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834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通过将2个锥形管的小径端分别套接在PVC套管的两端,并在将对拉螺杆穿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时,2个锥形塑料管的大径端分别紧贴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侧面设置,从而在混凝土浇筑后,拆除对拉螺杆时端部喇叭口可以一次成型,既省略了端部喇叭口的后凿施工,也可避免混凝土开凿导致破损的情况,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且该套管和锥形管清洗后可以重复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ncrete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施工现场,在关于对拉螺杆的施工最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硬质套管施工,便于穿墙对拉螺杆的再次利用,另外防止拆模时破坏墙体结构。墙抹灰施工前先用电锯将外侧螺杆洞内的PVC套管锯掉,然后将将其凿成不小于20mm深,直径不小于40mm的喇叭形,再用水冲洗湿润后用防水砂浆(略干)喂入孔内灌满(严禁空孔)、外侧补成圆饼状并凸出墙面2mm,这种对拉螺杆端部后凿喇叭口的施工工序不仅繁琐,而且还会破坏混凝土结构整体性,且因破凿引起的开凿口还会引起周边混凝土破损的情况,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期望见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提供对拉螺杆、套管和2个锥形管,并在将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对拉螺杆上之后,将2个所述锥形管的小径端分别套接在所述套管的两端;步骤S2,提供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支设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并将所述对拉螺杆穿过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且2个所述锥形塑料管的大径端分别紧贴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侧面设置;步骤S3,在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的外侧设置竖向背方和横向背方;步骤S4,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墙体;步骤S5、拆除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并移除所述对拉螺杆、所述套管和所述锥形管以形成具有锥形开口的对拉螺杆孔;步骤S6、对所述对拉螺杆孔进行封堵。上述的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套管为PVC材质。上述的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锥形管为塑料材质。上述的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其中,采用塑料胶杯制作所述锥形管。上述的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竖向背方和所述横向背方均为钢管。上述的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套管的直径为20~30mm,壁厚为1~2mm。上述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通过将2个锥形管的小径端分别套接在PVC套管的两端,并在将对拉螺杆穿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时,2个锥形塑料管的大径端分别紧贴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侧面设置,从而在混凝土浇筑后,拆除对拉螺杆时端部喇叭口可以一次成型,既省略了端部喇叭口的后凿施工,也可避免混凝土开凿导致破损的情况,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且该套管和锥形管清洗后可以重复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套接有锥形管的套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具体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提供对拉螺杆3、套管1(如图2所示)和2个锥形管2,并在将套管1套接在对拉螺杆3上之后,将2个锥形管2的小径端(即锥形管2口径比较小的一端)分别套接在套管1的两端,如图3所示(其中对拉螺杆未示出)。其中,上述套管1为PVC材质,锥形管2为塑料材质,并可采用塑料胶杯制作锥形管2,具体的,将截面呈锥形的塑料胶杯的底部去掉即可形成该锥形管2。优选的,上述锥形管2的小径端与套管1密封套接,以防止混凝土浆液渗入套管1内造成套管1堵塞。具体的,上述套管1的直径为20~30mm,壁厚为1~2mm,且套管1的长度比墙体的厚度小50mm左右。步骤S2,提供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支设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并将对拉螺杆3穿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且2个锥形塑料管的大径端(即锥形管2口径比较大的一端)分别紧贴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侧面设置,具体的,该第一模板临近第二模板的一侧为该第一模板的内侧面,第二模板临近第一模板的一侧为该第二模板的内侧面。步骤S3,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外侧设置竖向背方4和横向背方5以加固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具体的,该竖向背方4和横向背方5均为钢管。步骤S4,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墙体6,如图4所示的结构。步骤S5、拆除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并移除对拉螺杆3、套管1和锥形管2以形成具有锥形开口的对拉螺杆孔。步骤S6、对对拉螺杆孔进行封堵,由于在该对拉螺杆孔的两端部均具有锥形开口,因此无需再凿端部喇叭口,从而既省略了端部喇叭口的后凿施工,也可避免混凝土开凿导致破损的情况,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提供对拉螺杆、套管和2个锥形管,并在将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对拉螺杆上之后,将2个所述锥形管的小径端分别套接在所述套管的两端;步骤S2,提供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支设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并将所述对拉螺杆穿过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且2个所述锥形塑料管的大径端分别紧贴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侧面设置;步骤S3,在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的外侧设置竖向背方和横向背方;步骤S4,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墙体;步骤S5、拆除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并移除所述对拉螺杆、所述套管和所述锥形管以形成具有锥形开口的对拉螺杆孔;步骤S6、对所述对拉螺杆孔进行封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提供对拉螺杆、套管和2个锥形管,并在将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对拉螺杆上之后,将2个所述锥形管的小径端分别套接在所述套管的两端;步骤S2,提供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支设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并将所述对拉螺杆穿过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且2个所述锥形塑料管的大径端分别紧贴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侧面设置;步骤S3,在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的外侧设置竖向背方和横向背方;步骤S4,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墙体;步骤S5、拆除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并移除所述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岳平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