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侧隙齿轮传动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0692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侧隙齿轮传动副,齿轮采用渐变的切向变位,切向变位系数沿齿轮盘轴线方向从小到大按一定的规律变化,使轮齿的两齿面形成一定的夹角,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设有与轮齿由厚变薄的方向相同的轴向预紧力,通过调整相互啮合齿轮的轴向相对位置即可调整啮合侧隙,利用轴向预紧力,避免主动或从动齿轮后退,因而施加反向轴向力,并使传动过程中消除回差过程柔和,避免出现顿挫,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还可利用径向变位的形式,可以补偿切向变位对齿厚的影响,保证齿轮轮齿强度,利于增加啮合的重合度,承载能力高,适合于精密传动中的高速输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侧隙齿轮传动副,齿轮采用渐变的切向变位,切向变位系数沿齿轮盘轴线方向从小到大按一定的规律变化,使轮齿的两齿面形成一定的夹角,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设有与轮齿由厚变薄的方向相同的轴向预紧力,通过调整相互啮合齿轮的轴向相对位置即可调整啮合侧隙,利用轴向预紧力,避免主动或从动齿轮后退,因而施加反向轴向力,并使传动过程中消除回差过程柔和,避免出现顿挫,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还可利用径向变位的形式,可以补偿切向变位对齿厚的影响,保证齿轮轮齿强度,利于增加啮合的重合度,承载能力高,适合于精密传动中的高速输入。【专利说明】无侧隙齿轮传动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齿轮传动用于传递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与其它机械传动比较,齿轮具有结构紧凑、运转平稳、噪声较小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和仪器中。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高品质产品需求,特别是精密重载传动的发展需求,对传动精度和齿侧间隙的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技术在精密齿轮传动中,为了实现消隙传动或调整啮合侧隙,常用的技术方案有:偏心轴套调整中心距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弹簧力偏置法、双电机驱动的双传动链消隙法,以上方法均存在结构和装配比较复杂,成本高,仅适用于小功率系统,并且不能彻底解决齿轮传动的回差问题。还有采用径向变位的锥形变齿厚齿轮等方法,如美国专利US3174356、US3171212和US5400672,但径向变位的锥形变齿厚齿轮由于齿顶圆呈锥形,啮合时其滑动系数沿轴线方向上不断变化,这将直接增大齿轮的磨损,且其精密加工也比较麻烦,需要对机床进行改装,工艺性差。因此,需要一种传动装置,能够消除或减小齿侧间隙及回差,减小振动和噪声,是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传动,延长啮合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侧隙齿轮传动副,使用时具有较好的自动补偿能力,能够消除或减小齿侧间隙及回差,减小振动和噪声,是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传动,延长啮合副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侧隙齿轮传动副,包括主动齿轮和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采用切向变位的形式,切向变位系数沿轴向按由小到大的规律变化形成变齿厚齿轮,主动齿轮的轮齿和从动齿轮的轮齿的两齿面切向变位系数由小到大的方向相同,主动齿轮的轮齿和从动齿轮的轮齿以楔合的方式啮合形成变齿厚齿轮啮合副; 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设有轴向预紧力,该轴向预紧力的方向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轮齿由厚变薄的方向相同。所述主动齿轮或/和从动齿轮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内齿轮盘和外圈,所述内齿轮盘和外圈之间通过螺纹副传动配合,所述螺纹副展开沿传动路线与传动旋转方向相反; 主动齿轮的轴向预紧力由外套于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弹簧施加,从动齿轮的轴向预紧力由外套于从动齿轮轴上的从动齿轮弹簧施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侧隙齿轮传动副,齿轮采用渐变的切向变位,切向变位系数沿齿轮盘轴线方向从小到大按一定的规律变化,使轮齿的两齿面形成一定的夹角,通过调整相互啮合齿轮的轴向相对位置即可调整啮合侧隙,采用螺纹传动,并结合轴向预紧力,避免主动或从动齿轮盘后退,因而施加反向轴向力,并使传动过程中消除回差过程柔和,避免出现顿挫,能够消除或减小齿侧间隙及回差,减小振动和噪声,延长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中的与其他调隙方式相比,直接利用传动力消除侧隙,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还可利用径向变位的形式,可以补偿切向变位对齿厚的影响,保证齿轮轮齿强度,利于增加啮合的重合度,承载能力高,适合于精密传动中的高速输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齿轮齿形结构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齿轮啮合结构示意图(螺纹传动); 图3为本专利技术齿轮啮合结构示意图(螺纹传动第二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齿轮齿形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齿轮啮合结构示意图(螺纹传动),图3为本专利技术齿轮啮合结构示意图(螺纹传动第二种结构),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无侧隙齿轮传动副,包括主动齿轮I和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2,所述主动齿轮I和从动齿轮2均采用切向变位的形式,切向变位系数沿轴向按由小到大的规律变化形成变齿厚齿轮,主动齿轮I的轮齿和从动齿轮2的轮齿的两齿面切向变位系数由小到大的方向相同,如图所示,轮齿齿厚沿轴向逐渐变薄;主动齿轮I的轮齿和从动齿轮2的轮齿以楔合的方式啮合形成变齿厚齿轮啮合副,也就是主动齿轮I和从动齿轮2的轮齿齿厚较薄的一端相对楔入啮合;所述主动齿轮I和从动齿轮2分别设有轴向预紧力,该轴向预紧力的方向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轮齿由厚变薄的方向相同。所述主动齿轮I和从动齿轮2均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内齿轮盘和外圈,如图2所示,主动齿轮I由内齿轮盘11和外圈13构成,内齿轮盘固定设置于主动齿轮轴4 ;从动齿轮2由内齿轮盘21和外圈23构成,内齿轮盘21固定设置于从动齿轮轴4;所述内齿轮盘11和外圈13之间通过螺纹副12传动配合,内齿轮盘21和外圈23之间通过螺纹副22传动配合;所述螺纹副12和螺纹副22展开沿传动路线与传动旋转方向相反;轴向预紧力分别对应施加在内齿轮盘11和内齿轮盘21上。主动齿轮I的轴向预紧力由外套于主动齿轮轴3上的主动齿轮弹簧5施加,如图所示,主动齿轮弹簧5 —端顶在内齿轮盘11,另一端顶在主动齿轮轴3的环形凸台31上;从动齿轮2的轴向预紧力由外套于从动齿轮轴4上的从动齿轮弹簧6施加,如图所示,从动齿轮弹簧6 —端顶在内齿轮盘21,另一端顶在从动齿轮轴4的环形凸台31上。当然,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其中之一采用分体式结构并通过螺纹副传动配合,如图3所示,从动齿轮Ia采用整体式结构,而主动齿轮I采用与图1所示结构相同,同样能够达到专利技术目的。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无侧隙齿轮传动副,包括主动齿轮和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采用切向变位的形式,切向变位系数沿轴向按由小到大的规律变化形成变齿厚齿轮,主动齿轮的轮齿和从动齿轮的轮齿的两齿面切向变位系数由小到大的方向相同,主动齿轮的轮齿和从动齿轮的轮齿以楔合的方式啮合形成变齿厚齿轮啮合副;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设有轴向预紧力,该轴向预紧力的方向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轮齿由厚变薄的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侧隙齿轮传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或/和从动齿轮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内齿轮盘和外圈,所述内齿轮盘和外圈之间通过螺纹副传动配合,所述螺纹副展开沿传动路线与传动旋转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侧隙齿轮传动副,其特征在于:主动齿轮的轴向预紧力由外套于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弹簧施加,从动齿轮的轴向预紧力由外套于从动齿轮轴上的从动齿轮弹簧施加。【文档编号】F16H55/18GK103775611SQ201210395899【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七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