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90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连接一电力源而产生一输出电力驱动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其包括一功因校正电路、一电力转换单元、一脉宽调变单元及一阻抗调变单元,该脉宽调变单元产生一导通一开关单元的脉波信号而决定该开关单元的导通或截止,且该开关单元决定该输入电力流过该功因校正电路与该电力转换单元的时序,其中,该阻抗调变单元与该开关单元之间设有至少两相异阻抗的电力路径,并且自该输入电力撷取一电压侦测信号供该阻抗调变单元切换于相异等效阻抗值的电力路径而调整回授信号的大小,藉此改善该输入电力上升导致功率因素降低的缺失。(*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发光二极管且根 据电力源输入电力的大小控制输入电力的脉波宽度以调整其功率因素的发 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能源控制及环保的需求,为避免能源的浪费,提升功率因 素已成为当今电子设备设计时的重要考量,而功率因素指的是有效功率与 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 的比值,有效功率愈接近总耗电量,则功率因素愈高,亦即工作效率愈好,工 作效率的提升将达到实际输出功率提升、减少损耗降低废热的优点,加上 欧盟公布的安规与谐波规范,对各种电子产品的用电效率皆有高标准的要 求,使各业者必须致力于改善产品用电的工作效率,而随着发光二极管(即 二极体,本文均称为二极管)普遍使用的状况下,如何提升发光二极管驱动 电路的功率因素亦成为各家厂商所需面临的问题。目前现有的技术中,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架构如图l所示,输入电力经过一功因校正电路60传输至一电力转换单元20以转换为输出电力而驱 动发光二极管30发光,且该电路架构更包含一脉宽调变单元40,该脉宽调变 单元40经回授控制单元90由该电力转换单元20取得一回授信号Sl并依 据回授信号S1的大小调整输入电力的脉波宽度,使输入电力上升时,通过该 脉宽调变单元40缩减该输入电力的脉波宽度,以维持输出电力的稳定,然 而,多了一级功因校正电路,将造成多一级的功率损失及生产成本增加的 缺失。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 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 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 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 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实 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 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 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 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 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存在的 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 输入电力上升时,输入电力的脉波宽度维持在功率因素可达到标准值的范 围,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取得一电力源的输入电力以驱动至少 一发光二极管,该驱动电路包括有 一功因校正 电路,连接该电力源与一开关单元,以取得该输入电力并藉开关单元的导通 与截止决定输入电力流经功因校正电路的时序; 一电力转换单元,连接功因校正电路及发光二极管,经功因校正电路取得输入电力且转换为 一传输至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电力; 一脉宽调变单元,连接电力源及开关单元,产生一 导通该开关单元的脉波信号,且自通过该电力转换单元的输入电力中撷取 一回授信号决定该脉波信号的导通时距; 一阻抗调变单元连接电力源及开关单元,并与开关单元之间设有至少两相异阻抗的电力路径,且自输入电力 取得一电压侦测信号以决定电力路径的等效阻抗值而调整回授信号的大小, 藉以调整脉波信号的导通时距并控制输入电力流经功因校正电路的时序。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的阻抗调变单元包含一连接该 电力源并取得电压侦测信号而输出 一触发信号的第一开关,以及一连接开 关单元与第一开关并取得触发信号的第二开关,且该第二开关依据触发信 号决定电力转换单元与第二开关间的电力路径以调整回^l受信号的大小。前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的第二开关与该电力转换单元 之间设有一第一电阻,及一与该第一电阻及该第二开关并联的第二电阻。前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的第一开关为金氧半场效电晶体前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的第二开关为金氧半场效电晶体。前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的开关单元为金氧半场效电晶体。前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的脉宽调变单元为一功率因素校正IC。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 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该驱 动电路取得一 电力源的输入电力以驱动至少 一发光二极管,其包括有 一功 因校正电3各、 一电力转换单元、 一脉宽调变单元及一阻抗调变单元,其中, 该功因校正电路连接该电力源与 一开关单元,以取得该输入电力并藉该开 关单元决定输入电力流经功因校正电路的时序,而该电力转换单元经该功 因校正电路取得输入电力且转换为 一驱动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电力并输出一 回授信号至该脉宽调变单元,而该脉宽调变单元产生一导通该开关单元的 脉波信号,并藉该回授信号决定该脉波信号的导通时距,此外,该阻抗调 变单元连接该电力源及该开关单元,且与该开关单元之间设有至少两相异 阻抗的电力路径,并自该输入电力取得一 电压侦测信号以决定电力路径的 等效阻抗值而调整该回授信号的大小,藉此控制该脉波信号的导通时距以电力上升时,输入电力的脉波宽度维持在功率因素可达到标准值的范围。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电路从两级整合在一级完成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 有习知的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有效减少耗损的电力而提高输出效 率,并减少组成零件而节省生产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连接一电力源而产 生一输出电力驱动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其包括一功因校正电路、 一电力转 换单元、 一脉宽调变单元及一阻抗调变单元,该脉宽调变单元产生一导通 一开关单元的脉波信号而决定该开关单元的导通或截止,且该开关单元决 定该输入电力流过该功因校正电路与该电力转换单元的时序,其中,该阻 抗调变单元与该开关单元之间设有至少两相异阻抗的电力3各径,并且自该输入电力撷取一电压侦测信号供该阻抗调变单元切换于相异等效阻抗值的 电力路径而调整回授信号的大小,藉此改善该输入电力上升导致功率因素 降低的缺失。本技术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 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 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 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没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方块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取得一电力源(10)的输入电力Vin以驱动至少一发光二极管(30),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包括有: 一功因校正电路(60),连接该电力源(10)与一开关单元(70),以取得该输入电力Vin并藉开关单元( 70)的导通与截止决定输入电力Vin流经功因校正电路(60)的时序; 一电力转换单元(20),连接功因校正电路(60)及发光二极管(30),经功因校正电路(60)取得输入电力Vin且转换为一传输至发光二极管(30)的输出电力Vout;  一脉宽调变单元(40),连接电力源(10)及开关单元(70),产生一导通该开关单元(70)的脉波信号S2,且自通过该电力转换单元(20)的输入电力Vin中撷取一回授信号S1以决定该脉波信号S2的导通时距; 一阻抗调变单元(50 ),连接电力源(10)及开关单元(70),并与开关单元(70)之间设有至少两相异阻抗的电力路径,且自输入电力Vin取得一电压侦测信号V1以决定电力路径的等效阻抗值而调整回授信号S1的大小,藉以调整脉波信号S2的导通时距并控制输入电力Vin流经功因校正电路(60)的时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重雄黄宝庆
申请(专利权)人:源辰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