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及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5199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5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使减震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涉及一种汽车减振器零件,包括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和双层台阶,所述双层台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上。与现有的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保护的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解决了长期以来减振器中底阀体在底阀座上定位不稳的问题,使减振器的生产更加稳定、一致性好,同时也解决了减振器有异响、摩擦力大和侧面磨损严重的潜在失效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及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减振器零件,特别涉及一种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
技术介绍
减振器中底阀体如何才能在底阀座中定好位一直都是减振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它对减振器有异响、摩擦力大和侧面磨损严重有潜在的失效模式,一直以来没有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其传统底阀体和底阀座定位有三种结构。第一种如附图1所示,是将底阀座1钣金件拉深成碗形,然后再将底阀体2放入底阀座1中,靠底阀体2和底阀座1的锥面进行定位,这种结构使底阀体2和底阀座1的侧面间隙太小,对减振器中的油液流动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锥面定位也可以窜动。第二结构如附图2所示,是将底阀座1钣金件反拉深成形,使锥面与拉深方向相反,这样虽然解决了底阀体2和底阀座1的侧面间隙太小,对减振器中的油液流动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但仍然存在锥面定位可以窜动的问题,并且锥面成型效果不好,其定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第三结构如附图3所示,是将底阀座1钣金件拉深成锥面形状,取消底阀座1的侧面拉深直边,这样锥面的成型效果较好,同时也解决了底阀体2和底阀座1的侧面间隙太小,对减振器中的油液流动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但仍然存在锥面定位可以窜动的问题,其定位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该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解决了长期以来减振器中底阀体在底阀座上定位不稳的问题,使减振器的生产更加稳定、一致性好,同时也解决了减振器有异响、摩擦力大和侧面磨损严重的潜在失效模式。技术方案是:一种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所述底阀座包括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和双层台阶,所述双层台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和双层台阶在同一轴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锥面角度α小于第二锥面的角度β。作为优选,所述底阀座材料为SPCC、SAPH370或SAPH40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器。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器,包括底阀座、底阀体和贮油筒,底阀座采用上面所述的底阀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底阀座进行了结构改进,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底阀座不易定位、定位不准的问题,而且能够使底阀座和底阀体在装配时实现自动定位,同时也解决了减振器的异响、摩擦力大和侧面磨损严重的问题,在减振器领域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本专利技术将底阀座钣金件拉深成带双层台阶的锥面形状,它巧妙的将底阀座设计成双层台阶状和将台阶设计在锥面形状上,这样锥面的成型工艺效果较好,第一锥面的角度α小于第二锥面的角度β,它有力的保证了装配时底阀体自动滑入第二锥面上,同时在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间有侧面台阶对底阀体外径进行定位,这样就保证了底阀座和底阀体的同心,使其底阀体和底阀座不会在锥面上发生窜动,很好的解决了底阀体和底阀座的定位问题,具有定位准确、可靠的优点;同时它没有采用将底阀座钣金件拉深成直边,同样也解决了底阀体和底阀座的侧面间隙太小,对减振器中的油液流动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将底阀座钣金件的第二锥面上又设计了一层台阶,它能保证底阀体底部充分的油量,保证减振器的阻尼力和正常使用,同时这一层台阶也起到了底阀座压入贮油筒找正的作用,工艺性较好更适合于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阀座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阀座与底阀体完成装配之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5所示,减震器包括底阀座1、底阀体2和贮油筒5。如图4所示,底阀座1包括第一锥面31、第二锥面32、第一层台阶41和第二层台阶42,第一层台阶41和第二层台阶42分别设置在第一锥面31和第二锥面上32。底阀座1是钣金件,第一锥面31、第二锥面32、第一层台阶41和第二层台阶42在同一轴上。为了保证第一锥面31、第二锥面32、第一层台阶41和第二层台阶42的同轴度,底阀座1制作时需在预成型阶段将多余的材料拉深出来,成型时采取一次成型加工完,各面平整无凸、凹现象。由于保证了底阀座1的同轴度,因此保证了减振器底阀体2与底阀座1定位的稳定性。安装时,利用第二层台阶42定位引正压入贮油筒5内,焊接后,装入底阀体2,底阀体2在接触到底阀座1第一锥面31时,由于存在一个小角度使底阀体自动找正进入底阀座1第二锥面32上,使底阀体2的锥面与底阀座第二锥面32贴合,同时在第一锥面31和第二锥面32间有第一层台阶41对底阀体2外径进行定位,使其固定,这样底阀体2和底阀座1就不会在锥面上发生窜动,保证了底阀座1和底阀体2的同心,从而解决了底阀体2和底阀座1的定位问题,由于底阀座1钣金件没有采用拉深成直边,同样也解决了底阀体2和底阀座1的侧面间隙太小而对减振器中的油液流动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上述实施方式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还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转换、转化、变化或替代,以及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及减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阀座包括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和双层台阶,所述双层台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阀座包括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和双层台阶,其中第一锥面靠近底阀座的敞口处,所述双层台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上;所述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和双层台阶在同一轴上;所述第一锥面角度α为第一锥面与底阀座轴线的夹角,第二锥面的角度β为第二锥面与底阀座轴线的夹角,第一锥面角度α小于第二锥面的角度β;在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间有第一层台阶对底阀体外径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君涛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宁江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