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74206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3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包括工作子系统和再生子系统;所述工作子系统包括热源塔热泵系统和第二调节阀(9)构成的循环回路;所述再生子系统包括防冻液循环系统和汲取液循环系统;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和汲取液循环系统之间通过正渗透装置(8)相互耦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制冷领域,具体是一种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应对冬季空气源热泵结霜的问题,目前有两类解决途径,一是针对其结霜问题采取各种化霜措施;另一类途径则是利用近年来开始逐渐受到重视的热源塔热泵系统来代替空气源热泵系统,在避免了结霜问题的同时又保留了热泵系统冬夏两用、效率较高的特点。热源塔热泵系统通过防冻溶液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吸收空气中的显热和潜热为蒸发器提供热源,使系统在0℃以下的工况仍可高效、稳定运行。热源塔热泵系统在节能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国内外对热源塔热泵系统开展的应用和研究还很少,从运行情况看,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对吸湿后的防冻溶液进行再生,可以采用的再生方式分为两类,即热力再生和功驱动再生。热力再生包括非沸腾式再生和沸腾式再生,前者具有低品位能源利用的优点,但存在传质势差大、热效率低和运行复杂的缺点,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如申请号为201010567051.4和200910098008.5的专利);后者在真空环境中使溶液中的水分沸腾蒸发分离,热质传递性能好,对低品位热源的温度水平要求更低,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系统简单,但防冻溶液在开式循环中所带有的不凝气较多,极大地影响真空沸腾效果,因此需要真空泵不断抽空以保持一定的真空度,从而产生较大的电能需求,使得沸腾式再生的系统效率大大降低而失去可行性。功驱动再生利用反渗透装置通过加外压改变浓溶液中水分的化学势,并使之向稀溶液渗透而实现水分分离,申请号为200910307940.4的专利首先提出了一种单级再生系统,但未有效解决防冻液加热问题,操作压力较大,且未考虑压力能回收,申请号为201320019403.1的专利采用双级渗透降低操作压力,并引入压力能回收器和热泵机组再冷器优化系统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但能量回收器的加入增加了系统初投资,技术经济性降低。综上所述,在诸多热源塔防冻液再生的技术措施中,沸腾式再生是比较简单且高效的一种再生方式,它可有效利用低品位热源,无需加高压,也不需要能量回收器,但通常沸腾式再生都是将水分作为低沸点组分,利用吸热蒸发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由此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防冻溶液浓度较低而使所需热源温度较小,温差传热损失比重较大;二是水的汽化潜热较大,分离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热量。针对上述问题,一种解决方案是进行多效再生,但这会造成系统的复杂化,技术经济性能降低,为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既能解决上述问题又保持单效再生简单性的防冻溶液再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包括工作子系统和再生子系统;所述工作子系统包括热源塔热泵系统和第二调节阀构成的循环回路;所述再生子系统包括防冻液循环系统和汲取液循环系统;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和汲取液循环系统之间通过正渗透装置相互耦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的改进: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防冻液增压泵、过滤器、第一溶液换热器、第二溶液换热器以及加热器;所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溶液出口、第一调节阀、防冻液增压泵、过滤器、第一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液体管道、第二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液体管道以及加热器的加热管道依次相互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加热管道还与正渗透装置防冻液入口相互连接;所述正渗透装置的防冻液出口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液体管道后与热源塔热泵系统和第二调节阀构成的循环回路相连接;所述汲取液循环系统包括第三调节阀、第三溶液换热器、精馏器、冷凝器、塔顶增压泵、汲取溶液增压泵以及冷凝水泵;所述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出口一方面通过第三调节阀和第三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液体管道后与精馏器的汲取液入口相互连接;精馏器的塔顶蒸汽出口依次通过冷凝器的冷凝管道、塔顶增压泵和汲取溶液增压泵后与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进口相连接;精馏器的塔底出水口依次与冷凝水泵、第三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液体管道和第二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液体管道相连接;所述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出口另外一方面通过汲取溶液增压泵后与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进口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当热源塔热泵系统为开式时,所述冷凝器的冷却管道一端与热源塔热泵系统和第二调节阀构成的循环回路相连接;所述冷凝器冷却管道的另外一端通过第四调节阀与热源塔热泵系统的溶液出口相连接;所述精馏器内的塔顶冷却管道一端与热源塔热泵系统和第二调节阀构成的循环回路相连接;所述精馏器内的塔顶冷却管道的另外一端通过第四调节阀与热源塔热泵系统的溶液出口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当热源塔热泵系统为闭式时,所述冷凝器冷却管道的一端通过第四调节阀与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循环溶液出口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却管道另外一端与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循环溶液进口相连接;所述精馏器内的塔顶冷却管道的一端通过第四调节阀与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循环溶液出口相连接;所述精馏器内的塔顶冷却管道的另外一端与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循环溶液进口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子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中使用的防冻溶液为有机物水溶液或无机物水溶液;所述有机物水溶液或无机物水溶液中的水为低沸点组分;所述汲取液循环系统中使用的汲取溶液选用与水完全互溶的有机物水溶液;所述与水完全互溶的有机物水溶液中的水为高沸点组分。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渗透装置内防冻液入口和防冻液出口以及汲取液入口和汲取液出口之间通过半透膜隔离;所述半透膜选择性地通过水分,并对防冻溶液和汲取溶液中的其余组分有很高的截留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源塔热泵系统主要由热源塔、热泵系统两部分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精馏器底端的再沸加热管道与外接热源相互连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热源塔防冻溶液沸腾再生式系统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当低品位热源温度较高时(40℃~55℃),只需采用单效再生就可保持对热源的高效利用,简化了再生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正渗透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汲取溶液中水为高沸点组分,工作时利用汲取溶液吸收防冻溶液中的水分,然后对汲取溶液进行再生。多余水分从精馏塔底馏出,精馏塔底再沸器适合于40℃~55℃的热源,因此避免了通常沸腾式再生系统中为充分利用热源而采取的多效再生流程,简化了再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包括工作子系统和再生子系统;所述工作子系
统包括热源塔热泵系统和第二调节阀(9)构成的循环回路;其特征是:所述再生子系统
包括防冻液循环系统和汲取液循环系统;
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和汲取液循环系统之间通过正渗透装置(8)相互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防冻液循
环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2)、防冻液增压泵(3)、过滤器(4)、第一溶液换热器(5)、第
二溶液换热器(6)以及加热器(7);
所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溶液出口、第一调节阀(2)、防冻液增压泵(3)、过滤器(4)、
第一溶液换热器(5)的低温液体管道、第二溶液换热器(6)的低温液体管道以及加热器
(7)的加热管道依次相互连接;
所述加热器(7)的加热管道还与正渗透装置(8)防冻液入口相互连接;所述正渗透
装置(8)的防冻液出口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5)的高温液体管道后与热源塔热泵系统和
第二调节阀(9)构成的循环回路相连接;
所述汲取液循环系统包括第三调节阀(10)、第三溶液换热器(11)、精馏器(12)、
冷凝器(13)、塔顶增压泵(14)、汲取溶液增压泵(15)以及冷凝水泵(16);
所述正渗透装置(8)的汲取液出口一方面通过第三调节阀(10)和第三溶液换热器
(11)的低温液体管道后与精馏器(12)的汲取液入口相互连接;
精馏器(12)的塔顶蒸汽出口依次通过冷凝器(13)的冷凝管道、塔顶增压泵(14)
和汲取溶液增压泵(15)后与正渗透装置(8)的汲取液进口相连接;
精馏器(12)的塔底出水口依次与冷凝水泵(16)、第三溶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
体管道和第二溶液换热器(6)的高温液体管道相连接;
所述正渗透装置(8)的汲取液出口另外一方面通过汲取溶液增压泵(15)后与正渗
透装置(8)的汲取液进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源塔防冻溶液的精馏再生装置,其特征是:当热源塔热泵
系统为开式时,所述冷凝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厉骆菁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