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过程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1007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过程的控制方法通过现场旁站检查与利用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定量化分析相结合,将经过旁站检查过,并确认施工质量合格的物理点作为标准物理点,将所获得的地震记录中勘探目的层的地震波参数作为对比的标准值,并依据勘探精度要求确定控制范围,将没有经过现场旁站检查的物理点记录与其对比,作为对没有现场旁站的物理点记录的评价依据,用以评价地震采集的施工质量与地震记录质量。这种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地震采集的施工质量与地震记录质量,实现了以有限的检查达到有效的控制的目标,既减少了野外现场旁站检查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又能以科学手段实现对地震野外采集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勘探技术,具体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中,地震数据的野外采集过程是一个复杂和辛苦的过程,一次性投入比较大,而且,施工的季节性强。如果等到施工过后,对采集的数据处理后,发现采集质量存在问题,再重新进行采集,就会造成投资多,时间长,极大地影响勘探效率与周期。因此,在采集过程中对施工质量控制是地震勘探野外采集中最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对地震记录的评价更是关键。以往是通过对采集中所获得的地震监视记录的现场人工评价来进行的。尽管有比较详细的地震监视记录评价标准,但是,由于以下原因,评价的效果仍然较少理性传统的地震记录评价方法主要是依赖于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人工判断,其受评价人的技术水平、经验、业务能量、对地下地质结构的认识等影响,有较大的主观性,缺少科学性与定量化;地震记录质量受地质结构、施工方法、施工质量等因素影响,有时,难以区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地震记录的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也有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判别。主要是根据行业标准将相关的指标转换成数据,然后进行判别。由于地震记录在不同的地区差异大,无法找到科学量化的标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目前,国内外尚无这方面更好的技术方案,采用的都是人工评价或用计算机对地震记录进行简单的叠加后,从地震剖面上进行评价。用人工评价的缺陷是明显的,用现场处理剖面评价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及时性,待现场剖面处理完成后,野外采集已结束,地震排列已收起,如果,发现资料不行,要重新采集,还要重新布排列,工作量大,浪费时间。同时,上述方法的一个共同的缺陷是没有与野外施工现场质量检查结合,对地震记录质量不好的原因,难以判别。另外,由于地震野外施工的范围大,一个地震排列有数百上千,甚至多达万道,可长达10千米;如果是三维地震勘探横向距离可达2千米,将近20平方千米的范围,对施工质量控制是个比较大的难题。只能采用少量抽查和个别旁站的办法,无法做到全面检查,因此,优化对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过程的控制,即对地震采集施工质量进行监控一直是有待开发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野外采集质量评价的人为因素,使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更加科学化、定量化,以提高工作效率、施工质量监控水平与效益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勘探部署确定标准物理点,并制定现场监督计划;2)对照工程设计与施工安排进度、地质结构在勘探部署图上展点检查;3)根据设计要求,给定标准物理点的施工参数;4)在标准物理点实施野外施工作业,并进行地震激发的旁站检查和地震接收排列的检查,记载检查结果,在确认符合设计标准合格后,通知地震仪器放炮;5)地震仪器放炮,实施地震数据采集,对所获得的地震记录进行现场人工评价如果合格,其它的物理点按照此采集参数继续施工;如果不合格,通知返工,返回到第3)步,重新给定施工参数;6)对所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定量化分析提取勘探目的层的地震波参数,包括能量、主频率、信噪比、频谱、同相轴连续性参数,作为对比的标准数据值,并给出控制范围,然后,将其它物理点的地震记录与其对比,判断验收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通知返工,返回到第3)步,重新给定施工参数;如果合格,准予继续施工,并储存数据资料;7)输出质量评价报告。本专利技术,其中,在所述步骤6)中,在计算机上对地震采集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所述的计算机定量分析的操作程序执行如下步骤(1)解编炮集、地震班报,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2)对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包括能量、主频率、信噪比、频谱、同相轴连续性;(3)根据野外的旁站检查记载,定义标准物理点;(4)将其它物理点的记录与标准物理点进行对比,绘出对比图比较,提取地震记录的能量、主频、频宽、信噪比参数,进行参数值和比值对比,筛选出超限点;(5)绘制频谱图,数值、比值曲线图和柱状图。本专利技术,其中,在所述步骤(4)作为对比值至少包括能量、主频率、信噪比、频谱和同相轴连续性;所述步骤(5)至少要绘出能量、频率、信噪比3个属性的数值、比值对比曲线图和柱状图。本专利技术,其中,在所述步骤7)中,计算机输出的地震记录评价报告至少包括标准物理点的炮点桩号;允许控制范围的百分比;超限点的桩号、个数,占总物理点的百分比;能量、频率、信噪比的对比曲线图和柱状图,以及施工质量与地震记录质量描述。本专利技术通过现场旁站检查与利用专业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定量化分析相结合,以旁站检查过,并且施工质量符合技术设计要求的物理点所获得的地震记录为标准,提取勘探目的层的地震波参数,作为对比的标准值,并依据勘探精度要求,确定有一定控制范围的对比标准,将没有经过旁站检查的物理点所获得的地震记录与其进行对比,作为对没有经过旁站检查的物理点所获得的地震记录的评价依据。以此,来评价和监控地震采集施工质量与地震记录质量。这种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地震采集施工质量与地震记录质量,实现以有限的检查达到有效的控制的目标,即减少了野外现场的旁站检查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又能够以科学的手段实现对地震采集施工质量和地震记录质量的全面控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方法中计算机定量分析操作程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将野外实地旁站检查结果与计算机判别技术相结合,对地震采集施工质量评价和地震记录质量评价相结合,能科学、有效、定量化地控制地震采集质量,能迅速查明地震记录不好的原因,是采集施工质量不好,还是地质结构问题,还是施工方法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如强化采集施工质量管理,调整施工方法,保证地震记录质量的提高和地震勘探效益的提高。参照图1,从本专利技术的步骤中可知,第一步根据勘探部署确定标准物理点,制定标准物理点的现场监督计划。为此,根据勘探工区的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及地下地质结构特点,将工区划分几个激发与接收条件相对一致与稳定的区段,在区段内选择几个能够代表相邻地区的激发点作为标准物理点。其选择要点是要有代表性,能够代表相邻物理点的激发特征;在勘探工区内分布均匀,有控制性;在时间上,分布均匀,对施工过程有控制作用。确定标准物理点的依据是勘探部署图;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安排。制定标准物理点的现场监督计划,现场监督人员要在标准物理点施工时,到达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旁站检查。第二步对照工程设计与施工安排进度、地质结构在勘探部署图上展点检查,要求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地区、不同的施工方法、不同的施工时间段,都有标准物理点控制。第三步根据设计要求,给定标准物理点的施工参数。在井炮激发时,激发参数包括井深、井数组合方式及图形,炸药的类型、数量、下药的深度;在可控震源激发时,包括震源类型及重量,台数及组合图形、振次、扫描时间及频率;接收参数包括接收道数,检波器的个数、组合方式,组合图形及组合基距,检波器的完好率及工作状态,环境噪音不超标;地震仪器的录制参数包括采样间隔、记录长度、前放增益和频率范围。给定施工参数的依据是技术设计中的方法论证结论;野外方法试验的结论;甲方批复的施工参数;表层结构调查成果。第四步在标准物理点实施野外施工作业,并进行地震激发的旁站检查和地震接收排列的检查,记载检查结果,监督检查标准物理点的施工作业全过程的目的是保证完全按照技术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过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勘探部署确定标准物理点,并制定现场监督计划;2)对照工程设计与施工安排进度、地质结构在勘探部署图上展点检查;3)根据设计要求,给定标准物理点施工参数; 4)在标准物理点实施野外施工作业,并进行地震激发的旁站检查和地震接收排列的检查,记载检查结果,在确认符合设计标准合格后,通知地震仪器放炮;5)地震仪器放炮,实施地震数据采集,对所获得的地震记录进行现场评价;如果合格,其它的物 理点按照此采集参数继续施工;如果不合格,通知返工,返回到第3)步,重新给定施工参数;6)对所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定量化分析:提取勘探目的层的地震波参数,包括能量、主频率、信噪比、频谱、同相轴连续性参数,作为对比的标准数据值,并给 出控制范围,然后,将其它物理点的地震记录与其对比,判断验收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通知返工,返回到第3)步,重新给定施工参数:如果合格,准予继续施工,并储存数据资料;7)输出质量评价报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庆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油天强勘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