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5094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5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油机,属于活塞式内燃机领域,包括具有缸腔的气缸体和具有曲轴室的曲轴箱,气缸体位于曲轴箱的上方,气缸体的内壁设置有进气孔、排气孔,还设置有封闭式的扫气道组,扫气道组将缸腔与曲轴室连通,扫气道组包括第一扫气道和第二扫气道,第一扫气道和第二扫气道在气缸体的内壁上分别形成第一扫气口、第二扫气口,第一扫气道和第二扫气道在曲轴箱的内壁上分别形成第一气道口、第二气道口,第一扫气口相对于第二扫气口更靠近排气孔,第二气道口位于曲轴箱的底部,第一气道口高于第二气道口。分离了稀、浓混合气,稀混合气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排气孔驱逐出去,降低了燃油损失及尾气中的有害成分,热效率提高了20%~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活塞式内燃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油机
技术介绍
现在通常的二冲程的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活塞上行,排气孔和扫气口关闭,开始压缩气缸内的混合气;活塞上行至进气孔打开,新鲜混合气吸入曲轴箱;当活塞即将到达上止点时,火花塞点火燃烧;因为火花塞点火点燃混合气后,推动活塞下行做功;因为活塞的下行,曲轴箱内的混合气被压缩,此时进气孔前的单向阀片自动关闭,曲轴箱内的气体被预压缩;当活塞即将到达下止点时,排气孔打开,开始排气,同时曲轴箱内的预压缩的混合气经扫气口进入气缸,将废气从排气孔排出,完成扫气过程。这样利用新鲜的未经燃烧的混合气将气缸内燃烧后的废气驱逐出去,就造成了该混合气中较浓的混合气未经燃烧也一同和废气排出,不仅燃油损失较大,而且排放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油机,以解决现有的二冲程的汽油机由于利用新鲜的混合气将气缸内燃烧后的废气挤出,造成了较浓的混合气也一同和废气排出,燃油损失较大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油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油机,包括具有缸腔的气缸体和具有曲轴室的曲轴箱,所述气缸体位于所述曲轴箱的上方,所述气缸体的内壁设置有进气孔、排气孔,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封闭式的扫气道组,所述扫气道组将所述缸腔与所述曲轴室连通,所述扫气道组包括第一扫气道和第二扫气道,所述第一扫气道和所述第二扫气道在所述气缸体的内壁上分别形成第一扫气口、第二扫气口,所述第一扫气道和所述第二扫气道在所述曲轴箱的内壁上分别形成第一气道口、第二气道口,所述第一扫气口相对于所述第二扫气口更靠近所述排气孔,所述第二气道口位于所述曲轴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气道口高于所述第二气道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油机,包括具有缸腔的气缸体和具有曲轴室的曲轴
箱,所述气缸体位于所述曲轴箱的上方,所述气缸体的内壁设置有
进气孔、排气孔,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封闭式的扫气道组,所述
扫气道组将所述缸腔与所述曲轴室连通,所述扫气道组包括第一扫
气道和第二扫气道,所述第一扫气道和所述第二扫气道在所述气缸
体的内壁上分别形成第一扫气口、第二扫气口,所述第一扫气道和
所述第二扫气道在所述曲轴箱的内壁上分别形成第一气道口、第二
气道口,所述第一扫气口相对于所述第二扫气口更靠近所述排气孔,
所述第二气道口位于所述曲轴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气道口高于所述
第二气道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
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气道口的上方,所述
凹槽的槽口由所述气缸体的方向向所述曲轴箱的方向倾斜,所述凹
槽的槽口的最低点偏离所述第一气道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