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127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包括:四个斜顶,所述斜顶与倒扣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斜顶位于成型零件的四个角落,紧邻所述斜顶设有四块内抽行位镶件,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的中间设有的铲基与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紧密贴合,所述斜顶的顶面与所述铲基的顶面、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的顶面形成紧密连续的表面,在所述铲基下方还设有顶出板、顶针固定板,所述斜顶包括一斜顶杆在下方连接所述顶出板,所述顶出板推动所述顶针固定板以及所述斜顶作顶出运动。借此改良的斜顶装置用于带有多个内侧倒扣或周圈倒扣的注塑产品的脱模,最后通过斜顶结构将角落倒扣行出达到正常出模要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注塑模具
,提供了一种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包括:四个斜顶,所述斜顶与倒扣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斜顶位于成型零件的四个角落,紧邻所述斜顶设有四块内抽行位镶件,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的中间设有的铲基与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紧密贴合,所述斜顶的顶面与所述铲基的顶面、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的顶面形成紧密连续的表面,在所述铲基下方还设有顶出板、顶针固定板,所述斜顶包括一斜顶杆在下方连接所述顶出板,所述顶出板推动所述顶针固定板以及所述斜顶作顶出运动。借此改良的斜顶装置用于带有多个内侧倒扣或周圈倒扣的注塑产品的脱模,最后通过斜顶结构将角落倒扣行出达到正常出模要求。【专利说明】 一种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用于带有多个内侧倒扣或周圈倒扣的手机电池盖的脱模。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产品的更新、结构的多样化、一体化,手机塑胶电池盖为了达到整体产品结构需要,内侧三面或整圈均有倒扣,使得模具结构比较复杂。常见两款手机塑胶电池盖内侧周圈和三边倒扣产品,产品使用PC材料。如图5、图6的倒扣,常规模具结构有两种形式:一、四面内抽或者四面大斜顶,但转角处四面内抽行位镶件或斜顶会在运动方向会相互干涉,无法实现产品的正常出模;二、利用产品的塑胶材料弹性好的特性使用强行脱模,但针对此类倒扣量较大的产品无法实现,会直接损伤产品,造成极低的良率甚至零良率,导致模具开发失败。制品自身刚性不足,斜顶抽芯出模时,斜顶芯块极易拉伤制品,导致产品变形,严重时产品紧包在斜顶芯块上而不能出模。现有技术采取在注塑工艺上,增涂脱模剂、借助竹制工具,在斜顶抽芯时人工辅助撬模取下制品,再对制品作矫正定形处理;在制品和模具的设计上,尽量减少横向筋条的数量和密度、增大拔模斜度的方式实现薄壳成型零件的斜顶抽芯脱模。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用工多成本高、效率低、制品变形大质量差、对制品脱模设计有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用于解决手机电池盖的塑胶脱模中遇到的倒扣脱模的缺陷,方便成型零件的内侧周圈倒扣和三面倒扣的脱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包括:四个斜顶,所述斜顶与倒扣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斜顶位于成型零件的四个角落,紧邻所述斜顶设有四块内抽行位镶件,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的中间设有的铲基与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紧密贴合,所述斜顶的顶面与所述铲基的顶面、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的顶面形成紧密连续的表面,在所述铲基下方还设有顶出板、顶针固定板,所述斜顶包括一斜顶杆在下方连接所述顶出板,所述顶出板推动所述顶针固定板以及所述斜顶作顶出运动。根据本技术所述塑胶模具,所述斜顶包括了至少一冬菇头状的顶部。根据本技术所述塑胶模具,所述铲基套设于弹板和B板中心,所述铲基的侧面与所述内抽行位镶件可移动连接,所述铲基相对后模仁后缩,顺着所述弹板运动至抽出。根据本技术所述塑胶模具,当所述铲基拉动抽出,所述内抽行位镶件收缩。根据本技术所述塑胶模具,所述斜顶杆的末端安装于所述顶出板上,所述斜顶随所述顶出板运动而升降。根据本技术所述塑胶模具,所述内抽行位镶件设有所述滑槽为燕尾槽或T槽,所述铲基两侧相应设有滑槽导轨。根据本技术所述塑胶模具,所述内抽行位镶件设有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至少一个螺孔限制所述弹板与所述B板的行程。根据本技术所述塑胶模具,所述限位块设有的不同位置调整限距的所述螺孔。根据本技术所述塑胶模具,所述顶出板推动所述顶针固定板及所述斜顶,沿着轴向运动至所述顶针固定板最大行程。本技术通过斜顶与内抽行位镶件、铲基配合,通过弹板结构作为动力解决手机塑胶电池盖内侧周圈、三侧倒扣实现产品正常出模设计方案。弹板带动内抽行位铲基相对后模仁后缩,通过燕尾或T槽结构使内抽行位镶件运动,角落的斜顶结构为内抽行位镶件腾出运动空间,使得其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干涉,最后通过斜顶结构将角落倒扣行出达到正常出模要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主体外观图;图2A是本技术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内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B是本技术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内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运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斜顶放大示意图;图5是三倒扣产品截面图;图6是周圈倒扣产品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包括:四个斜顶3,所述斜顶3与倒扣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斜顶3位于成型零件的四个角落,紧邻所述斜顶设有四块内抽行位镶件1,内抽行位镶件I的中间设有的铲基2与内抽行位镶件I紧密贴合,斜顶3的顶面与铲基2的顶面、内抽行位镶件I的顶面形成紧密连续的表面,在2铲基下方还设有顶出板6、顶针固定板7,斜顶3包括一斜顶杆31在下方连接顶出板6,顶出板6推动顶针固定板7以及斜顶3作顶出运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斜顶3包括了至少一冬菇头状的顶部。为使此结构中内抽行位镶件I能正常运动不产生干涉,对斜顶3的结构有一定的要求,需做成冬菇头样式,因角落有两个方向的倒扣面,故需斜顶需做成复合角度样式,如图4所示。以注塑生产电池盖为例子,如图1至图4所示的该类塑胶产品的内部模具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铲基2套设于弹板4和B板5中心,铲基2的侧面与内抽行位镶件I可移动连接。弹板4连接内抽行位的铲基2相对后模仁后缩,铲基2顺着弹板4运动至抽出。内抽行位镶件I包括四部分,分布于铲基2四面,当铲基2拉动抽出,内抽行位镶件I闭合,随着斜顶3顶起,注塑完成的电池盖脱离模具,实现分离,保护了倒扣结构的完整性。斜顶杆31末端安装于顶出板6上,可随顶出板6的运动而升降。套在前述顶出系统外的弹板4与B板5的外径相同。更好的是,所述动模侧的内抽行位镶件I设有的滑槽为燕尾槽或T槽(图中未示),对应地铲基2两侧设有滑槽导轨21,滑槽导轨21带有一定梯度,可抽拔掉内抽行位镶件I。由于铲基2和内抽行位镶件I的隔离,使四面斜顶3运动时不再产生干涉,使产品出模顺畅并实现注塑成型机的自动化生产。进一步地,内抽行位镶件I设有的限位块8限制弹板4与B板5的行程。限位块8设有螺孔81,通过塞打螺丝达到最大限距,如图3。限位块8的上部设有螺孔81,铲基2的顶端外形尺寸与内抽行位镶件I预留空间匹配,可以是制成钢制矩形块体,相对于限位块8底面上下部位的螺孔81是通孔,可用螺丝或铆钉穿孔,与斜顶杆I的末端接触的顶出板7。顶出板7推动顶针固定板6及斜顶3,沿着轴向运动至所述顶针固定板6最大行程。在图3中,注塑机完成注塑成型后,动模侧开始后退,弹板4与B板5为动模侧第一开模分型面,弹板4带动铲基2相对后模仁后缩,通过所述燕尾槽结构使内抽行位镶件I沿滑槽导轨21延伸方向后退,因为角落的斜顶3已为内抽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斜顶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斜顶,所述斜顶与倒扣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斜顶位于成型零件的四个角落,紧邻所述斜顶设有四块内抽行位镶件,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的中间设有的铲基与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紧密贴合,所述斜顶的顶面与所述铲基的顶面、所述内抽行位镶件的顶面形成紧密连续的表面,在所述铲基下方还设有顶出板、顶针固定板,所述斜顶包括一斜顶杆在下方连接所述顶出板,所述顶出板推动所述顶针固定板以及所述斜顶作顶出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铭锋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