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251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3:21
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可套设于安全带织带上,充气袋包括:充气袋本体和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侧周面与充气袋本体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的侧周面上设有向充气袋本体内伸出的通气管部,所述通气管部端面设置有通气管孔;充气袋本体内设置有向充气袋本体充气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所述通气管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可以通过充气管给充气袋充气,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气囊和安全带的被动安全技术也日益更新,传统的安全带技术以及类似的被动防护汽车安全装置的安全保护效果也越来越受广大使用者的重视。但是在传统的安全带技术中,仅能起到固定人体的作用,对物体正面碰撞人体情况的保护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传统安全带主要功能在于当事故发生或者紧急刹车时,限制驾驶员和成员的位置避免发生人员与车体其他部位的碰撞伤害,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程度。这些都是针对事故发生和将要发生过程中启用安全带,并没有考虑佩戴安全带时个体差异的舒适性;行驶过程中的即时预紧保护;碰撞和急刹车时而引起传统安全带对胸腔压迫力过大而引起的伤害;扩大安全带对人体保护的范围问题。目前在研究传统安全带限力式和新型的预紧式安全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地提高安全带的佩戴舒适性和减少被迫使用时的伤害强度。而充气袋或者充气式安全带就是能够很好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很好的设备,而在充气袋或者充气式安全带的研究和设计方面,难于突破的就是充气袋的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可套设于安全带织带上,充气袋包括:充气袋本体和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侧周面与充气袋本体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的侧周面上设有向充气袋本体内伸出的通气管部,所述通气管部端面设置有通气管孔;充气袋本体内设置有向充气袋本体充气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所述通气管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可以通过充气管给充气袋充气,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充气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充气管放大图。图3是图1中A-A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B-B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充气袋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考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可套设于安全带织带上,充气袋包括:充气袋本体701和充气管704;所述充气管704的侧周面与充气袋本体701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704的侧周面上设有向充气袋本体701内伸出的通气管部7041,所述通气管部7041端面设置有通气管孔7042;充气袋本体701内设置有向充气袋本体701充气的导气管711,所述导气管711与所述通气管孔7042连通。。可以通过充气管给充气袋充气,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充气袋本体701的中心线与充气管704的中心线垂直,充气袋本体701的第一端部完全与充气管704的侧面密封连接,可以保证不漏气。本实施例中,充气袋本体701周圈部分为皱褶,可以方便收起。所述导气管711侧壁设置有复数个可通气的孔,充气时可以在整个充气袋本体701内充气,而不是在充气袋本体701的一端充气。本实施例中充气带本体701包括至少一个腔室,本实施中优选为两个,可以为气带上腔室708、气带下腔室709。在气带上腔室708和气带下腔室709之间设置有充气室7011,充气室7011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充气室7011和腔室的第一通气孔7012,所述充气室7011内设置有将多个导气管711分隔开的气隔713;气隔713可以为一个,将充气室分隔成上下两个充气室。导气管711设置在相应的充气室内,气隔713将导气管分配为各自的腔体内充气。本实施例中,气隔713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片是用来实时监测气带上腔室708和气带下腔室709之间压力的变化的,这里是体现织带与乘员胸腔压迫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功能气泵的压力平衡装置作用在ECU的指令下自动调节其气腔间的压力,从而起到提高佩戴安全带乘员的舒适性,以及能够实时避免引起乘员胸腔因压迫力过大而受伤害,同时在发生碰撞的时候也有独立的算法进行压力的调节降低常规织带的缓冲力。本实施例中,充气袋还包括预碰撞折叠袋,所述预碰撞折叠袋与两腔室均相邻,充气室7011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充气室7011和预碰撞折叠袋的第二通气孔(图中未示出)。所述预碰撞折叠袋为两个,可以为左预碰撞折叠袋710、右预碰撞折叠袋715。其中气带上腔室708和气带下腔室709是在充气袋确认启动后就会充有适当的气体,而左预碰撞折叠袋710和右预碰撞折叠袋715是在发生碰撞瞬间展开的。这样便形成上下左右四个充气室,导气管711分别在四个充气室内,导气管711分别给气带上腔室708、气带下腔室709、左预碰撞折叠袋710、右预碰撞折叠袋715充气。实施例中,四个充气腔体分布有适当的拉线714,目的是为其充气的效果和所产生的应力分布更合理;所述导气管711分布并贯通通于四个充气室内,在管的侧面有若干开孔,可供给四个充气室充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充气袋还包括充气袋外套707,所述充气袋外套707的两侧边沿充气袋延伸方向固定在充气袋本体701的一面,所述安全带织带可以穿过充气带外套707和充气袋本体701之间的空隙。通过该充气袋外套707可以将充气袋穿设在普通安全带织带6上,这样充气袋可以在普通安全带织带6上移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充气袋还包括充气袋包围织带外套706,如图4所示,充气袋包围织带外套706一侧沿充气袋延伸方向固定在充气袋上,另一侧设置有固定件703。该固定件可以是拉链,可以是纽扣等可以方便拆下或固定的结构。并且在充气袋的侧边与充气袋包围织带外套706的固定件对应位置设置有与固定件703配合的固定件配件702,所述安全带织带可以穿过充气袋包围织带外套706和充气袋本体701之间的空隙。本实施中固定件703选用拉链,固定时,将充气袋包围织带外套706翻转盖到另一安全带织带上面,固定件703和固定件配件702拉上,即拉上拉链,便可将充气袋结合在另一安全带织带上。这样可以配合另一安全带织带使用充气袋,还可以方便拆卸充气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可套设于安全带织带上,其特征在于,充气袋包括:充气袋本体(701)和充气管(704);所述充气管(704)的侧周面与充气袋本体(701)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704)的侧周面上设有向充气袋本体(701)内伸出的通气管部(7041),所述通气管部(7041)端面设置有通气管孔(7042);充气袋本体(701)内设置有向充气袋本体(701)充气的导气管(711),所述导气管(711)与所述通气管孔(704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可套设于安全带织带上,其特征在于,充气袋包括:充气袋本体(701)和充气管(704);所述充气管(704)的侧周面与充气袋本体(701)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704)的侧周面上设有向充气袋本体(701)内伸出的通气管部(7041),所述通气管部(7041)端面设置有通气管孔(7042);充气袋本体(701)内设置有向充气袋本体(701)充气的导气管(711),所述导气管(711)与所述通气管孔(704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袋本体(701)的中心线与充气管(704)的中心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袋本体(701)周圈部分为皱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711)侧壁设置有复数个可通气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带本体(701)包括至少一个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充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腔室之间设置有充气室(7011),所述导气管(711)设置在所述充气室(7011)内,充气室(7011)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充气室(7011)和腔室的第一通气孔(70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清辉张应西李海锋谢树科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