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3572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23:18
一种充注装置,包括:罐体,加热带,加热带包括加热元件及带体,加热元件设置于带体内,带体贴合于罐体上。用于控制加热元件加热的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与加热元件电连接,及用于探测罐体温度并将罐体温度反馈给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探测装置,温度探测装置与温度控制器电连接,温度探测装置与罐体的外侧壁连接。充注装置通过在罐体的外侧壁上设置加热带,加热带给罐体持续供热,冷媒吸收热量之后,使罐体内压力持续增大,冷媒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以持续充注,直至冷媒的充注量达到换热设备的要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充注装置,包括:罐体,加热带,加热带包括加热元件及带体,加热元件设置于带体内,带体贴合于罐体上。用于控制加热元件加热的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与加热元件电连接,及用于探测罐体温度并将罐体温度反馈给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探测装置,温度探测装置与温度控制器电连接,温度探测装置与罐体的外侧壁连接。充注装置通过在罐体的外侧壁上设置加热带,加热带给罐体持续供热,冷媒吸收热量之后,使罐体内压力持续增大,冷媒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以持续充注,直至冷媒的充注量达到换热设备的要求。【专利说明】充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充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生活中,经常要将充注装置里储存的流体充注到另一个容器中用以使用和储存。比如在现代制冷技术及散热技术中,常常会通过在换热设备中充注冷媒来进行热传导。如何确保冷媒有效充入换热器并达到充注量的要求,是任何充注操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充注装置需要操作人员将储存容器倒置,依靠冷媒罐内的冷媒压力将冷媒充注进换热设备内。这种充注装置的缺陷是:当换热设备内的冷媒充注到一定量时,储存容器内的压力会与换热设备内的压力持平,导致冷媒无法继续充注,不能满足换热设备对冷媒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持续充注的充注装置。一种充注装置,包括:罐体,加热带,所述加热带包括加热元件及带体,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带体内,所述带体贴合于所述罐体上;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加热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 '及用于探测所述罐体温度并将所述罐体温度反馈给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探测装置,所述温度探测装置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度探测装置与所述罐体的外侧壁连接。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带体呈长条带状,所述带体环绕贴合于所述罐体的外侧壁上。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呈筒体结构,所述带体位于所述罐体的顶部与所述罐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注装置还包括保温带,所述保温带贴合于所述带体上且远离所述罐体的一侧。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注装置还包括胶带,所述加热带通过所述胶带贴合于所述罐体上。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带为铝胶带。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带为硅橡胶加热带。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注装置还包括传输管,所述传输管与所述罐体连通。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注装置还包括压力测量仪,所述压力测量仪设于所述传输管上。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注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充注装置通过在所述罐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所述加热带,所述加热带给所述罐体持续供热,冷媒吸收热量之后,使所述罐体内压力持续增大,冷媒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以持续充注,直至冷媒的充注量达到换热设备的要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充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充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如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充注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充注装置10包括罐体100、加热带200、胶带300、保温带400、温度控制装置500、温度探测装置600、传输管700、压力测量仪800及换热设备900。罐体100为筒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00的内壁直径由底部沿着中部方向逐渐递增,可以使罐体100内的流体沿着罐体100倾斜的内侧壁集中流向罐体100的底部,从而被收集。在其他实施例中,罐体100还可以为方形体状结构或球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为图1所示的罐体100的结构示意图。罐体100还包括脚架110及阀门130。脚架110为两个,且设于罐体100的一端,用于支撑罐体100平稳放置。脚架110上还开设有通孔111,人手穿过通孔111抓取脚架110便可提起罐体100,方便罐体100的搬运。阀门130设于罐体100的一端,且位于两个脚架110之间,阀门130与罐体100的内部连通。加热带200贴合于罐体100上,加热带200包括加热元件210及带体230,加热元件210设置于带体230内,带体230贴合于罐体100上。在本实施例中,带体230呈长条带状,带体230环绕贴合于罐体100的外侧壁上,且位于罐体100的顶部与罐体100的底部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处。在其他实施例中,带体230也可以完全包裹住罐体100的外侧壁,使罐体100的受热表面积更大,温度上升更快。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带200为硅橡胶加热带,硅橡胶加热带具有极好的柔软性,绝缘性,接触良好,加热均匀,安全可靠。当然,加热带200的类型不限于此,根据实际需要,只要加热带满足具有柔软性,绝缘性,加热均匀的条件,也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加热带。加热带200通过胶带300贴合于罐体100上,使得加热带200与罐体100实现可拆装式贴合,操作方便。优选的,胶带300为铝胶带,铝胶带粘性好,附着力强,可以使加热带200与罐体100的贴合更紧密。此外,铝胶带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的性能,可以限制加热带200对外散失热量,以达到保温节能的效果。当然,加热带200与罐体100的贴合方式不限于此,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通过在加热带200与罐体100的贴合处涂抹胶层,使得加热带200与罐体100的贴合更牢固紧密。保温带400贴合于带体230上且远离罐体100的一侧,保温带400可以更好地限制加热带200远离罐体100 —侧与空气直接接触而散失热量,以达到保温节能的效果。温度控制装置500与加热元件210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带200加热。温度探测装置600与温度控制装置500电连接,温度探测装置600与罐体100的外侧壁连接。用于探测罐体100温度并输出温度信号给温度控制装置600。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探测装置600为温度探头。温度探测装置600与罐体100的外侧壁及带体230抵接。传输管700与阀门130连通,以使传输管700与罐体100连通。压力测量仪800设于传输管700上,换热设备900与传输管700连通,以使换热设备900与罐体100连通。上述充注装置10的工作原理如下:充注装置10给换热设备900充足冷媒时,罐体100内装填有冷媒。如图3所示,其为图1所示充注装置10的工作原理图。温度探测装置600探测罐体100的温度并输出温度信号给温度控制装置500,温度控制装置500接收所述温度信号并与温度控制装置500预存的最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所述温度信号小于最低预设值时,温度控制装置500响应所述温度信号,实现加热元件210与电源20导通。加热带200包括加热元件210及带体230,加热元件210设置于带体230内,加热元件210通电并持续发热,使加热带200产生的热量通过罐体100的外侧壁传递到罐体100内。冷媒吸收热量,根据流体热胀冷缩的机理,冷媒的体积会膨胀,使得罐体100内的压力持续增大,冷媒在罐体100内压力的作用下,通过传输管700持续充注到换热设备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加热带,所述加热带包括加热元件及带体,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带体内,所述带体贴合于所述罐体上;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加热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及用于探测所述罐体温度并将所述罐体温度反馈给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探测装置,所述温度探测装置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度探测装置与所述罐体的外侧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昌汇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