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针刺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间设有接口,所述负压吸管的前端设有接头,所述负压吸管内腔设有胶塞穿刺针,所述胶塞穿刺针的一半在负压吸管的内腔胶塞穿刺针的另一半设在套筒的内腔,所述套筒的内腔中部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穿刺端贯穿限位结构,所述穿刺端的一端延伸出套筒的外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活塞和连接座。用于软组织松解、减压时,针刺部位准确、灵活且刺激量大,极易控制针刺的方向及深浅度,且避免多次进针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可进行渗出液等的抽吸,从而提高肌纤维炎等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
专利技术说明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针刺装置。背景技术局部肌纤维组织经常承受体位性负荷而极度紧张、疲劳从而引发姿势性损伤,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纤维化变性,导致微小的撕裂性损伤,频发加重致纤维样组织增多、肌紧张,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导致肌纤维组织内微血管反应区周围出现炎性疼痛;微循环血流调节能力降低从而继发局部肌肉缺氧或能量代谢缺乏;无菌性炎症,组织充血水肿,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长期反复致渗出无沉积,疤痕形成,肌挛缩。因此所谓肌肉劳损,或称肌纤维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发病机理,都类似轻度的筋膜间室综合征,据此,同样需要减压、松解。临床疼痛科、康复科、骨科都已普遍应用针刺疗法,但软组织内水肿瘀血,需要机体自身吸收,若渗出液量多则明显影响预后效果,而软组织间隙瘀血的临床病例相当常见。临床普遍应用多次穿刺松解、挤压、拔罐,甚至刺血来叠加疗效,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负担,明显降低治疗及愈后效果。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针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针刺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端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间设有接口,所述接口处安装有负压吸管,所述负压吸管的前端设有接头,所述负压吸管通过接头和接口抽插连接,所述负压吸管内腔设有胶塞穿刺针,且内腔胶塞穿刺针延伸至套筒的内腔,所述套筒的内腔中部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内部穿插有穿刺端,所述穿刺端的一端延伸出套筒的外侧,所述穿刺端的另一端插入胶塞穿刺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活塞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置于胶塞穿刺针和穿刺端的连接处,所述活塞置于套筒的内腔,且活塞与连接座的中间形成密闭空腔。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弹簧和连接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于套筒连接座顶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座。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圈。优选的,所述穿刺端的两端均设有宽口平刃。优选的,所述宽口平刃的外部设有保护套。优选的,所述接口与接头连接处设有防漏气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治疗针刺装置用于软组织松解、减压时,针刺部位准确、灵活且刺激量大,极易控制针刺的方向及深浅度,且避免多次进针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可进行渗出液等的抽吸、药液的注射等操作,从而提高肌纤维炎等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的负压吸管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的穿刺端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的弹簧结构图。图中:1套筒、2宽口平刃、3限位结构、31活塞、32弹簧、33连接座、4防漏气垫、5穿刺端、6底座、7接口、8胶塞穿刺针、9负压吸管、91接头、10防滑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