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操作性良好,成膜性优良的喷涂用Mo粉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喷涂用Mo粉末,其是在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10μm以下,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上、200μm以下的喷涂用Mo粉末中,含有具有长宽比1.0~1.5的二次粒子的比例在8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操作性良好,成膜性优良的喷涂用Mo粉末。本专利技术的喷涂用Mo粉末,其是在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10μm以下,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上、200μm以下的喷涂用Mo粉末中,含有具有长宽比1.0~1.5的二次粒子的比例在8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专利说明】喷涂用Mo粉末及采用它的Mo喷涂膜以及Mo喷涂膜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涂用Mo粉末及采用它的Mo喷涂膜以及Mo喷涂膜部件.
技术介绍
所谓喷涂,意指把加热.熔融的材料,在基材(被施工物)上喷涂,形成被膜的成膜方法。作为加热的热源,可以使用燃烧火焰或等离子体等。喷涂方式,有火焰喷涂、爆炸火焰喷涂、电镀式喷涂、高速火焰喷涂等,近年来,已开发出不把材料熔融,形成被膜的冷喷雾法。喷涂,由于只要是能熔融的材料就可以应用,可以使用金属、陶瓷、水泥或塑料等各种材料。因此,其用途也是各种各样的,可以举出耐摩耗性膜、耐腐蚀性膜、耐热性膜等,在汽车部件、产业机械部件、成膜装置用部件等各种领域中应用。因此,喷涂是把喷涂材料加工成粉末或线材(线状、棒状),供给加热源来进行。以火焰喷涂为例,把使用线状喷涂材料的方式称作熔线式火焰喷涂(wire flame spraying),把使用粉末状熔融材料的方式称作粉末式火焰喷涂(powder flame spraying)。熔线式火焰喷涂法,由于把线状喷涂材料连续供给燃烧焰,故具有供给量易控制成一定,易得到均匀的喷涂膜的优点。但是,由于喷涂材料必需加工成线材,故碳钢、铝或锌等比较易加工的材料适合,但采用钥或钨等硬的高融点金属时,成为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喷涂高融点金属时,多数采用粉末式火焰喷涂。作为喷涂用粉末,例如,特开2004 - 300555号公报(专利文献I)公开的粉末。在专利文献I中,把平均粒径IOym以下的Mo粉末,采用造粒烧结法,制得5~75 μ m或45~250 μ m的喷涂用粉末。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4 - 3005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由于采用造粒烧结法的粒径大,增加向喷涂喷嘴(燃烧焰)的供给量,可增加成膜量。但是,仅采用造粒烧结法得到的粒子,是长宽比达2~3左右的大粒子(二次粒子)。长宽比大的二次粒子,流动性差,供给喷涂喷嘴时,瞬间的喷涂用粉末的供给量发生不匀,产生难以得到厚度均匀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得到均匀的喷涂膜的喷涂用Mo粉末及采用它的Mo膜、以及Mo膜部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喷涂用Mo粉末,其特征在于,其是在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 μm以上、10 μ m以下,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 μ m以上、200 μ m以下的喷涂用Mo粉末中,具有长宽比1.0~1.5的二次粒子所含的比例为8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单位面积ΙΟΟΟμπιΧΙΟΟΟμπι的SEM照片中,面积比(长径5 μ m以下的粒子的合计面积比/超过5 μ m的粒子的合计面积比)也可达O~10%。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二次粒子的密度也可为5.0kg/cm3以下。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Mo纯度也可为99.0%以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上述喷涂用Mo粉末,也可以是Mo粉末与第二成分粉末的混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上述第二成分粉末也可以是碳化物成分或Ni成分。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上述第二成分粉末也可以含I~35质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上述喷涂用Mo粉末也可以实施脱脂处理或烧结处理。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上述喷涂用Mo粉末的流动性也可为50seC/50g以下。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二次粒子的断面也可具有Mo粉末及/或第二成分粉末相连结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案中,提供采用上述喷涂用Mo粉末进行喷涂而形成的Mo喷涂膜。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案中,提供具有上述Mo喷涂膜的Mo喷涂膜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Mo喷涂膜部件为选自汽车用部件、航空器用部件、发电机用部件、X线管用部件、热电转换器、及金属模的至少I种。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上述Mo喷涂膜的平均膜厚也可为5~500 μ m。专利技术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喷涂用Mo粉末,由于长宽比处于1.0~1.5范围的二次粒子比例多,故向喷涂喷嘴的喷涂用粉末的供给量易恒定管理,能够得到均匀的高融点金属喷涂膜。另外,通过使用粘结一次粒子的二次粒子,能够防止成本上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喷涂用Mo粉末的一实施方案的图。图2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喷涂用Mo粉末的又一实施方案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案的喷涂用Mo粉末的二次粒子的断面图。图4为表示Mo喷涂膜部件之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喷涂用Mo粉末,其是在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I μ m以上、10 μ m以下,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 μπι以上、200 μπι以下的喷涂用Mo粉末中,其特征在于,长宽比1.0~1.5的二次粒子所含的比例在8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本专利技术中所谓一次粒子,表示Mo粉末I个(一粒)或第二成分粉末I个(一粒)的粒子;所谓二次粒子,表示多个一次粒子凝固成的粒子。所谓一次粒子的凝固,表示凝集固化的状态,或通过粘接剂或粘合剂等粘结的状态,或把一次粒子进行造粒的状态。图1为表示一次粒子与二次粒子混合存在的状态之一例的图。图中符号I为喷涂用Mo粉末的一次粒子,符号2为喷涂用Mo粉末的二次粒子。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喷涂用Mo粉末,既可由Mo金属单体构成,另外,也可由Mo粉末与第二成分粉末混合而成。当喷涂用Mo粉末中含有第二成分粉末时,作为第二成分粉末,只要是金属Mo以外的成分即可而未作特别限定,可以举出碳化物粉末、Ni成分粉末、Co成分粉末、稀土元素成分粉末等。另外,作为碳化物,可以举出碳化钥、碳化钨、碳化硅等。另外,作为Ni成分粉末、Co成分粉末、稀土元素成分粉末,可以含有金属单体、合金、化合物等各种成分。这些之中,作为第二成分粉末,碳化钥或Ni成分是优选的。碳化钥在喷涂工序中具有吸附杂质氧(在大气中喷涂时含的氧)的效果。另外,由于碳化钥具有作为润滑剂的效果,可以提高喷涂膜的耐摩耗性。另外,Ni成分由于耐腐蚀性良好,可提高喷涂膜的耐腐蚀性。另外,第二成分粉末不限于仅I种,也可2种以上。另外,第二成分粉末的混合量,当Mo粉末与第二成分粉末的合计值为100质量%时,I~35质量%的范围是优选的。如处于该范围内,喷涂膜中Mo的益处得到活用,可赋予第二成分的特性。以下仅用“Mo粉末”表示时,意味着除由Mo粉末单体构成的粉末外,还包含Mo粉末与第二成分粉末进行混合的粉末。Mo纯度为99.0%以上(质量%)是优选的。当Mo纯度低于99.0%时,因杂质的存在,Mo粉末的熔点有发生偏差的担心。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低于I μ m,粉末过细,操作性恶化,当超过10μπι时,二次粒子的尺寸有大到必要以上的担心。另外,由于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低于20 μ m时,作为二次粒子的效果小,当超过200 μ m时,尺寸过大,招致喷涂工序中的材料供给量发生偏差。另外,喷涂火焰,在火焰表面与中心,温度有差异,即使向相同的火焰供给Mo粉末,大的粉末与小的粉末,熔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山齐,森冈勉,友清宪治,奥畑孝浩,山口悟,中野佳代,佐藤英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高新材料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