,8-辅助配重B,9-直线导轨,10-环形导轨,11-铰接座,12-连接杆,13-滑轮,14-连接轴和轴承,15-连接座,16-减速器输出轴,17-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斗轮堆取料机拉杆铰接可调节式配重臂,包括塔架1、拉杆3和悬臂杆、主配重A6、辅助配重B8、配重架、第一驱动电机及减速器和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所述拉杆3的一端通过一铰链座2与塔架1的顶端铰接,所述拉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悬臂杆铰接,以确保整个配重臂的支撑平衡,所述悬臂杆上设有环形配重架4;所述悬臂杆的一端与所述塔架1的底端铰接,所述悬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主配重臂7,所述主配重臂7上设有直线导轨9,所述主配重A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9上,所述主配重A与所述直线导轨9滑动配合,所述主配重A由第一驱动电机及减速器驱动,所述主配重A在主配重臂7上相对滑动,所述主配重A6上设有电磁铁。所述配重架为环形配重架4,所述环形配重架4包括环形导轨10,所述环形导轨10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连接板1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17上,所述辅助配重B8通过滑轮组件与所述环形导轨10滑动配合,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设置在辅助配重B底部的连接座15,所述连接座15上通过连接轴和轴承14连接有滑轮13。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16与所述辅助配重B8之间设有连接杆12,所述辅助配重B8与连接杆12之间通过铰链座11铰接,所述辅助配重B由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来驱动,所述辅助配重B8能在环形配重架4上相对运动,所述辅助配重B8上设有电磁铁。本技术中的拉杆和配重的悬臂杆铰接,以确保配重臂的支撑平衡,主配重A和辅助配重B分别位于主配重臂7和以环形配重架4(作为辅助配重臂)上,主配重A能在主配重臂7上相对滑动,即主配重A能在第一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的驱动下沿主配重臂7方向在直线导轨9上做前、后滑动,以调节前后平衡,辅助配重B通过连接杆12与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的输出轴16相连,且其能在环形配重架4上相对运动,即辅助配重B8在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的驱动下绕环形配重架4上的环形导轨10运动到某一合理位置,从而实现对倾覆力矩即左右失稳的抵消。本技术不仅设计科学合理,即减轻配重臂部分的偏心状态,能随时驱动配重A调整纵向重心位置和驱动辅助配重B调整横向重心偏移使系统平稳,提高稳定性,而且结构受力分布合理,更适用于恶劣环境,使用方便。本技术可调节式配重臂的工作过程是:由于本技术中的配重臂由前后调节部分和左右调节部分组成,且前后调节配重(即主配重A)与左右调节配重(即辅助配重B)之间的运动相互不干涉,能分别调节前后和左右的失稳,当出现需要前后调节的外界工作环境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及减速器使得主配重A沿直线导轨前后运动,当到达平稳位置时由电磁铁通电锁死,实现调节堆取料机姿态的目的;当工作环境中有左右的倾覆力矩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使得辅助配重B沿环形配重架上的环形导轨运动到合理位置锁死,从而调整堆取料机的工作姿态;除上述两种调节方式外,还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斗轮堆取料机拉杆铰接可调节式配重臂,包括塔架(1)、拉杆(3)、主配重A(6)、辅助配重B(8)、配重架、第一驱动电机及减速器和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臂杆;所述拉杆(3)的一端通过一铰链座(2)与塔架(1)的顶端铰接,所述拉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悬臂杆铰接,所述悬臂杆上设有环形配重架(4);所述悬臂杆的一端与所述塔架(1)的底端铰接,所述悬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主配重臂(7),所述主配重臂(7)上设有直线导轨(9),所述主配重A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9)上,所述主配重A与所述直线导轨(9)滑动配合;所述配重架为环形配重架(4),所述环形配重架(4)包括环形导轨(10),所述环形导轨(10)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连接板(1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17)上,所述辅助配重B(8)通过滑轮组件与所述环形导轨(10)滑动配合,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16)与所述辅助配重B(8)之间设有连接杆(12),所述辅助配重B(8)与连接杆(12)之间通过铰链座(11)铰接;所述主配重A(6)和所述辅助配重B(8)上均分别设有电磁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斗轮堆取料机拉杆铰接可调节式配重臂,包括塔架(1)、拉杆(3)、主配重A
(6)、辅助配重B(8)、配重架、第一驱动电机及减速器和第二驱动电机及减速器,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悬臂杆;
所述拉杆(3)的一端通过一铰链座(2)与塔架(1)的顶端铰接,所述拉杆(3)的
另一端与所述悬臂杆铰接,所述悬臂杆上设有环形配重架(4);
所述悬臂杆的一端与所述塔架(1)的底端铰接,所述悬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主配重
臂(7),所述主配重臂(7)上设有直线导轨(9),所述主配重A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9)
上,所述主配重A与所述直线导轨(9)滑动配合;
所述配重架为环形配重架(4),所述环形配重架(4)包括环形导轨(10),所述环形
导轨(10)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连接板(1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艳军任钦贵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格林兰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