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5735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输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及两扁平线缆,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两端子组及一盖体。两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盖体装设于绝缘本体,且盖体遮蔽两端子组的一端。两扁平线缆均具有一内置部与一裸露部,且每一扁平线缆的内置部抵接于对应的一个端子组且容置于绝缘本体与盖体所包围的空间内,而两扁平线缆的裸露部显露于盖体之外,且上述两裸露部的至少一者经翻折而使两裸露部彼此叠置。藉此,提供一种有效降低线缆占用宽度的传输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传输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及两扁平线缆,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两端子组及一盖体。两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盖体装设于绝缘本体,且盖体遮蔽两端子组的一端。两扁平线缆均具有一内置部与一裸露部,且每一扁平线缆的内置部抵接于对应的一个端子组且容置于绝缘本体与盖体所包围的空间内,而两扁平线缆的裸露部显露于盖体之外,且上述两裸露部的至少一者经翻折而使两裸露部彼此叠置。藉此,提供一种有效降低线缆占用宽度的传输装置。【专利说明】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装设于电连接器之线缆相互叠置的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微小化已成为现今的发展趋势,而应用在电子产品上的传输装置同样也面临到相同之问题。习用的传输装置包含有电连接器与连接于电连接器的传输线缆,而当电连接器所连接的传输线缆呈扁平状且数量为两条以上时,这些传输线缆将大致以并排于同平面的构造呈现。然而,习用的传输装置由于其传输线缆采用并排于同平面之构造,使得传输线缆所占用的宽度过大,进而不利于传输装置的微小化。因此,急需一种传输装置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装置,该传输装置能有效降低线缆所占用的览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及两扁平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两端子组及一盖体,所述两端子组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盖体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盖体遮蔽所述两端子组的一端;两扁平线缆,所述两扁平线缆各具有一内置部与一裸露部,每一所述扁平线缆的所述内置部抵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端子组且容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盖体所包围的空间内,而所述两扁平线缆的所述裸露部显露于所述盖体之外,且所述两裸露部的至少一者经翻折而使所述两裸露部彼此叠置。较佳地,所述绝缘本体呈长型,且所述两端子组大致沿所述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较佳地,每一所述端子组具有数个导电端子,并且每一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部形成一插接部,而每一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部则弯折形成一连接部,所述两端子组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背面,以分别抵接于所述两扁平线缆,且每一所述端子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自所述插接部朝向所述连接部方向呈渐缩状,而每一所述扁平线缆的宽度大致对应于该扁平线缆所抵触的所述端子组之连接部排列方向上的距离。较佳地,所述绝缘本体的背面形成有多个凸块,所述两端子组可分离地插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两端子组抵接于所述两扁平线缆的部位被所有所述凸块所分隔。较佳地,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两定位部,而每一所述扁平线缆形成有一卡合部,每一所述卡合部对应于一个所述定位部,且每一所述卡合部嵌合于一个所述定位部,以限定所述两扁平线缆与所述两端子组的相对位置。较佳地,所述两扁平线缆各具有数个线路,且每一所述扁平线缆的线路呈等间距排列。较佳地,所述两扁平线缆为两软性扁平排线。较佳地,每一所述扁平线缆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端子组热熔焊接而彼此固定。较佳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裸露部彼此叠置部位的一侧缘相互对齐。较佳地,其特征在于,经翻折的所述裸露部是沿该裸露部上的至少两折线而翻折叠置于另一裸露部,且所述两折线彼此平行。较佳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扁平线缆于彼此叠置的裸露部末端处各设有一导电部,且每一所述导电部显露于所述两裸露部彼此远离的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传输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及两扁平线缆,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两端子组及一盖体,两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盖体装设于绝缘本体,且盖体遮蔽两端子组的一端;两扁平线缆均具有一内置部与一裸露部,每一扁平线缆的内置部抵接于对应的一个端子组且容置于绝缘本体与盖体所包围的空间内,而两扁平线缆的裸露部显露于盖体之外,且两裸露部的至少一者经翻折而使两裸露部彼此叠置,藉以令本技术的传输装置的扁平线缆所占用之宽度大幅地下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传输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立体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3之端子组装设于绝缘本体且拆除盖体后的示意图。图6为图3之端子组与扁平线缆均装设于绝缘本体且拆除盖体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传输装置100包括一电连接器1(如:SATA连接器)与两扁平线缆2、2’,而两扁平线缆2、2’的一端连接于电连接器I。以下将分别就电连接器I与扁平线缆2、2’的构造作一说明,并适时介绍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请参阅图2至图4,并请于说明组件间连接关系时参酌图5和图6,电连接器I包含一绝缘本体11、两端子组12、12’及一盖体13。其中,绝缘本体11呈长型并定义有一长度方向L、一厚度方向T及一宽度方向W。绝缘本体11的正面用以对接于一配对连接器(图中未示),而绝缘本体11的背面则形成多个凸块111及两定位部112。再者,绝缘本体11形成有数个沿宽度方向W且自绝缘本体11的正面贯穿至背面的端子容置槽113。更详细地说,凸块111沿长度方向L排成一列且大致区分为两群组,上述两群组之凸块111相隔有一第一距离H1。该每一定位部112对应地设置于该一个群组之凸块111旁,进一步地说,每一定位部包含有截面大致呈U字形的两槽状块体1121,每一定位部112的两槽状块体1121位于该定位部112所对应之该群组之凸块111的相反两侧,且每一定位部112的两槽状块体1121之缺口彼此相向。也就是说,该两槽状块体1121所对应的该群组之凸块111大致位于该两槽状块体1121的缺口之间。再者,于宽度方向W上,每一槽状块体1121的尺寸大于该槽状块体1121所对应之凸块111尺寸,亦即每一槽状块体1121相较于凸块111会比较突出于绝缘本体11的背面,以藉由每一槽状块体1121与每一^^合部25、25’的配合来导引两扁平线缆2、2’与绝缘本体11的对位。每一端子容置槽113穿出绝缘本体11背面的部位形成有一开孔1131,若干开孔1131沿长度方向L排成一列且大致区分为两群组,上述两群组之开孔1131相隔有一第二距离H2,且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该每一群组之开孔1131与该一个群组之凸块111呈相对应设置,进一步地说,任一群组之开孔1131及该群组之开孔1131所对应的一群组之凸块111分别位于绝缘本体11背面的相反两侧部位。再者,于长度方向L上,任一群组之开孔1131的总距离大于该群组之开孔1131所对应之该群组凸块111的总距离。每一端子组12、12’具有数个导电端子121、121’,并且每一导电端子121、121’的一端部形成一插接部1211、1211’,而每一导电端子121、121’的另一端部则大致垂直地弯折形成一连接部1212、1212’。其中,该每一端子组12、12’的插接部1211、1211’经由上述对应的一个群组之开孔1131而可分离地插设于端子容置槽113中,且该两端子组12、12’的连接部1212、1212’位于绝缘本体11的背面。该每一端子组12、12’的连接部1212、1212’末端定位于对应的一个群组之凸块111,以使任两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两端子组及一盖体,所述两端子组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盖体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盖体遮蔽所述两端子组的一端;以及两扁平线缆,所述两扁平线缆各具有一内置部与一裸露部,每一所述扁平线缆的所述内置部抵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端子组且容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盖体所包围的空间内,而所述两扁平线缆的所述裸露部显露于所述盖体之外,且所述两裸露部的至少一者经翻折而使所述两裸露部彼此叠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愉胜
申请(专利权)人: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