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饰件拿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4087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饰件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两个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基座连接,间隔设置,所述两个吊钩用于支撑所述内饰件两端;至少一个顶压装置,所述顶压装置与所述基座连接,位于所述两个吊钩之间;所述内饰件下表面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两个吊钩上,所述顶压装置顶压在所述内饰件上表面上,所述顶压装置与所述吊钩相配合固定所述内饰件;所述顶压装置或所述吊钩可对所述内饰件施加压力地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内饰件拿取装置,通过顶压装置与吊钩相配合固定内饰件,顶压装置和吊钩可分别对内饰件上表面或下表面施加压力,可帮助内饰件变形部分恢复原状。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以作为内饰件拿取装置,并可在拿取过程中防止内饰件变形。也可以作为内饰件整形装置,使变形的内饰件恢复原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饰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内饰件制品的具有整形功能的内饰件拿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内饰件加工领域,多采用注塑或吸塑工艺进行加工生产。由于内饰件制品的硬度较小,且从注塑机或吸塑机内取出后,极易因温度降低而发生变形,若不加以控制,会使变形量超出限定范围而导致内饰件制品不合格或直接报废,造成大量浪费,降低良品率。 另一方面,传动的内饰件加工领域,多采用吸盘吸附来搬运或移动内饰件制品。内饰件制品越大或越重时,对吸盘的要求就越高。若使用高强度吸盘吸附内饰件制品,虽保证了吸附力,但会因吸附力过强导致内饰件制品被吸附处变形,特别是采用吸盘将温度较高的内饰件制品从注塑机或吸塑机内取出时,注塑制品的硬度小,极易因外界的压力作用产生变形。高强度的吸盘成本也较高,若使用于小尺寸内饰件制品的移动中,增加了使用成本。若使用低强度吸盘,虽可避免不必要的变形,成本有所降低,但大尺寸、重量大的内饰件制品存在脱落的危险,造成制品的损坏或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整形功能的内饰件拿取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内饰件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两个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基座连接,间隔设置,用于抓取物件,所述两个吊钩用于支撑所述内饰件两端; 至少一个顶压装置,所述顶压装置与所述基座连接,位于所述两个吊钩之间; 所述内饰件下表面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两个吊钩上所述顶压装置顶压在所述内饰件上表面上,所述顶压装置与所述吊钩相配合固定所述内饰件;所述顶压装置或所述吊钩可对所述内饰件施加压力地设置。,与所述吊钩配合对所述物件进行整形。 优选地是,所述顶压装置包括顶块、第一弹性装置;所述顶块可升降地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顶块顶压所述内饰件上表面;所述吊钩和所述顶块固定所述内饰件时,所述第一弹性装置使所述顶块对所述内饰件施加压力。包括顶杆和第一弹性装置;所述顶杆包括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吊臂上;所述第一弹性装置与所述吊臂连接,带动所述顶杆移动。 优选地是,还包括用于在所述整形装置移动过程中导向的顶杆,所述顶杆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顶块设置在顶杆上;所述第一弹性装置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装在所述顶杆上,所述压缩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顶块上;所述吊钩与所述顶块相配合固定所述内饰件时,所述压缩弹簧受压缩而产生弹性变形力,所述弹性变形力使所述顶块对所述内饰件上表面施加压力。 优选地是,所述基座设置有容置孔;所述顶杆端部插入所述通孔内;所述顶杆端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容置孔内,并可在所述容置孔内移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挡板;所述顶杆穿过所述挡板,所述凸台被所述挡板阻挡与所述容置孔内。 优选地是,所述顶块为柔性顶块。 优选地是,所述顶块设置有真空吸孔;所述真空吸孔与抽真空装置连通。 优选地是,所述吊钩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吊钩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装置;所述吊钩和所述顶块固定所述内饰件时,所述第二弹性装置使所述吊钩对所述内饰件施加压力;两个吊钩相配合抓取所述物件。 优选地是,所述第二弹性装置为拉伸弹簧;所述吊钩和所述顶块固定所述内饰件时,所述拉伸弹簧受拉伸而产生弹性变形力;所述弹性变形力使所述吊钩对所述内饰件下表面施加压力。 优选地是,所述两个吊钩均为L形,相对设置。 优选地是,所述顶压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可朝所述两个吊钩任一个移动地设置。 优选地是,所述吊钩包括吊钩基座,所述吊钩基座端部安装有钩板;所述钩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吊钩基座上。 优选地是,所述吊钩基座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驱动所述钩板转动。 优选地是,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所述钩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钩板为L形,钩板中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吊钩基座上。 本专利技术,既可以作为内饰件拿取装置,并可在拿取过程中防止内饰件变形。也可以作为内饰件整形装置,使变形的内饰件恢复原状。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饰件拿取装置,通过顶压装置与吊钩相配合固定内饰件,顶压装置和吊钩可分别对内饰件上表面或下表面施加压力,既可以防止正常内饰件变形,还可以帮助内饰件变形部分恢复原状。经过整形,内饰件降低了物件尤其是内饰件物件的变形量,使其变形量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可提高内饰件物件的合格率。 利用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可对内饰件持续施加压力,可长期使用,直至内饰件形状恢复原状。顶压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上,可方便地移动至内饰件任何变形位置,并对该变形位置施加压力。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的吊钩结构及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3中的吊钩结构及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内饰件拿取装置,包括基座1、两个吊钩2和一个顶压装置3。两个吊钩2为L形,相对设置在基座1左右两侧。基座1上设置有容置孔6。顶压装置3包括顶杆31、顶块34和压缩弹簧51。顶杆31一端位于容置孔6内,其该端设置有凸台35。凸台35位于容置孔6内,并可在容置孔6内移动。挡板7通过螺钉71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1上。顶杆31穿过挡板7。挡板7设置有通孔72。凸台35的直径大于通孔72的直径。挡板7将凸台35阻挡在容置孔6内。顶杆31另一端设置有顶块34。压缩弹簧51套装在顶杆31上。压缩弹簧51一端抵靠在基座1上,另一端抵靠在顶块34上。 使用时,内饰件4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吊钩2上。吊钩2支撑内饰件4的两端的下表面。顶块34顶压在内饰件4上表面。压缩弹簧51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变形力。顶块34与两个吊钩2共同固定内饰件4。顶块34顶压在内饰件4的变形位置。压缩弹簧51使顶块34对内饰件4施加向下的压力,帮助变形部位恢复形状。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内饰件拿取装置,包括基座1、两个吊钩2和一个顶压装置3。两个吊钩2为L形,相对设置在基座1左右两侧。基座1设置有两个盲孔(图中未示出)。吊钩2端部插置于盲孔内,并可在所述盲孔内升降。拉伸弹簧52套装在所述吊钩2上。拉伸弹簧52一端与基座1连接,另一端与吊钩2连接。 基座1上设置有容置孔6。顶压装置3包括顶杆31、顶块34和压缩弹簧51。顶杆31一端位于容置孔6内,其该端设置有凸台35。凸台35位于容置孔6内,并可在容置孔6内移动。挡板7通过螺钉71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1上。顶杆31穿过挡板7。挡板7设置有通孔72。凸台35的直径大于通孔72的直径。挡板7将凸台35阻挡在容置孔6内。顶杆31另一端设置有顶块34。压缩弹簧51套装在顶杆31上。压缩弹簧51一端抵靠在基座1上,另一端抵靠在顶块34上。 使用时,内饰件4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吊钩2上。吊钩2支撑内饰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饰件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两个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基座连接,间隔设置,所述两个吊钩用于支撑所述内饰件两端;至少一个顶压装置,所述顶压装置与所述基座连接,位于所述两个吊钩之间;所述内饰件下表面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两个吊钩上,所述顶压装置顶压在所述内饰件上表面上,所述顶压装置与所述吊钩相配合固定所述内饰件;所述顶压装置或所述吊钩可对所述内饰件施加压力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内饰件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两个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基座连接,间隔设置,所述两个吊钩用于支撑所述内饰件两端;
至少一个顶压装置,所述顶压装置与所述基座连接,位于所述两个吊钩之间;
所述内饰件下表面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两个吊钩上,所述顶压装置顶压在所述内饰件上表
面上,所述顶压装置与所述吊钩相配合固定所述内饰件;所述顶压装置或所述吊钩可对所
述内饰件施加压力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件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装置包括顶块、第一弹性
装置;所述顶块可移动地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顶块顶压所述内饰件上表面;所述吊钩和
所述顶块固定所述内饰件时,所述第一弹性装置使所述顶块对所述内饰件施加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件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可升降地设
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顶块设置在顶杆上;所述第一弹性装置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
套装在所述顶杆上,所述压缩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顶块上;所
述吊钩与所述顶块相配合固定所述内饰件时,所述压缩弹簧受压缩而产生弹性变形力,所
述弹性变形力使所述顶块对所述内饰件上表面施加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饰件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置有容置孔;所述顶杆
端部插入所述通孔内;所述顶杆端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容置孔内,并可在所
述容置孔内移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挡板;所述顶杆穿过所述挡板,所述凸台被所述挡板
阻挡与所述容置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饰件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勇胡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领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