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满足恒流的注浆泵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879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可满足恒流的注浆泵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缸组、液力端、换向装置、补油装置、供油装置及回油控制结构,其中液压油缸组由两个油箱组成,且液压油缸组的两个推杆均与液力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了机械转阀换向和液控换向阀换向控制技术,并利用机械结构和多种阀之间的连接关系组成联动动作,以适应恒流稳压注浆需求;设计的液压系统操纵方便、工艺适应性强、控制精度高、反应快。

Hydraulic System of Grouting Pump with Constant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满足恒流的注浆泵液压系统
本技术属于液压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矿场的可满足恒流的注浆泵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在煤矿防水注浆、基础施工注浆等工程中,通常需要恒定的流量和稳定的压力以确保注浆精准的方量和稳定的压力。目前注浆泵一般采用机械传动式三缸单用柱塞的往复型式,仅适用于注浆工艺单一,流量、压力控制精度低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适应性强,控制精度高的可满足恒流的注浆泵液压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可满足恒流的注浆泵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缸组、液力端、换向装置、补油装置、供油装置及回油控制结构,其中液压油缸组由两个油箱组成,且液压油缸组的两个推杆均与液力端连接,其中:一组双并联泵包括大油泵和小油泵分别通过大吸油滤油器和小吸油滤油器与油箱连接;其中大油泵的输出端经管道连接转阀的P1口,所述的转阀的A1口和B1口管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无杆腔端油口连接,用来控制两个液压油缸向前推,构成供油装置;小油泵的输出端经管道连接第二液压油缸和第一液压油缸有杆腔端油口,用来对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进行补油和快速回程,构成补油装置;第一液压油缸无杆腔端油口经管道与液动换向阀的A2口及液控Y2口连接,第二液压油缸无杆腔端油口经管道与液动换向阀B2口及液控X2口连接,同时液动换向阀的Y2口通过管道与转阀的Y1口连接,液动换向阀撒的X2口通过关东与转阀的X1口连接,构成回油控制结构;两个液压油缸的推杆与换向装置连接,换向装置控制转阀换向,已达到推杆伸出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触发换向装置控制转阀换向。作为优选,大油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管道式溢流阀。作为优选,小油泵的输出口上并联有蓄能器和第二管道式溢流阀。作为优选,大油泵输出口上连接有供油系统压力表,小油泵的输出口上连接有补油系统压力表。作为优选,所述的液动换向阀的T2口通过串联的冷却器和回油滤油器连接油箱。上述的转阀由换向装置来机械控制的换向,其X1、Y1口与A1、B1口根据不同换向位形成互通联锁。作为优选,所述的转阀为三位六通机能阀;液动换向阀为中位机能是O型的三位四通阀,液压对中或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应用了机械转阀换向和液控换向阀换向控制技术,并利用机械结构和多种阀之间的连接关系组成联动动作,以适应恒流稳压注浆需求;设计的液压系统操纵方便、工艺适应性强、控制精度高、反应快。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系统原理图。图中1-电动机;2-大吸油滤油器;3-大油泵;4-第一管道式溢流阀;5-转阀;6-第二液压油缸;7-第一液压油缸;8-换向装置;9-液力端;10-液动换向阀;11-冷却器;12-回油滤油器;13-小吸油滤油器;14-小油泵;15-第二管道式溢流阀;16-蓄能器;17-液压油缸组;18-供油装置;19-回油控制结构;20-补油装置;21-供油系统压力表;22-补油系统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可满足恒流的注浆泵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缸组17、液力端9、换向装置8、补油装置20、供油装置18及回油控制结构19,其中液压油缸组17由两个油箱组成,且液压油缸组17的两个推杆均与液力端连接,液压系统的液压回路为一组大小油泵,其输入端分别经大吸油滤油器2和小吸油滤油器13连接油箱;其中大油泵3的输出端经管道连接转阀5的P1口,所述的转阀5的A1口和B1口管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7和第二液压油缸6无杆腔端油口连接,用来控制两个液压油缸向前推;同时大油泵3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一管道式溢流阀4;整体构成供油装置18。其小油泵14的输出端经管道连接第二液压油缸6和第一液压油缸7有杆腔端油口,用来对有杆腔进行补油和快速回程;同时小油泵14的输出端上还并联蓄能器16和第二管道式溢流阀5;构成补油装置20。第一液压油缸7和第二液压油缸6无杆腔端油口经管道分别与液动换向阀10的A2口和B2口连接,且该管道还并联液动换向阀10的液控Y2口、X2口和转阀5的Y1口、X1口,构成回油控制结构19。两个液压油缸的推杆与换向装置8连接,换向装置8控制转阀5换向,已达到推杆伸出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触发换向装置8控制转阀5换向。所述的转阀5为三位六通机能阀,所述的液动换向阀10为中位机能是O型的三位四通阀,液压对中或复位。其工作过程如下:1.先把第一液压油缸7活塞放置于后端,第二液压油缸6活塞放置于前端,但换向装置8不触发动作,启动电动机1。2.大油泵3经大吸油滤油器2吸入低压油,输出的高压油进入转阀5,供油系统压力表21指示大油泵3压力。转阀5处于中位,其A1口、B1口同时供油,第一液压油缸7和第二液压油缸6同时向前推进;补油装置10的第二管道式溢流阀5卸荷,回到油箱;液动换向阀10液控口Y2口、X2口同时高压力,其处于中位,A2口、B2口堵住。当第二液压油缸6触发换向装置8的开关K2动作,控制转阀5转动换向到左位,转阀5的A1口供油,B1口堵住,A1口建立高压力,B1口低压力;液动换向阀10液控口Y2口与转阀5的A1口相通得高压力,推动液动换向阀10换向B2口与回油口T2口相通,第二液压油缸6的无杆腔油口与液动换向阀10的B2口相通回油箱。3.小油泵14经小吸油滤油器13吸入低压油,输出的液压油至第二液压油缸6和第一液压油缸7有杆腔端油口,补油系统压力表22指示小油泵14压力,其压力远低于大油泵3的压力,此时推动第二液压油缸6回程,并接蓄能器16,可使其回程加速。4.当第一液压油缸7继续向前推进到触发换向装置8的开关K1动作,推动转阀5换向,转到中位时,其A1口、B1口同时供油,第一液压油缸7和第二液压油缸6同时向前推进;补油装置10的第二管道式溢流阀5卸荷,回到油箱;液动换向阀10液控口Y2、X2同时高压力,其处于中位,A2口、B2口堵住。当换向装置8控制推动转阀5过中位后,转阀5换向到B1口供油,A1口堵住,B1口建立高压力,A1口低压力;液动换向阀10液控口X2口与转阀5的B1口相通得高压力,推动液动换向阀10换向,其A2口与回油口T2口相通,第一液压油缸7的无杆腔油口与液动换向阀10的A2口相通回油箱。此时补油装置20推动第一液压油缸7快速回程,等待转向装置8的下一次触发。5.以上2到4项是注浆泵的一个工作周程,周而复始,形成其工作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满足恒流的注浆泵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缸组、液力端、换向装置、补油装置、供油装置及回油控制结构,其中液压油缸组由两个油箱组成,且液压油缸组的两个推杆均与液力端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组双并联泵包括大油泵和小油泵分别通过大吸油滤油器和小吸油滤油器与油箱连接;其中大油泵的输出端经管道连接转阀的P1口,转阀的A1口和B1口管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无杆腔端油口连接,用来控制两个液压油缸向前推,构成供油装置;小油泵的输出端经管道连接第二液压油缸和第一液压油缸有杆腔端油口,用来对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进行补油和快速回程,构成补油装置;第一液压油缸无杆腔端油口经管道与液动换向阀的A2口及液控Y2口连接,第二液压油缸无杆腔端油口经管道与液动换向阀B2口及液控X2口连接,同时液动换向阀的Y2口通过管道与转阀的Y1口连接,液动换向阀撒的X2口通过关东与转阀的X1口连接,构成回油控制结构;两个液压油缸的推杆与换向装置连接,换向装置控制转阀换向,已达到推杆伸出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触发换向装置控制转阀换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满足恒流的注浆泵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缸组、液力端、换向装置、补油装置、供油装置及回油控制结构,其中液压油缸组由两个油箱组成,且液压油缸组的两个推杆均与液力端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组双并联泵包括大油泵和小油泵分别通过大吸油滤油器和小吸油滤油器与油箱连接;其中大油泵的输出端经管道连接转阀的P1口,转阀的A1口和B1口管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无杆腔端油口连接,用来控制两个液压油缸向前推,构成供油装置;小油泵的输出端经管道连接第二液压油缸和第一液压油缸有杆腔端油口,用来对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进行补油和快速回程,构成补油装置;第一液压油缸无杆腔端油口经管道与液动换向阀的A2口及液控Y2口连接,第二液压油缸无杆腔端油口经管道与液动换向阀B2口及液控X2口连接,同时液动换向阀的Y2口通过管道与转阀的Y1口连接,液动换向阀撒的X2口通过关东与转阀的X1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离沈玺叶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杭钻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