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包括其上形成电场产生电极(诸如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两个显示面板以及插置在这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显示器通过施加电压到电场产生电极而在液晶层中产生电场,通过产生的电场确定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方向,以及控制入射光的偏振以显示图像。在液晶显示器中,用于在液晶层中产生电场的两个电场产生电极可以形成在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上。当两个电场产生电极形成在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上时,多个绝缘层可以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和电场产生电极之间。多个绝缘层当中的至少一个层可以是有机绝缘层。当用于电连接薄膜晶体管和电场产生电极的接触孔形成在多个绝缘层中时,接触孔的宽度会被蚀刻每个绝缘层的工艺增大。当接触孔的宽度增大时,使用该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的液晶显示器的开口率会降低。当接触孔的横截面具有在多个绝缘层中形成接触孔时由蚀刻绝缘层引起的倒置锥形结构(reverse taper structure)时,形成在绝缘层上的电场产生电极会在接触孔内断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两个电场产生电极形成在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上,并防止接触孔的宽度增大)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接触孔的横截面形成为具有正锥形结构,并防止电场产生电极在接触孔内部断开)及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包括:基板;多条栅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其中每条栅线包括栅极垫;栅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多条栅线上;多条数据线和漏电极,设置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其中每条数据线包括连接到源电极的数据垫;第一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漏电极上;第一电场产生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第二钝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场产生电极上;以及第二电场产生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其中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为无机材料,所述栅绝缘层、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包括暴露部分所述栅极垫的第一接触孔,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包括暴露部分所述数据垫的第二接触孔,所述第一接触孔和所述第二接触孔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正锥形结构,该正锥形结构在上侧具有比下侧更宽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01 KR 10-2012-01232091.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包括:
基板;
多条栅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其中每条栅线包括栅极垫;
栅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多条栅线上;
多条数据线和漏电极,设置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其中每条数据线包括连
接到源电极的数据垫;
第一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漏电极上;
第一电场产生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
第二钝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场产生电极上;以及
第二电场产生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为无机材料,所述栅绝缘层、所
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包括暴露部分所述栅极垫的第一接触孔,所
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包括暴露部分所述数据垫的第二接触孔,所
述第一接触孔和所述第二接触孔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正锥形结构,该正锥形结
构在上侧具有比下侧更宽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栅绝缘层、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下
层和设置在所述下层上的上层,以及
在所述上层中的接触孔的区域比在所述下层中的接触孔的区域大,其中
所述接触孔是所述第一接触孔、所述第二接触孔或第三接触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钝化层是单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第二钝化层是包括所述下层和所述上层的双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钝化层的蚀刻速度与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下层的蚀刻速度
相同或比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下层的蚀刻速度慢,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
下层的蚀刻速度比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上层的蚀刻速度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栅绝缘层的蚀刻速度比所述第一钝化层的蚀刻速度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钝化层的氮和氢的结合浓度与硅和氢的结合浓度的比率等于
或小于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下层的氮和氢的结合浓度与硅和氢的结合浓
度的比率,以及
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氮和氢的结合浓度与硅和氢的结合浓度的比率小于
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上层的氮和氢的结合浓度与硅和氢的结合浓度的比
率。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还包括:
有机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一电场产生电极之间,其中
所述有机层不设置在与所述栅极垫和所述数据垫相应的区域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包括暴露部分所述漏电极的漏电极
接触孔,
所述第二电场产生电极通过所述漏电极接触孔与所述漏电极连接,以及
所述漏电极接触孔具有正锥形结构,该正锥形结构在上侧具有比下侧更
宽的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栅绝缘层、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二钝化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下
层和设置在所述下层上的上层,以及
在所述上层中的接触孔的区域比在所述下层中的所述接触孔的区域大,
其中所述接触孔是所述第一接触孔、所述第二接触孔或第三接触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钝化层是单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第二钝化层是包括所述下层和所述上层的双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钝化层的蚀刻速度等于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下层的蚀刻速
度或比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下层的蚀刻速度慢,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下
层的蚀刻速度比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上层的蚀刻速度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栅绝缘层的蚀刻速度比所述第一钝化层的蚀刻速度慢。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钝化层的氮和氢的结合浓度与硅和氢的组合浓度的比率等于
或小于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下层的氮和氢的结合浓度与硅和氢的结合浓
度的比率,以及
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下层的氮和氢的结合浓度与硅和氢的结合浓度
的比率小于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所述上层的氮和氢的结合浓度与硅和氢的结
合浓度的比率。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还包括:
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智荣,丁有光,金湘甲,李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