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简介: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炭防治稻油轮作模式农田区域磷流失的方法。该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是在水稻、油菜轮作区常规施肥量基础上,通过减施一定量的化肥,并配施一定量的生物炭可达到有效防治该农田区域磷流失的目的,其中化肥减施量为作物化肥需求量的二分之一,水稻每亩添加2250kg生物炭,油菜每亩添加4500kg生物炭,所用的生物炭是采用地上部分玉米秸秆,经过热解炭化制备而成,该方法经过验证,可以达到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水稻田面水总磷含量,在减施化肥的情况下不会造成水稻、油菜减产,具有较高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并值得推广。
专利技术说明:
技术领域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利用生物炭防治稻油轮作模式农田区域磷流失的方法。背景技术磷元素既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又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农田磷流失已成为引起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超,张桃林,吴蔚东.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3):344-348),农田地表径流总磷流失主要发生在降雨集中的6-8月份,即水稻种植季节(刘红江,郑建初,陈留根等.秸秆还田对农田周年地表径流氮、磷、钾流失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6):1031-1036),因此,防治水旱轮作模式下农田区域磷的流失问题,对防控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秸秆制备成生物炭,并将生物炭还田的模式,在改善土壤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王萌萌,周启星.生物炭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机制研究[J].环境化学,2013,32(5):768-780),盖霞普等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表明,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能有效降低土壤无机氮素的淋失风险(盖霞普,刘宏斌,翟丽梅等.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2:310-318)。除制备成生物炭外,秸秆还可直接还田,大量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还可以降低农田磷流失(劳秀荣,吴子一,高燕春.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2):49-52)。提出一种利用生物炭防治稻油轮作农田区域磷流失的方法,尤其是利用玉米秸秆制备的生物炭防治稻油轮作农田区域磷流失的方法,对增加稻油作物产量及降低水稻农田面源磷流失风险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当地合理利用玉米秸秆提供一种指导方案,并为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专利技术内容针对防治稻油轮作农田区域磷流失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炭防治稻油轮作农田区域磷流失的方法,该方法在原有的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基础上,在施肥阶段,减少化肥施入量,并配施一定量的生物炭,可以降低农田区域的磷流失,为保护稻油轮作农田区域环境发挥巨大作用,其中的生物炭是采用玉米秸秆作为原材料制作。为了实现降低稻油轮作农田区域磷流失的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首先测绘水稻、油菜轮作区农田耕种面积和分布情况;根据水稻、油菜农作物的常规化肥每亩施用量,利用已经测绘的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区域的分布情况和耕种面积数据,计算水稻、油菜农作物常规化肥的理论总施用量,按常规化肥总施用量的50%标准购置化肥备用,化肥品种分别为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6%)、硫酸钾(K2O≥50%);加工制备生物炭,生物炭由地上部分的玉米秸秆热解炭化制成,玉米秸秆经过水洗、烘干、粉碎后,装入坩埚中,加盖密封,置于马弗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