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放电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2699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放电灯。车辆用放电灯利用直流点灯方式发光,具有:外管(18),其安装在插座(17)上;发光管(19),其配置于外管的内部,由发光部(20)和位于间隔着发光部的相对侧且与发光部相连续地设置的一对细管部(21、22)构成;阴极侧电极(23)和阳极侧电极(24),其配置于发光管的内部;以及两根引线(26、28),它们分别与阴极侧电极和阳极侧电极连接,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外管的内部,在外管内部的位于发光管外侧的空间中填充负压的惰性气体,在位于发光管的阳极侧的细管部的外周面上,涂敷金属膜(25)或金属氧化膜(25)、或卷绕金属线(25),在启动时向阳极侧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高压脉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 及一种车辆用放电灯,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在启动时向阳极侧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高压脉冲而使启动电压降低,从而实现起动电路等的小型化等的

技术介绍
由于车辆用前照灯与通常的照明灯不同,需要精密的配光控制,因此要求发光形状均勻且形成棒状,并且明暗比高。由于白炽灯及卤素灯的灯丝具有上述特征,因此广泛地用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光源。另一方面,在使用放电灯作为光源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具有下述优点,S卩,由于放电灯与白炽灯及商素灯相比光量较大,因此可以实现亮度提高,另外,与白炽灯及商素灯相比寿命较长。由于如上所述,放电灯与白炽灯及卤素灯相比亮度高且寿命长,因此近年来,具有放电灯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前照灯逐渐普及。一般地,放电灯的发光管配置于以保护该发光管且使温度稳定等为目的而形成的外管的内部,该发光管保持一对电极,且内部封入惰性气体等气体。发光管由发光部和一对细管部形成,该发光部在内部进行放电,该一对细管部隔着该发光部而设置在相对侧。发光部是在进行放电时产生电弧的部分,形成为直径与细管部的直径相比更大。在放电灯中,通过向电极施加高压脉冲,使发光管的发光部进行放电,从而开始点灯。在该放电灯中,作为点灯方式具有交流点灯方式和直流点灯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直流点灯方式的放电灯中,一对电极分别形成阴极侧电极和阳极侧电极。由于直流点灯方式的放电灯没有电极极性的切换,因此,可以针对阴极侧电极和阳极侧电极的各自的负载进行专门设计,与交流点灯方式的放电灯相比,具有可以减轻电极负载等的优点。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502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用作为车辆用灯具的光源的车辆用放电灯,与普通照明用的放电灯相比,必须确保启动的可靠性(100%的启动性)及启动后的上升特性的快速性,为了实现上升特性的快速化,而在提高刚点灯之后(刚启动之后)的电力的基础上,要提高所封入的惰性气体的压力。但是,如果提高惰性气体的压力以实现上升特性的快速化,则车辆用放电灯在启动时的启动电压变高,可能损害启动的可靠性。另外,为了提高启动电压而招致用于向放电灯施加启动电压的启动电路的大型化,制造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放电灯的课题在于,实现在启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进行启动的可靠性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车辆用放电灯利用直流点灯方式发光,其具有外管,其安装在插座上;发光管,其配置于前述外管的内部,由发光部和一对细管部形成,该一对细管部位于隔着该发光部的相对侧,与前述发光部相连续地设置;阴极侧电极和阳极侧电极,其配置于前述发光管的内部;以及两根引线,它们分别与前述阴极侧电极和前 述阳极侧电极连接,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前述外管的内部,在前述外管内部的位于前述发光管外侧的空间中,填充负压的惰性气体,在位于前述发光管的阳极侧的细管部的外周面上,涂敷金属膜或金属氧化膜、或者卷绕金属线,在启动时向前述阳极侧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高压脉冲。由此,在车辆用放电灯中,向阳极侧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高压脉冲而进行启动。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放电灯为利用直流点灯方式发光的车辆用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具有外管,其安装在插座上;发光管,其配置于前述外管的内部,由发光部和一对细管部形成,该一对细管部位于隔着该发光部的相对侧,与前述发光部相连续地设置;阴极侧电极和阳极侧电极,其配置于前述发光管的内部;以及两根引线,它们分别与前述阴极侧电极和前述阳极侧电极连接,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前述外管的内部,在前述外管内部的位于前述发光管外侧的空间中,填充负压的惰性气体,在位于前述发光管的阳极侧的细管部的外周面上,涂敷金属膜或金属氧化膜、或者卷绕金属线,在启动时向前述阳极侧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高压脉冲。由此,可以使启动时的启动电压降低,可以实现在启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进行启动的可靠性及制造成本降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作为前述阳极侧电极,使用添加有氧化钍的钨。由此,在启动时向阳极侧电极施加高压脉冲时,与电子释放相伴的损耗减小,抑制阳极侧电极的温度上升,并且抑制阳极侧电极的熔损,因此,可以实现放电灯的长寿命化及发光效率的提高。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中,使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在与连结前述一对细管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内径小于或等于3mm。由此,由于阳极侧电极及阴极侧电极与发光部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较小,所以可以实现启动电压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与图2及图3 —起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放电灯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图,本图是车辆用前照灯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将局部形成剖面而表示的放电灯的放大侧视图。图3是表示局部的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放电灯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车辆用放电灯收容于车辆用前照灯中。车辆用前照灯1配置为,安装于车体前端部的左右两端部。车辆用前照灯1如图1所示,具有灯具壳体2,其具有向前方开口的凹部;以及罩体3,其闭塞该灯具壳体2的开口面,由灯具壳体2和罩体3构成灯具外框。灯具外框4的内部空间形成灯室5。在灯具壳体2的后端部形成前后贯穿的插入孔2a,该插入孔2a由后罩6闭塞。在灯具壳体2的下端部形成上下贯穿的配置孔2b。在灯室5中, 反射镜7可自由倾斜移动地被未图示的光轴调整机构支撑。在反射镜7的后端部形成有前后贯穿的安装孔7a。放电灯(车辆用放电灯)8以水平的状态安装在反射镜7的安装孔7a上。在灯具壳体2的配置孔2b中安装有放电灯点灯装置9。放电灯点灯装置9是在箱体10的内部收容未图示的点灯电路而形成的。在箱体10的外周面上设置输入侧连接器 11,在箱体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输出侧连接器12。输入侧连接器11利用未图示的连接线与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电路连接。输出侧连接器12经由供电线13与起动装置14连接,该起动装置14的连接器14a 与放电灯8的后述插座连接。放电灯8的点灯(启动)如下所示进行,即,利用放电灯点灯装置9的点灯电路使电源供给电路的电源电压升压,经由供电线13及起动装置14向放电灯8施加高压脉冲,使其开始放电。作为放电灯8的点灯方式使用直流点灯方式。在灯室5中配置有延伸部15,其用于对配置于该灯室5内的各部件的一部分进行遮蔽。在灯室5中配置有未图示的遮光部,其对从放电灯8出射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蔽。放电灯8通过将主体16与插座17连接而构成(参照图2)。主体16具有外管18和配置在该外管18内部的发光管19。外管18是通过将闭塞部18a和保持部18b —体成型而构成的,其中,该闭塞部18a 覆盖发光管19等,该保持部18b从该闭塞部18a的前端部向前方凸出。发光管19由氧化铝等陶瓷形成,由发光部20和分别与该发光部20的前后两端相连续的细管部21、22构成。细管部21、22分别形成为向前后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外径小于发光部20的外径。在发光部20的内部以及细管部21、22的发光部20侧的各端部的内部,封入碘化物和氙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发光部2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设置有形成为沿前后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平坦部20a(参照图3)。发光部20的最大内径、即平坦部20a的内径D,例如形成为小于或等于3mm,优选大于或等于Imm而小于或等于2mm。在细管部21、22的内部,前后分离地配置有各自前后较长地形成的阴极侧电极23 和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放电灯,其利用直流点灯方式发光,其特征在于,具有:外管,其安装在插座上;发光管,其配置在前述外管的内部,由发光部和一对细管部构成,该一对细管部位于隔着该发光部的相对侧,与前述发光部相连续地设置;阴极侧电极和阳极侧电极,其配置于前述发光管的内部;以及两根引线,它们分别与前述阴极侧电极和前述阳极侧电极连接,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前述外管的内部,在前述外管内部的位于前述发光管外侧的空间中,填充负压的惰性气体,在位于前述发光管的阳极侧的细管部的外周面上,涂敷金属膜或金属氧化膜、或者卷绕金属线,在启动时,向前述阳极侧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高压脉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志藤雅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