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145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1:40
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该活塞入缸引导套为一筒体,包括用于引导活塞入缸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锥形引导段和与其衔接的直筒导入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解决了活塞装入气缸时,三道活塞环开口容易重合的问题,在装配活塞入缸时,可以捏住活塞环也可以通过调整口调整活塞环的开口位置,保证三道活塞环开口的安装角度满足装配要求;对入缸引导套的开口端进行加强设计,增加了一个与入缸引导套一体的加强环,可以保证在使用入缸引导套时如果不小心掉到地上也不会破坏到开口端的内径,保证工装的尺寸精密,减少工装的报废率。

A Piston Input Guide L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工装,特别涉及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工装。
技术介绍
活塞环是用于嵌入活塞槽沟内部的金属环,活塞环分为两种:压缩环和机油环。压缩环可用来密封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体;机油环则用来刮除汽缸上多余的机油。活塞环是一种具有较大向外扩张变形的金属弹性环,它被装配到剖面与其相应的环形槽内。往复和旋转运动的活塞环,依靠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差,在环外圆面和气缸以及环和环槽的一个侧面之间形成密封。活塞环作用包括密封、调节机油(控油)、导热(传热)、导向(支承)四个作用。密封:指密封燃气,不让燃烧室的气体漏到曲轴箱,把气体的泄漏量控制在最低限度,提高热效率。漏气不仅会使发动机的动力下降,而且会使机油变质,这是气环的主要任务;调节机油(控油):把气缸壁上多余的润滑油刮下,同时又使缸壁上布有薄薄的油膜,保证气缸和活塞及环的正常润滑,这是油环的主要任务。在现代高速发动机上,特别重视活塞环控制油膜的作用;导热:通过活塞环将活塞的热量传导给缸套,即起冷却作用。据可靠资料认为,非冷却活塞中活塞顶所受的的热量中有70—80%是通过活塞环传给缸壁而散掉的,冷却活塞中有30—40%是通过活塞环传给缸壁而散掉的;支承:活塞环将活塞保持在气缸中,防止活塞与气缸壁直接接触,保证活塞平顺运动,降低摩擦阻力,而且防止活塞敲缸。一般汽油发动机的活塞采用两道气环,一道油环,而柴油发动机通常采用两道气环,一道油环。活塞环的主要作用是:将燃烧产生的高热,通过活塞环传递给气缸壁,所以能起到冷却活塞的作用。通过活塞环向气缸壁散出的热量,一般可达到活塞顶部承受热量的30—40%;活塞环的第二个作用是保持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密封,控制漏气到最低限度。这种作用主要由气环来承担,即发动机在任何运转条件下,其压缩空气和燃气的泄漏均要控制到最少,以提高热效率;防止因漏气而引起气缸与活塞或气缸与环之间咬死;防止润滑油的劣化而引起的故障等;活塞环的第三个作用是适当地刮落附着于气缸壁上的滑油,并保持正常的油耗量。当供给的润滑油过多时将被吸至燃烧室,使油耗量增大,而且由于燃烧产生的积炭,对发动机性能影响极坏;活塞环的第四个作用是因活塞略小于气缸内径,如无活塞环,则活塞在气缸内不稳定,就不可能运动自如。同时,环还要防止活塞直接与气缸接触,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活塞环在气缸内上下运动,其滑动面全靠环来承担。由此看来活塞环是发动机上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必须要要达到以上的安装效果那么它的安装要求就比较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活塞环平装入气缸套内,接口处要有一定的开口间隙。2)活塞环应装在活塞上,在环槽中,沿高度方向要有一定的边间隙。3)镀铬环应装在第一道,开口不要对着活塞顶部的涡流凹坑方向。4)各活塞环开口在互相错开120°,均不准对着活塞销孔。5)锥形断面活塞环,安装时锥面应向上。6)一般扭转环安装时,倒角或切槽应向上;锥面反扭转环安装时,仍保持锥面向上。7)安装组合环时,应先装轴向衬环,再装扁平环和波形环。波形环上、下各装一片扁平环,各环开口应相互错开。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各活塞环的环扣必须要错开,保证不重合,最好可以达到相互之间错开120°,这样才可以保证三道环之间密切配合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密闭效果、控油效果及支撑效果,以此来保证气缸高效的工作,并且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在装配中,先将三道单独的活塞环分别装入到活塞上时,可以很轻松的保证它们之间开口的错开角度,但是由于活塞环与活塞套在活塞上是存在间隙的,所以在将活塞套入到气缸中时,活塞环容易发生转动导致开口重合,达不到装配要求,进而需要多次重复装配,因为工装及装配件均为精密工件,多次装配可能引起气缸壁和活塞以及活塞环之间的相互划伤,进而产生报废,效率非常低下,成本过高;工装尺寸非常精密,原本的工装很容易在保护不当的情况下或者操作不当,掉落等都容易造成其报废,成本过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可以方便调整活塞入缸时调整个活塞环开口角度的工装,以此满足高效高质量装配的需要,并且还可以对自身起到一个保护作用的精密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帮助工人更好装配活塞到气缸内的辅助工装,更好的保证装配时的活塞环开口不重合,在装配时可以方便调整活塞环的开口,并且在活塞进入到气缸过程中可以保证手指可以捏住活塞环避免活塞环转动,克服之前使用的工装易摔坏报废的缺点。本技术的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该活塞入缸引导套为一筒体,包括用于引导活塞入缸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锥形引导段和与其衔接的直筒导入段。进一步,所述筒体上具有可供手指伸入调整活塞环开口的调整口。进一步,所述调整口位于所述引导段上。进一步,所述调整口位于所述筒体边缘形成缺口。进一步,所述引导段和所述导入段的衔接为平滑过渡的弧面。进一步,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内表面内径。进一步,所述弧面不能突出所述直筒导入段内径。进一步,所述导入段边缘向外缘形成环形基座。进一步,所述引导段的外表面加工成具有凹凸纹路的防滑表面。进一步,所述调整口的所有角及引导段边沿都进行倒角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解决了活塞装入气缸时,三道活塞环开口容易重合的问题,在装配活塞入缸时,可以捏住活塞环也可以通过调整口调整活塞环的开口位置,保证三道活塞环开口的安装角度满足装配要求;对入缸引导套的开口端进行加强设计,增加了一个与入缸引导套一体的加强环,可以保证在使用入缸引导套时如果不小心掉到地上也不会破坏到开口端的内径,保证工装的尺寸精密,减少工装的报废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竖直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竖直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该活塞入缸引导套为一筒体,包括用于引导活塞入缸的内表面3,所述内表面包括锥形引导段4和与其衔接的直筒导入段5,所述引导段4开口朝尾部逐渐增大形成一定锥度,方便活塞的置入和引导活塞进入到导入段5,导入段5的内径不变且略小于气缸内径,方便活塞装入到气缸内。具体实施例中,较佳实施例的尺寸:导入段5的内径为82.5mm,外径89.5mm,导入段5的长度为15mm;引导段4的长度为40mm,引导段4的尾部开口内径87.85mm,外径96.66mm,引导段4的边沿45度倒角处理;导入段5和引导段4之间的平滑过渡弧面曲率半径为100mm;调整口1的宽度为25mm,高度17mm,两内角的曲率半径为5mm,外角倒角半径2mm;环形基座2内边直径89.5mm,外边直径112.5mm,高度5mm。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上具有可供手指伸入调整活塞环开口的调整口1,因为活塞环是刚好套设在活塞上对应的卡口位置,对它的调整需要非常高的灵活度,没有相应的机械可以满足该灵活度的操作,必须依靠人为的手指来操控调整活塞环保证每道活塞环的开口位置,所以必须留出可供手指伸入调节的调整口1。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口1位于所述引导段4上,在引导段4内,活塞和引导段4的内壁存在一些间隙给调整预留了空间,且可以保证不破坏工装的内壁,提高工装的使用寿命,达到调整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口1位于所述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其特征在于:该活塞入缸引导套为一筒体,包括用于引导活塞入缸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锥形引导段和与其衔接的直筒导入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其特征在于:该活塞入缸引导套为一筒体,包括用于引导活塞入缸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锥形引导段和与其衔接的直筒导入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具有可供手指伸入调整活塞环开口的调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口位于所述引导段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口位于所述筒体边缘形成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入缸引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段和所述导入段的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东李金印陈柯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