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使装置的运转效率提高并降低成形品单位重量的设备成本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第一筒体(1),其构成压缩被压缩物的压缩室,且形成有供给上述被压缩物(S)的开口;推动轴(10),其可自由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筒体(1)内,且压缩并固化上述被压缩物(S);驱动单元(40),其驱动该推动轴(10);第二筒体(20),其与上述第一筒体(1)同轴且串联设置;受压部件,其设置于该第二筒体内(20)内,且具有与上述推动轴(10)的前端面相对置的受压面,另外,上述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0)可沿轴向相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块制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对由各种研磨加工等产生的研磨淤渣进行压缩固化,由此来制造压块的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各种磨床等的研磨装置来加工金属,例如铁类金属时,会产生含有粉末状等的切屑的研磨淤渣。该研磨淤渣不仅含有水、油以及铁分而且其大小也细小,所以其为既易于氧化又难以处理的工业废物,并希望尽可能将其压缩从而进行循环利用。因此,一般通过压缩机将研磨淤渣压缩来形成高密度的固体物。作为这种压缩机,可以采用具有如下构成的装置,即该装置包括构成容纳被压缩物(研磨淤渣)的压缩室的筒体;将被压缩物向上述筒体一端部侧加压的加压机构;开闭上述筒体的一端部侧开口的门机构。该压缩机构成为将从设置在上述筒体上方的漏斗投入的研磨淤渣通过螺旋输送机运送到压缩室内,并通过构成加压机构的液压缸,对运送来的研磨淤渣进行压缩并固化后,通过门机构将上述开口打开,将被固化的研磨淤渣(压块)排出到压缩室的外部。上述压缩机中的门机构具有与上述筒体的一端部侧的端面压接并关闭该筒体的开口的门部件;使该门部件升降移动至关闭上述开口的第一位置与打开该开口的第二位置的驱动单元。而且,上述门部件在其与上述筒体的端面持续密接的状态下,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升降移动。当通过这种压缩机压缩研磨淤渣时,由加压机构对研磨淤渣施加的压力超过40吨,作用在构成压缩室的筒体上的力有时超过100Mpa。因此,当门部件上升时,通过由该固体物的回弹引起的剩余压力,而在该固体物和与该固体物接触的该门部件之间作用较强的摩擦力。由此,可能发生该门部件的移动恶化而引起该门部件的动作不良的情况。作为其对策,公开了下述压缩机(参照JP特开平10-211599号公报),即将构成压缩室的筒体形成为内外双层结构,通过使内侧的筒体略微后退来将固体物从门部件稍微分离开,由此减小作用在该固体物与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然而,在上述公报所述的压缩机中,可以通过使内侧筒体后退来在门部件的压接面与该筒体之间形成环形间隙,然而在反复进行成形作业期间,该间隙可能被研磨淤渣堵塞。如这样,当研磨淤渣堵塞了上述间隙时,门部件将无法开闭,因而不得不强制进行清扫作业,从而使运转效率降低,所以上述压缩机作为门剩余压力的对策还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往相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其不需要进行以往的门开闭操作,就可以使装置的运转效率提高并降低成形品单位重量的设备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压块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其构成压缩被压缩物的压缩室,且形成有供给上述被压缩物的开口;推动轴,其可自由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筒体内,且压缩并固化上述被压缩物;驱动单元,其驱动该推动轴;第二筒体,其与上述第一筒体同轴且串联设置;受压部件,其设置于该第二筒体内,且具有与上述推动轴的前端面相对置的受压面,另外,上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可沿轴向相对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压块制造装置中,由于构成压缩被压缩物的压缩室的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被同轴并串联设置,并且构成为可沿轴方向相对移动,所以无需采用以往装置中所需的门部件,就可以将压块从压缩室排出。也就是,在压缩并固化被压缩物后,使上述第一筒体与上述第二筒体相对移动,而在两筒体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可从该间隙排出压块。而且,通过省略以往装置中所需的门部件,可以消除由门剩余压力引起的运转效率降低等的问题。并且,通过不需要进行用于排出压块的门机构的开闭操作,可以大幅度降低制造一个成形品所需时间(在以往装置中需要25秒左右,而在本专利技术中为18~19秒,可以缩短5~6秒)。优选为,上述受压部件由排出器构成,该排出器可自由滑动地设置在第二筒体内,且在对上述被压缩物进行压缩操作时可后退,上述压块制造装置还包括可将该排出器向上述推动轴方向按压的按压机构。该场合下,可以由推动轴的前端面、第二筒体的内壁面以及排出器的前端面构成压缩室,并由研磨淤渣等被压缩物形成压块。而且,当上述推动轴后退动作时,通过推动轴在第二筒体内成形的压块,可以通过与按压机构连接的排出器从上述第二筒体自动地压出。作为上述按压机构,可以采用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设置于上述排出器的、与面向上述推动轴侧相反的一侧,且对该排出器施加朝向上述推动轴的方向的力。在作为按压机构采用弹性部件时,由于不需要用于压出压块的驱动源,所以既可以简化装置又可以降低设备成本。优选为,具有可使上述推动轴与第一筒体结合的结合单元,且作为该结合单元可以采用下述单元,该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一筒体且可向该第一筒体内突出的突出件;形成于上述推动轴的外周面,且具有可嵌合上述突出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大小的凹部。并且,优选为,具有对上述第一筒体施加朝向上述第二筒体的方向的力的施力单元,作为该施力单元可以采用下述单元,该单元包括螺旋弹簧,其卷绕在与上述第一筒体的轴平行地配置的杆上;臂,其一端部固定于上述第一筒体,而另一侧端部可自由滑动地安装于上述杆。通过设置上述结合单元以及施力单元,与推动轴的动作连动地使第一筒体远离第二筒体,而且使第一筒体在排出压块后可以自动地恢复到原位,因此不仅可以省略第一筒体1用的驱动机构,还可以简化装置。而且,优选为,上述驱动单元为螺杆机构部,该机构部将动作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可自由进退地驱动上述推动轴。如果作为加压机构采用滚珠螺杆机构部,则可以使推动轴动作的速度高于液压缸,并可以进一步缩短循环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块制造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说明图。图2是图1所示的压块制造装置的侧视说明图。图3是图1所示的压块制造装置的俯视说明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结合单元的一个例子的放大说明图。图5是图1所示的压块制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且表示在位于原位置的第一筒体内供给有被压缩物的状态。图6是图1所示的压块制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且表示使推动轴前进而开始被压缩物的压缩工序的状态。图7是图1所示的压块制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且表示被压缩物的压缩结束而制造了压块的状态。图8是图1所示的压块制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且表示推动轴与第一筒体后退的同时,通过排出器将压块排出的状态。图9是图1所示的压块制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且表示压块由于自重而下落的状态。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块制造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视说明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块制造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俯视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压块制造装置的实施方式作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块制造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说明图,如该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压块制造装置(以下,简称为装置),具有第一筒体1,其构成对研磨淤渣等各种金属粉末和淤泥等的被压缩物S(参照图5)进行压缩的压缩室;推动轴10,其压缩并固化上述被压缩物S;滚珠螺杆机构部40,其为驱动该推动轴10的驱动单元。在上述第一筒体1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开口(未图示),该开口用于供给投入到配置于装置上方的漏斗内的上述被压缩物S。被压缩物S通过设置于上述漏斗下部的螺旋输送机等按规定量,经由上述开口被供给到第一筒体1内,但是作为这种被压缩物S的存积以及定量输送机构,可以采用一直以来公知的装置(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另外,上述开口不局限于设置在筒体的周壁上,例如也可以设置在筒体的端部等其他部位上。推动轴10被可自由滑动地设置于上述第一筒体1内,并被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块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其构成压缩被压缩物的压缩室,且形成有供给上述被压缩物的开口;推动轴,其可自由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筒体内,且压缩并固化上述被压缩物;驱动单元,其驱动该推动轴;第二筒体,其与上述第一筒体同轴且串联设置;受压部件,其设置于该第二筒体内,且具有与上述推动轴的前端面相对置的受压面,另外,上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可沿轴向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光马,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