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锻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574 阅读:33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锻压机械制造业。本锻压机包括在机座(1)的导向件上布置的滑块(3),曲轴或偏心轴(4),两节连杆(5),筒形平衡器(2)与在其内布置的滑块的上工作位置的弹性限制器(23),上述的机械锻压机还包括电动机,飞轮,至少一块由电磁体(8)和活动衔铁(12)组成的锻压机控制电磁无联轴节致动装置,摇臂形传动装置(21),以及锻压机控制用的工具。本锻压机的新颖的特点在于无联轴节致动装置的电磁体中的可活动衔铁制成为双臂杠杆(12)形式,安装为使其有可能在锻压机机座上固定的轴(13)上转动,并且位于锻压机机座外壁一边的一杠杆的一条臂(14)安装为使其可以通过可动弹簧(15)加压的、带平台(17)的可调磁芯(16)与电磁体(8)固定磁芯(11)的平台(18)结合,衔铁一杠杆的另一条臂(19)使用活动连接与传动装置的摇臂(21)的外端相结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锻压机械制造业,即机械锻压机及其他锻压机械。
技术介绍
已知道一种机械锻压机,包括在机座导向件上设置的滑块,该滑块用两节连杆与曲轴或偏心轴结合,以及与机座上安装的筒形平衡器相连接;在机座上布置的电动机用柔性传动装置与在上述的转轴上刚性地固定的飞轮连接,还有滑块的上工作位置的限制器。另外,锻压机包括在机座上安装的锻压机的无联轴节致动装置,无联轴节装置控制用的工具,以及与两节连杆铰链连接的摇臂形传动装置(德国专利No.561059,1934-03-19,IPC B30B1/26)。上述的机械锻压机的缺陷是其可靠性、耐用性和生产能力比较低,其原因在于活塞和活塞杆在锻压机工作时在无联轴节致动装置的气压缸或液压缸里面不断实行往复移动,引起无联轴节装置经常作为空气泵运转,导致气缸活塞及其连杆的密封圈迅速磨损以及机械传动装置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同时每次锻压机滑块实行从极上位置到极下位置的行程时,发生压缩空气(或液体)在启动装置的气缸活塞杆腔中所谓的“挤压”现象,以及这时候在气缸接头和两节连杆的接头处发生力摩擦,造成补充的能量损耗,导致锻压机的生产能力、使用期限下降。另外,锻压机单行程运转条件下,铰链连接的、远凸出机座外廓的悬臂性控制装置气缸的质量,由于在铰接处产生上下交变摆动,加大锻压机曲柄连杆组的连杆节及机座的动力载荷。然后,在转轴转动,压缩空气(或液体)进入气缸活塞的活塞杆腔时,按锻压机致动装置的指令,发生活塞与活塞杆往右移动。我们的试验研究表明这时候连杆带限动器12的上节7和连杆带限动器13的下节8同样往右移动,一直到两限动器12与13互相撞击为止,这样保证连杆运转过程中其节7与节8的刚性位置(上述的部件标号符合上述的专利附图的部件标号)。锻压机在单行程运转时在最高工作制度下的驱动装置动力冲击及振动为每分钟40-50冲击。全部上述的情况大幅度提高机械的所有的部件及配件的动力载荷,导致无联轴节致动装置及全机械锻压机的可靠性、寿命和安全性降低。另外,锻压机在单行程运转时,每次滑块实行行程时,从致动装置的气缸向大气排放压缩空气与油的气悬混合体,影响车间的生态清洁。还已知道另一种机械锻压机,包括在机座导向件上设置的滑块,该滑块用两节连杆与曲轴或偏心轴结合,以及与机座上安装的筒形平衡器相连接,滑块的工作位置限制器,以及在机座上布置的电动机用柔性传动装置与在转轴上刚性地固定的飞轮连接。另外,锻压机包括在机座上安装的锻压机控制无联轴节装置,无联轴节装置控制用的工具,以及与两节连杆铰链连接的摇臂形传动装置(捷克斯洛代克专利No.135097,1969-07-04,IPC B30b)。上述已知的捷克斯洛伐克专利的锻压机的缺陷为其可靠性和耐用性不够大,其原因在于锻压机运转时,曲轴的动力通过连接杆10和带楔形限制器11a的活动推杆11作用于无联轴节致动装置上的楔形活动限动器13,引起控制装置14的楔形限动器13在机座1的导向件里面的偏斜,以及导致传动装置损坏,据我们的试验研究所表明,看起来在滑块从极上位置移动到极下位置过程中,控制装置14的楔形限动器13不能同时往下移动,以便补偿曲轴转动时的曲轴装置的行程大小。其原因为楔形限动器在锻压机机座的导向件里面偏斜而造成其卡住。另外,在无联轴节致动装置的活动楔形限动器往下移动情况下,锻压机单行程运转时,每次启动(每分钟40-50次启动),由于在推杆的楔形限制器和控制装置的楔形限动器之间发生大力冲击,造成超过90dB的高频噪声,会影响操作锻压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不符合规定的机械锻压机操作者的工作安全标准。此外,在上述捷克斯洛伐克专利的机械锻压机的每次滑块行程内也发生媒剂在控制装置的气缸的活塞杆腔里所谓的“压缩”现象,以及在连接杆铰接在活动推杆的铰接处发生力摩擦,其结果造成补充的能量损耗,导致锻压机的生产能力、使用期限下降。已知道与本专利技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机械锻压机,包括在机座的导向件上设置的滑块,该滑块用两节连杆与曲轴或偏心轴结合,与机座上安装的筒形平衡器,以及在其内设置的滑块的上工作位置的弹性限制器相连接,以及在机座上布置的电动机用柔性传动装置与在转轴上刚性地固定的飞轮连接,至少包括一块由外壳和活动衔铁组成的电磁体的锻压机电磁无联轴节致动装置,与两节连杆铰链连接的摇臂形传动装置,以及锻压机控制用的工具(俄罗斯联邦专利No.745705,IPC B30B1/26,1993-09-20;以及英国专利No.1578373,1980-11-05,IPC B30B15/00,B21D22/00,B21D28/00,B21J11/00,B23D15/00)。在该型机械锻压机内规定的滑块结构,由两部分(上与下部分)相互结合可调的部分组成,这样使锻压机使用过程中操作条件恶劣并复杂。另外,该型机械锻压机结构上无联轴节致动装置的电磁体直接在滑块上布置,因为如此它遭受滑块完成板状坯料冷冲压加工工作(冲裁、冲孔、切边、弯曲等)时所发生的全部动力载荷(冲击,振动,震荡,波动),这情况降低锻压机启动装置的可靠性、耐用性和使用期限。此外,按指令在衔铁36的双电磁体与外壳34的线圈35磁性相互作用时,造成锥体与两节连杆的指示器—摇臂47之间的力接触。在该机械锻压机的生产中发生制成无联轴节装置的技术方面的复杂问题,因为需要同时完成多种高度精密的结合操作衔铁36与外壳34外端表面结合;磁芯45与圆盘39的孔40结合;锥体41与摇臂47的锥体孔48结合,这样使锻压机结构复杂化,增加其成本。此外,该锻压机第二型结构根据上述的英国专利设计,在图3、图4上规定衔铁36与外壳34的外端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这时候活动圆盘50的摩擦元件49与锻压机连杆的指示器—摇臂47端面相互作用。我们的试验研究表明在摩擦元件49损坏情况下,在该元件和指示器—摇臂47之间形成间隙,两节连杆的各节就不能继续被力支承在所需要的状态,这样在锻压机运转过程中会造成事故情况。总结所说的,根据俄罗斯联邦专利No.754705和根据英国专利No.1578373设计的两种锻压机的无联轴节电磁致动装置均无法在妥当程度上符合机械锻压机使用条件及操作安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锻压机,为提高锻压机的可靠性、耐用性与生产能力,延长其使用期限,完善锻压机的使用生态清洁及提高其操作安全标准。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型锻压机包括在机座的导向件上设置的滑块,该滑块用两节连杆与跟曲轴或偏心轴结合,以及与机座上安装的筒形平衡器以及位于其中的滑块的上工作位置的弹性限制器相连接,以及在机座上布置的电动机用柔性传动装置与在转轴上刚性地固定的飞轮连接,至少包括一块由外壳和活动衔铁组成的电磁体的锻压机电磁无联轴节致动装置,与两节连杆铰链连接的摇臂形传动装置,以及锻压机控制用的工具。根据本专利技术,锻压机的无联轴节致动装置的电磁体中的活动衔铁制成为双臂杠杆形式,安装为使其可在锻压机机座上固定的轴上转动,并且位于锻压机机座外壁一边的杠杆衔铁的一条臂安装为使其可以通过活动的弹簧加压可调节的、带平台的磁芯与电磁体结合,而杠杆衔铁的另一条臂使用活动连接与传动装置的摇臂的外端相结合。优选地,滑块的原始的上位置限制器制成为在平衡器的气缸活塞上的腔中从活塞凸出的活塞杆的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压机,包括在机座的导向件上设置的滑块,该滑块通过两节连杆与曲轴或偏心轴结合,以及与机座上安装的筒形平衡器以及位于其中的滑块的上工作位置的弹性限制器相连接,以及在机座上布置的电动机通过柔性传动装置与在转轴上刚性地固定的飞轮连接,至少包括一块由外壳和活动衔铁组成的电磁体的锻压机启动电磁无联轴节致动装置,与两节连杆铰链连接的摇臂形传动装置,以及锻压机控制用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本锻压机的无联轴节致动装置的电磁体中的活动衔铁制成为双臂杠杆形式,安装为使其可在锻压机机座上固定的轴上转动,并且位于锻压机机座外壁一边的杠杆衔铁的一条臂安装为使其可以通过活动可调弹簧加压可调节的、带平台的磁芯与电磁体结合,而杠杆衔铁的另一条臂使用活动连接与传动装置摇臂的外端相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拉津科夫维克托亚历山德罗维奇科热夫尼科夫
申请(专利权)人: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拉津科夫维克托亚历山德罗维奇科热夫尼科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RU[俄罗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5年01月11日 09:23
    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合称是利用锻压机械的锤头砧块冲头或通过模具对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