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及模具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2363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9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及模具的制造方法:在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中,即使在设于模具的贯通孔内贯穿有贯通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隔热层的缺口等问题。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在其内壁面具有凸状部;隔热层,其配置于上述内壁面;贯通孔,其沿上述模具主体的厚度方向贯通上述凸状部,能够供贯通构件贯穿,上述贯通孔的外周位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的内侧。优选上述贯通孔的位于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中,即使在设于模具的贯通孔内贯穿有贯通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隔热层的缺口等问题。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在其内壁面具有凸状部;隔热层,其配置于上述内壁面;贯通孔,其沿上述模具主体的厚度方向贯通上述凸状部,能够供贯通构件贯穿,上述贯通孔的外周位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的内侧。优选上述贯通孔的位于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下。【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及该模具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热塑性树脂比金属等其他材料轻,并且容易通过注塑成型法等来形成期望的形状,因此在汽车等所使用的电气零部件及电子零部件、办公设备、食品的容器、饮料的容器等各种领域内被使用。在如注塑成型法那样将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填充到模具内来得到期望形状的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在模具的模腔表面形成有用于付与树脂成型体图案、形状的图案、形状。为了提高上述模腔表面的形状、图案向树脂成型体的转印性,已知有如下方法:对热塑性树脂进行改良,或者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特定的添加剂,或者提高模具温度。特别是,提高模具温度的方法在不需要对材料进行改良这一点上是有效的。然而,若提高模具温度,则成为具有可塑性状态的热塑性树脂的冷却固化所需要的时间变长,通常成型效率会下降。因此,在专利文献I等中公开了利用热导率较小的隔热层将模具的内壁面覆盖的模具、即隔热模具。对于上述的专利文献I等所记载的隔热模具,除了能实现上述那样的转印性的改良以外,还适合于需要提高模具温度的情况(例如,成型性的改善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155876号公报然而,为了在树脂成型体成型后能够容易地从模具取出成型体,而使用了推杆,该推杆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被设于模具的贯通孔。若在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内使用推杆,则在模具的内部的、贯通孔的边缘的部分处,隔热层与推杆之间发生摩擦。而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该摩擦而使隔热层上出现缺口等。另外,为了把握在成型时模具内的树脂的状态,而在设于模具的贯通孔内设置温度计、压力表等传感器。在向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安装该传感器时,由于贯通孔与传感器之间的间隙非常窄,因此在将传感器插入时,在贯通孔的边缘的部分处,隔热层与传感器之间发生摩擦。而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该摩擦而使隔热层上出现缺口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技术:在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中,即使在设于模具的贯通孔内贯穿有贯通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隔热层的缺口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中,在设于模具的贯通孔内贯穿有贯通构件的情况下,会发生隔热层的缺口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反复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发现若为如下这样的模具,则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在其内壁面具有凸状部;隔热层,其配置于上述内壁面;贯通孔,其沿上述模具主体的厚度方向贯通上述凸状部,能够供贯通构件贯穿,上述贯通孔的外周位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的内侧。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模具。(I) 一种模具,该模具为在内壁面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该模具具有自上述内壁面沿厚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在上述贯通孔内贯穿有贯通构件的状态下,上述隔热层与上述贯通构件之间不接触,并且上述贯通构件的靠模腔侧的端面与模腔表面平齐。(2)根据(I)所述的模具,其中,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在其内壁面具有凸状部;贯通孔,其沿上述模具主体的厚度方向贯通上述凸状部;贯通构件,其用于贯穿上述贯通孔,上述贯通孔的外周位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的内侧。(3)根据(2)所述的模具,其中,上述贯通孔的位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下。(4)根据(2)或(3)所述的模具,其中,上述凸状部的侧面为自顶面向上述内壁面下降的倾斜面,上述隔热层为利用喷镀法形成的隔热层。(5)根据(2)或(3)所述的模具,其中,上述凸状部的侧面包括:垂直面,其自顶面向上述内壁面垂直地下降;倾斜面,在上述顶面与上述垂直面之间的相交线为上述垂直面的上端时,该倾斜面自上述垂直面的下端向上述内壁面下降,上述隔热层为利用喷镀法形成的隔热层。(6)根据(4)或(5)所述的模具,其中,上述凸状部的顶面与上述倾斜面之间所成的外角的角度为45°以下。(7)—种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模具的制造方法包括:隔热层形成工序,在该隔热层形成工序中,在模具主体的内壁面形成隔热层,该模具主体具有设于其内壁面的凸状部;除去工序,在该除去工序中,其用于自上述隔热层的表面起将隔热层的一部分除去或者将隔热层的一部分和上述凸状部的一部`分除去;贯通孔形成工序,在该贯通孔形成工序中,形成自上述凸状部的顶面沿上述模具主体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上述除去工序为这样的工序:以上述贯通孔的位于上述顶面的开口的外周位于比上述顶面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将隔热层的一部分除去或者将隔热层的一部分和上述凸状部的一部分除去。(8)—种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模具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二贯通孔形成工序,在该第二贯通孔形成工序中,自模具主体的凸状部的顶面沿凸状部的高度方向形成贯通孔,该模具主体具有设于其内壁面的凸状部;第二隔热层形成工序,在该第二隔热层形成工序中,将用于覆盖贯通孔及贯通孔的外周的遮挡件(日文:7 ^配置于上述顶面,之后在上述内壁面形成隔热层;遮挡件除去工序,在隔热层形成后将上述遮挡件拆下,上述第二贯通孔形成工序为这样的工序:以上述贯通孔的位于上述顶面的开口的外周位于比上述顶面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贯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模具或者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模具为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在设于模具的贯通孔内贯穿有贯通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隔热层的缺口等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模具的图,图1的(a)是立体图,图1的(b)是丽剖面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有贯通孔的模具主体的内部的立体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NN剖面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形成有隔热层的状态下的模具主体的内部的图,图3的(a)是立体图,图3的(b)是00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图。图6是表示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模具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与图1及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模具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模具的凸状部的尺寸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其中,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模具的图,图1的(a)是立体图,图1的(b)是MM剖面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有贯通孔的模具主体的内部的立体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NN剖面的剖视图。图3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形成有隔热层的状态下的模具主体的内部的立体图,图3的(b)是00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模具I包括模具主体10、贯通孔11、隔热层12。在形成模具外形的模具主体10设有贯通孔11,该贯通孔11将模腔和模具I的外部之间贯通,并且,在模具主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下贵之广田晋一
申请(专利权)人: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