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08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榨膛、喂料装置、螺旋总程、校饼机构,齿轮箱和电机等构成的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机。其特征是,横立绞龙同步工作,榨膛为轴向剖分式,膛壳用燕尾槽单螺栓压块中心点固定,膛壳开合采用绞链结构,并运用冷-暖结构冷却;螺旋总程为分段结构,螺旋与衬套之间采用了迷宫式密封衬垫,在螺旋一旁设置了防泄螺旋。该机具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兼有自动手动校饼功能,可不停机开膛清理和更换易损件,处理量大,能耗小、占地小、造价低等优点。可广泛地满足植物油脂厂预榨浸出制油工艺的需要。(*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加工食用植物油脂厂或工业用植物油脂厂预榨浸出制油工艺的新型的多功能螺旋预榨机。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涌现出来的预榨机、品种繁多、功能各异。据文献报道当前市场上最受青睐的预榨机要首选美国佛伦奇公司预榨机,该机代表九十年代水平,具有功能齐全、功率大、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但是,由于该机在设计结构上的局限,存在能耗大、拆换易损件不方便,给维修带来困难,加工复杂、仅有自动校饼等不足。特别是在结构设计上的缺陷榨膛壳采用双螺栓固定,使左右膛壳受力不一致而产生错边、导致螺旋碰括刀;由于膛壳与绞板孔分别加工再焊接成一体,很难保证两同心;在喂料装置采取立绞龙用链条横向传动,常常发生脱链、喂料易搭桥的现象,此外,该机还要另配蒸炒锅,价格昂贵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预榨机的缺点,在结构设计上作了实质性改进,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兼有自动、手动校饼、功效高、能耗小、造价低、占地小、工艺简化、拆换易损件可不开膛停机,操作与维修方便、出油品质高、减少溶剂消耗的新型的多功能螺旋预榨机。本技术涉及的预榨机,其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榨膛(1)、喂料机构(2)、螺旋总程(3)、排渣机构(4)、校饼机构(5)、齿轮箱(6)、配油器和电机(7)等构成。其中,喂料装置(2)由绞龙(21、26)、盖板(22)、齿轮(23)、主轴(24)、座筒(25)、防泄器(27)、链轮(28)和调速电机(29)等组成;榨膛(1)由榨膛壳(10、11)、螺栓压块(17)、螺杆(19)、括力、水套(12、15)、榨条(13)、铰轴(20)和进料膛套(16)等组成;螺旋总程(3)由主轴(30)、衬套(33)、螺旋(32)、校饼头(35)、锥衬套(36)和联轴节等组成;校饼机构(5)由括环(37)校饼圈(38)、定位圈、伞齿轮箱(39)、伞齿轮、法兰、蜗杆(40)、蜗杆轴(41)、手轮(42)、检修门和指针等组成;齿轮箱由箱体、齿轮轴和联轴器等组成,其特征是A搅笼(21、26)为立搅笼(21)、和横搅笼(26)两件,立、横绞龙(21、26)通过伞齿轮(23)传动,使两件搅笼(21、26)同步工作,这样就克服了喂料打或脱链造成搭桥毛病。B榨膛(1)为轴向剖分式,榨膛壳(10、11)为左右膛壳(10、11),膛壳(10、11)采用燕尾槽单螺栓压块(18)中心点固定,使左右膛壳固定一致、防止错边和造成螺栓拉伸变形以至拉断的事故发生,亦不会发生螺旋碰损括刀的现象;膛壳(10、11)的开合采取铰链结构(20)来实现;榨膛(1)内径(以进料段为主参效)为φ308mm至φ328mm,压榨段(即b-c-d-e段)内径为φ240mm至φ308mm;水套(12)是冷暖结构,分左右冷却水套(12、15)冷却采取软水循环冷却,即利用与本机配套的蒸炒锅排出的冷凝水;可节省大量用水,冷却方式是将冷却液从榨膛高温区进入,由低温区流出,其效果是首先确保换热平衡,使毛油不致于过高,达到易于精炼的良好状态,从而可提高油品质量,使油饼不会焦糊不易碎,同时,浸出时可降低溶剂的消耗;其次,由于开榨前通入蒸汽预热榨瞠,可防止热榨料与冷榨膛突然接触导致爆膛和榨机扒料发生;其三,当遇到紧急情况,突然断电时,可以不急于开膛清理,而现有预榨机必须停机开膛及时清膛,清膛工作费时费力。C螺旋总程(3)为分段结构即在机膛(1)的相应段a过渡到b段采用了15至20°过渡角;螺旋(32)有七节(即1号至7号)螺旋),除1号和2号之外,其余螺旋(32)可以正反面(即将螺旋(32)翻转180°)调用,这样使螺旋(32)使用寿命可提高一倍;螺旋(32)与衬套(33)之间均采用了12个迷宫式的密封衬垫(34),这样更换易损件十分方便,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避免了因更换易损件需要烧烤敲打,而造成主轴损伤变形;在1号螺旋(32)一旁设置了防泄螺旋(31),可以克服现有榨机易跑渣的通病。D该机通过手轮(42)和自动旋钮在不停机工作状态下,对饼的厚度进行手动或自动调校,弥补了现有榨机只能停机调校,或只有自动而无手动调校的不足。本技术所涉及的预榨机,其特征是,铰链板(20)与膛壳(10、11)铸为一体,且铰板孔(20)与膛壳孔(10、11)同心。本技术所涉及的预榨机,其特征是,榨膛(1)a段到b段的过渡角以20°为最佳。本技术所涉及的预榨机具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处理量大、不需要辅助蒸炒锅、设备占地小、动力消耗低、兼有自动、手动校饼之功能;预榨饼呈许多细微小孔且不焦糊不易碎、有利于溶剂的渗透性和渗滤性,从而降低溶剂消耗;可以不停机开膛清理、更换易损件、有利于操作与维修;工艺简化、造价低廉、预榨油较一次性压榨油品质高,易于推广等优点。该机可广泛满足加工食用植物油脂厂或工业用植物油脂厂预榨浸出制油工艺的需要,可以加工处理大豆、棉耔、油菜耔、花生仁、向日葵、玉米胚、菜耔、桐耔、麻等植物油料。该机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大型螺旋预榨机的空白,是一种替代进口预榨机理想的设备。附图说明图1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机整机示意图(1-1);图2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榨膛示意图;图3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机榨膛A-A剖视图;图4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机榨膛B-B剖视图;图5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机螺旋总成示意图;图6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机榨膛校饼机构正视图;图7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机榨膛校饼机构右视图;图8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机榨膛喂料机构示意图。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8叙述如下所述技术由榨膛(1)、喂料机构(2)、螺旋总程(3)、排渣机构(4)、校饼机构(5)、齿轮箱(6)、配油器和电机(7)等构成。其中,喂料装置(2)由绞龙(21、26)、盖板(22)、齿轮(23)、主轴(24)、座筒(25)、防泄器(27)、链轮(28)和调速电机(29)等组成;榨膛(1)由榨膛壳(10、11)、螺栓压块(17)、螺杆(19)、括力、水套(12、15)、榨条(13)、铰轴(20)和进料膛套(16)等组成;螺旋总程(3)由主轴(30)、衬套(33)、螺旋(32)、校饼头(35)、锥衬套(36)和联轴节等组成;校饼机构(5)由括环(37)校饼圈(38)、定位圈、伞齿轮箱(39)、伞齿轮、法兰、蜗杆(40)、蜗杆轴(41)、手轮(42)、检修门和指针等组成;齿轮箱由箱体、齿轮轴和联轴器等组成,其特征是A搅笼(21、26)为立搅笼(21)、和横搅笼(26)两件,立、横绞龙(21、26)通过伞齿轮(23)传动,使两件搅笼(21、26)同步工作,这样就克服了喂料打或脱链造成搭桥毛病。B榨膛(1)为轴向剖分式,榨膛壳(10、11)为左右膛壳(10、11),膛壳(10、11)采用燕尾槽单螺栓压块(18)中心点固定,使左右膛壳固定一致。膛壳(10、11)的开合采取铰链结构(20)来实现;榨膛(1)内径(以进料段为主参数)为φ308mm,压榨段(即b-c-d-e段)内径为φ260mm;水套(12)是冷暖结构,分左右冷却水套(12、15)冷却采取软水循环冷却C螺旋总程(3)为分段结构即在机膛(1)的相应段a过渡到b段采用了20°过渡角;螺旋(32)有七节(即1号至7号)螺旋),除1号和2号之外,其余螺旋(32)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榨膛[1]、喂料机构[2]、螺旋总成[3]、排渣机构[4]、校饼机构[5]、齿轮箱[6]、配油器[7]、油箱[8]和电机[9]等构成的新型多功能螺旋预榨机,其中,榨膛[1]由榨膛壳[10、11]、水套[12、15]、榨条[13]、进料膛套[16]、压块[17]、螺杆[19]和搅轴[20]等组成;喂料机构[2]由搅笼[21、26]、大盖板[22]、伞齿轮[23]、主轴[24]、座筒[25]、防泄器[27]、链轮[28]和调速电机[29]等组成;螺旋总成[3]由主轴[30]、螺旋[32]、衬套[33]、校饼头[35]和锥衬套[36]等组成;校饼机构[5]由括环[37]、校饼圈[38]、齿轮箱[39]、螺杆[40]、螺杆轴[41]和手轮[42]等组成,其特征是:a)搅笼[21、26]分立搅笼[21]和横搅笼 [26],立、横搅笼[21、26]通过伞齿轮[39]传动,使立、横搅笼[21、26]同步工作;b)榨膛[1]为轴向剖分式、榨膛壳[10、11]分左榨膛壳[10]和右榨膛壳[11],左右榨膛壳[10、11]采用燕尾槽[18]和单螺栓压块中 心点固定;榨膛壳[10、11]的开合采用铰链[20]的结构;榨膛[1]进料段内径为Φ280-328mm、压榨段内径为Φ240-288mm;水套[12]是冷暖结构,分左右冷却水套;c)螺旋总成[3]为分段结构,榨膛[1]的相应a段过渡到b 段采用了15°-25°的过渡角;螺旋[32]有七节,除1号和2号之外,其余可以正反面调用;螺旋[32]与补套[33]之间采用了12个密宫式密封衬套[34];在螺旋[32]的1号螺旋旁设置了防泄螺旋[31];d)手动校饼厚度依靠手轮[42 ]来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黑马实业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