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该装置用于构建新建架空输电线路跨越原有电力线路的跨越架,其改进之处在于,跨越架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塔根、中间节和塔头;该装置包括:顶升架、控制装置、收放绳机构和动力源;收放绳机构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塔头和中间节两侧的两层拉线,拉线与收放绳机构之间分别设有转向滑车和拉力传感器;顶升架、同步控制装置和收放绳机构分别与动力源连接。和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采用倒装组立的方式,减少了高空作业量,安全性高;采用液压顶升中间节的组立方式,组塔施工效率高,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跨越架在组立及组立完成后始终与水平面垂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该装置用于构建新建架空输电线路跨越原有电力线路的跨越架,其改进之处在于,跨越架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塔根、中间节和塔头;该装置包括:顶升架、控制装置、收放绳机构和动力源;收放绳机构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塔头和中间节两侧的两层拉线,拉线与收放绳机构之间分别设有转向滑车和拉力传感器;顶升架、同步控制装置和收放绳机构分别与动力源连接。和现有技术比,本技术提供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采用倒装组立的方式,减少了高空作业量,安全性高;采用液压顶升中间节的组立方式,组塔施工效率高,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跨越架在组立及组立完成后始终与水平面垂直。【专利说明】一种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电网也得到迅速发展,电网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全国已经形成了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6个跨省的大型区域电网,并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长距离输电电网网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电网建设继往开来的重要5年,一大批重大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其中,海南联网、呼辽直流、新疆与西北联网以及特高压交、直流等一批高等级、长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已建成投产,开启了我国大电网时代,促进了跨区电力交换能力的增强。2009年底全国跨区电力交换能力超过2500万千瓦,全年跨区交易电量达到1213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51.1%。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到2010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达到43万公里,变电容量19.6亿千伏安,分别是“十五”末的1.7倍和2.4倍,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201亿元,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2817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2507千米。2011年1-9月,全国跨区送电量完成1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6% ;全国跨省输出电量47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目前电网建设已成为我国电力建设的主要方向,电网建设前景诱人。“十二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规模持续扩张,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随着新建架空输电线路的增多,新建架空输电线路跨越原有电力线路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原有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需要跨越电力线路的防护装置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护装置有多种,如:轻型钢管跨越架、窗式跨越架等;这些跨越架组立多采用自下而上的组立方法,这种组立方法繁琐、不能保证与水平面垂直,且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构建新建架空输电线路跨越原有电力线路的跨越架,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跨越架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塔根、中间节和塔头;所述装置包括:顶升架、控制装置、收放绳机构和动力源;所述收放绳机构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塔头和中间节两侧的两层拉线,所述拉线与收放绳机构之间分别设有转向滑车和拉力传感器;所述顶升架、同步控制装置和收放绳机构分别与动力源连接。其中,所述跨越架竖直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顶升架设置在所述塔根处。其中,所述同步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子与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信号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收放绳机构和动力源连接。其中,所述收放绳机构包括:卷筒、拉线张力控制信号线、比例调速阀和液压马达;所述收放绳机构通过油管和所述动力源连接。其中,所述收放绳机构的比例调速阀与所述同步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子连接。其中,所述顶升架包括通过油管与所述动力源连接的顶升液压缸。其中,所述动力源包括:发动机、液压泵、油箱和集成块。其中,所述集成块设有溢流阀、换向阀和比例调速阀。其中,所述动力源的比例调速阀与所述同步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子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的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采用倒装组立的方式,减少了高空作业量,安全性高。2、本技术提供的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采用液压顶升中间节的组立方式,组塔施工效率高,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3、本技术提供的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采用同步控制的组立方式,可保证跨越架各拉线张力一致进而保证跨越架在组立过程及组装完成后始终与与水平面垂直。4、本技术提供的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同步控制装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收放绳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动力源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顶升架示意图;其中:1、底座;2、塔根;3、顶升架;4、中间节;5、塔头;6、拉线;7、转向滑车;8、拉力传感器;9、顶升液压缸;10、同步控制装置;11、收放绳机构;12、动力源;13、卷筒;14、油管;15、拉线张力控制信号线;16、油管;17、比例调速阀;18、液压马达;19、发动机;20、液压泵;21、溢流阀;22、换向阀;23、比例调速阀;24、油箱;25、集成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构建组立式跨越架的装置为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跨越架竖直设置在水平底座I上,包括:塔根2、中间节4和塔头5 ;顶升架3围绕塔根2设置;与顶升架3位于同一平面上设有同步控制装置10、收放绳机构11和动力源12 ;跨越架的塔头5和中间节4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两层拉线6,拉线6与收放绳机构11之间设有转向滑车7和拉力传感器8 ;顶升架3、同步控制装置10和收放绳机构11分别与动力源12连接。其中,如图2所示,同步控制装置10的信号输入端子与拉力传感器8连接,信号输出端子分别与收放绳机构11和动力源12连接。其中,如图3所示,收放绳机构11包括:卷筒13、拉线张力控制信号线15、比例调速阀17和液压马达18 ;收放绳机构11通过油管16和动力源12连接;比例调速阀17与同步控制装置10的信号输出端子连接。其中,如图5所示,顶升架3的顶升液压缸9通过油管14与动力源12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动力源12包括:发动机19、液压泵20、油箱24和集成块25 ;集成块25上设有溢流阀21、换向阀22和比例调速阀23 ;比例调速阀23与同步控制装置10的信号输出端子连接。具体实施包括下述步骤:1、将底座I置于坚实平坦地面上并调平;2、将塔头5、中间节4和塔根2在地面水平组装好,用起重设备将组装好的跨越架吊起,放入已安装好的底座I上;3、将上层拉线6的上端设置在塔头5处,其下端与收放绳机构11之间设有转向滑车7和拉力传感器8 ;4、用起重设备将顶升架3吊起并组装,将同步控制装置10分别与收放绳机构11和动力源12连接;将拉力传感器8的信号输出端与同步控制装置10的拉力传感器信号输入端子连接,将同步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谦,夏拥军,胡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送变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