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简介: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浪费水资源的问题。一种雨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池、第二水池和第三水池,所述第一水池内设有沉砂机构,所述沉砂机构连通有雨污水进水管和第一水池,所述第一水池还连通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水池连通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三水池连通有第二过滤器和自来水管,所述第三水池和自来水管之间还设有浮球阀;所述第二水池内设有石英砂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器为活性炭过滤,第二过滤器为消毒杀菌过滤,所述第三水池为存储可再次被利用的水的净水池。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可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专利技术说明: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背景技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稀少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如何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课题。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通常是利用多个水池进行多级处理实现的。但是这样的技术会导致占地面积较大,一般需要5个以上的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成本高。并且现在市面上的污水处理池需要水泵带动污水流动,这样就使得一旦水泵损坏,便不能很好的工作。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较低,不需要水泵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池、第二水池和第三水池,所述第一水池内设有沉砂机构,所述沉砂机构连通有雨污水进水管和第一水池,所述第一水池还连通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水池连通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三水池连通有第二过滤器和自来水管,所述第三水池和自来水管之间还设有浮球阀;所述第二水池内设有石英砂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器为活性炭过滤,第二过滤器为消毒杀菌过滤,所述第三水池为存储可再次被利用的水的净水池,所述第二水池的进水口位于石英砂过滤机构的下方,第二过滤器位于石英砂过滤机构的上方。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滤器也位于石英砂过滤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器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位于石英砂过滤机构的下方,作为第二水池的进水口。具体地,所述沉砂机构包括沉砂桶,所述沉砂桶的桶壁上方设有滤孔,使得较大的颗粒不能通过,而水可以通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池连接有用于将第一水池内的水排到雨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的外部的排水系统。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池也连接有用于将第二水池内的水排到雨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的外部的排水系统。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水池紧邻顶部的侧壁上设有溢水管,使得第三水池多余的水可以流向其他装置存放起来。进一步地,所述沉砂桶与第一水池之间还设有滤板。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皆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外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过滤管一端的管口连接有第一滤网,所述过滤管两端还外套有带网螺帽,所述带网螺帽包括螺帽及固定在螺帽上的第二滤网;两个带网螺帽之间的过滤管上还套有两个用于在安装过程中使得过滤管位置稳固的夹紧螺帽;所述过滤管内设有过滤材料。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水池、第二水池皆与第一过滤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水池、第三水池皆与第二过滤器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实现了雨污水的循环再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不需要水泵便可实现污水向下一级流动,避免水泵损坏,整个系统停止工作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分别作为二级过滤和四级过滤的存在,使得只需要三个水池即可实现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减少了占地面积和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