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化学腐蚀的马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71338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3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化学腐蚀的马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该不锈钢以重量百分数计由下列组分组成:C:0.1-0.2,Si:0.6-0.8,Mn:1.6-1.8,Ni:1.2-1.4,Cr:19.0-21.0,Mo:0.6-0.7,N:0.02-0.05,Co:0.8-1.0,O≤0.005,S≤0.005,P≤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冶炼模铸;2)轧制:热轧加热温度为1210-1230℃,终轧温度为870-890℃,热轧总压下量应大于85%;3)热处理:淬火加热温度为1020-1040℃,水冷至室温;回火加热温度为480-500℃,保温时间为2-4小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不锈钢以重量百分数计由下列组分组成:C:0.1-0.2,Si:0.6-0.8,Mn:1.6-1.8,Ni:1.2-1.4,Cr:19.0-21.0,Mo:0.6-0.7,N:0.02-0.05,Co:0.8-1.0,O≤0.005,S≤0.005,P≤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冶炼模铸;2)轧制:热轧加热温度为1210-1230℃,终轧温度为870-890℃,热轧总压下量应大于85%;3)热处理:淬火加热温度为1020-1040℃,水冷至室温;回火加热温度为480-500℃,保温时间为2-4小时。【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金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马氏体不锈钢的高温氧化,实际上是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化学腐蚀,环境介质与金属表面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被腐蚀(氧化)的产物附着在金属表面上形成金属表面的氧化铁皮。如果氧化产物在金属表面能形成与基体结合紧密、不疏松、不易剥落的稳定完整的氧化膜,并能阻碍介质原子(离子)的扩散,则材料的氧化速度被限制,这样的氧化膜可以对材料基体起保护作用,则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如果不能生成完整的氧化膜,或者虽然生成完整的氧化膜,但不能阻碍原子或离子的扩散,则不能对材料起到保护作用,则材料抗高温氧化性较弱。常用的马氏体不锈钢(Crl3型)由于含有较低的铬和较高的碳,且高温形成的氧化皮不够致密、附着性也差,其耐常温腐蚀和高温氧化的能力较弱。由于需要经过淬火、回火的热处理,这类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在表面形成氧化皮,必须再经过机械加工(抛丸、打磨、机加工)去掉这层高温氧化产物,从而不得不增加生产工序,增加生产成本。各国钢铁工作者采用了各种方法,以提高高温环境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能。JP2002212684、JP20023 17251等专利技术钢种,是在含镍的低碳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稀土元素来提高材料的耐高温氧化性能。这类钢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是在可焊接、便于成型的含镍马氏体不锈钢基础上改进其耐氧化性能,而用途主要用于高温环境中的金属垫片。从申请的专利说明分析,都属于单一添加稀土提高其抗高温氧化性能。中国专利【专利技术者】林永峰 申请人:无锡新三洲特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高温化学腐蚀的马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以重量百分数计由下列组分组成:C:0.1?0.2,Si:0.6?0.8,Mn:1.6?1.8,Ni:1.2?1.4,Cr:19.0?21.0,Mo:0.6?0.7,N:0.02?0.05,Co:0.8?1.0,O≤0.005,S≤0.005,P≤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的原材料在真空感应炉内冶炼;模铸成钢锭;2)轧制:热轧加热温度为1210?1230℃,终轧温度为870?890℃,热轧总压下量应大于85%;3)热处理:淬火加热温度为1020?1040℃,水冷至室温;回火加热温度为480?500℃,保温时间为2?4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新三洲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