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风挡玻璃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18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风挡玻璃及汽车,所述前风挡玻璃包括前风挡玻璃本体,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具有变色玻璃区和非变色玻璃区,所述变色玻璃区位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上部的横向可遮阳部位,其特征在于,在纵向方向上,所述变色玻璃区由上至下分为光致变色区和电致变色区,且所述电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光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该前风挡玻璃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遮阳板进行遮阳,而且,可以使变色时机和变色程度能够与驾驶员或副驾乘客的需要进行更加一致的匹配,增强用户体验,提高整车品质,避免出现行车安全隐患。

A Front Windshield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ont windshield glass and an automobile. The front windshield glass comprises a front windshield body. The front windshield body has a discolored glass area and a non-discolored glass area. The discolored glass area is located at a transverse shading part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ont windshield 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that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discolored glass area is divided into light from top to bottom. The chromogenic region and the electrochromic reg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width of the electrochromic region is larger than the longitudinal width of the photochromic region. The front windshield can not onl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sunshade, but also make the timing and degree of discoloration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needs of drivers or co-drivers, enhance user experienc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vehicle, and avoid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风挡玻璃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通过变色而具有遮阳效果的汽车前风挡玻璃。本技术还涉及设有所述前风挡玻璃的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是代步工具,对汽车的使用便捷性和智能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需求日益强烈。现有车用遮阳板通过手动上下和左右翻折,以达到遮挡阳光直射人眼的目的,使用方便程度不高并且遮挡效率有待提高,在行车过程中使用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行车安全。CN203752840U公开了一种自动变色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本体,其前挡风玻璃本体由变色玻璃部和非变色玻璃部组成,变色玻璃部位于非变色玻璃部的上端,在前挡风玻璃本体的变色玻璃部均匀地设有光敏剂和微量的氧化铜。这种前挡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有效解决光照刺眼的问题。但是,这种前挡风玻璃的变色玻璃部的变色时机和变色程度完全取决于外界光线的明暗程度,当照射于前挡风玻璃的外界光线较强时,不论驾驶员或副驾乘客是否希望变色玻璃部的颜色变深,变色玻璃部的颜色都有自动变深,导致变色时机和变色程度不能够与驾驶员或副驾乘客的需要完美匹配。例如,在某些强光条件下,驾驶员需要透过变色玻璃部观察路过的指示路牌信息,此时,如果变色玻璃部的颜色自动变深,将导致驾驶员看不清路牌上的指示信息,不得不俯身仰头观察,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又例如,在某些强弱光频繁交替的环境下(较长的隧道等),变色玻璃部频繁变色,一方面因变色延迟滞后会导致变色程度与光线强度完全错位,另一方面频繁变色会导致视觉疲劳,这两方面都会引发行车安全隐患,等等。CN203720506U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变色玻璃及汽车,玻璃包括层叠的电致变色玻璃,相邻电致变色玻璃固定相连,电致变色玻璃端部连接有导线。可有效提高变色效率避免刺激性光线直接入眼,减少交通事故;可有效提升玻璃的选择透光性,有效隔离有害光线。这种变色玻璃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传感器检测光照强度,然后由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自动控制变色玻璃进行变色,另一种是完全由驾驶员或乘客人工进行控制,前一种控制方式的变色效果与上述感光变色玻璃基本类似,存在与感光玻璃一样的技术问题,后一种控制方式的变色时机和变色程度虽然完全由驾驶员或乘客控制。但是,当外界光线条件发生变化时,驾驶员或乘客必须做出反应,才能获得相应的遮光效果,同样存在不理想之处。例如,当突然遭遇强光,驾驶员来不及做出反应或者行车条件不允许驾驶员进行操作时,驾驶员不得不在刺眼的阳光下进行驾驶,又例如,即使行车条件允许驾驶员进行操作,但具体调节至何种程度,驾驶员并无直观的概念,只能通过来回往复的不断调节,才能找到最合适的颜色深度,操作较为繁琐,同样存在行车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克服现有变色前风挡玻璃存在的以上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风挡玻璃。该前风挡玻璃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遮阳板进行遮阳,而且,可以使变色时机和变色程度能够与驾驶员或副驾乘客的需要进行更加一致的匹配,增强用户体验,提高整车品质,避免出现行车安全隐患。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前风挡玻璃的汽车。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前风挡玻璃,包括前风挡玻璃本体,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具有变色玻璃区和非变色玻璃区,所述变色玻璃区位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上部的横向可遮阳部位,在纵向方向上,所述变色玻璃区由上至下分为光致变色区和电致变色区,且所述电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光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优选地,所述光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与所述电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的比值在1:2~1:5之间。优选地,所述变色玻璃区的纵向宽度与所述非变色玻璃区的纵向宽度的比值在1:2~1:4之间。优选地,所述光致变色区的下边缘低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的玻璃黑边呈内凹状部位的下边缘。优选地,所述光致变色区贴有光致变色膜或者设有光致变色涂层。优选地,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为夹层玻璃;所述电致变色区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和粘接于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的调光膜;所述调光膜设有用于加载电压的电气连接件。优选地,所述调光膜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电气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优选地,所述调光膜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活性物质层、电解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互补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电气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的前风挡玻璃,所述前风挡玻璃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前风挡玻璃;所述汽车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前风挡玻璃的光致变色区进行变色的控制系统。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人机交互设备,用于输入控制所述前风挡玻璃电致变色区颜色深度的调节指令;车身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人机交互设备输出的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区颜色深度的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调节指令生成控制信号;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加载于所述前风挡玻璃电致变色区的电压。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光线强度;车身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传感器输出的外界光线强度信号,并根据所述外界光线强度信号生成控制信号;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加载于所述前风挡玻璃电致变色区的电压。本技术所提供的前风挡玻璃在变色玻璃区同时设有光致变色区和电致变色区,其中光致变色区位于电致变色区上方,且电致变色区的宽度大于光致变色区。当外界光线变强时,光致变色区可首先自动将颜色变深,遮挡从前风挡玻璃最上方进入驾驶室的光线,第一时间为驾驶员减弱光线强度,避免驾驶员受强光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通过自动或被动的方式对电致变色区的颜色进行调节,最终达到整个变色玻璃区都进行变色的效果,为驾驶员提供更加舒适的光线环境,通过合理的设计前风挡玻璃的可变色区域,其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遮阳板进行遮阳,而且,并非感光变色前风挡玻璃和电控变色前风挡玻璃的简单组合,可以消除单纯感光变色前风挡玻璃和单纯电控变色前风挡玻璃存在的不足,使前风挡玻璃的变色在自动调节的基础上,又可以进行人工干预,从而使变色时机和变色程度能够与驾驶员或副驾乘客的需要进行更加一致的匹配,增强用户体验,提高整车品质,避免出现行车安全隐患。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设有上述同时具有光致变色区和电致变色区的前风挡玻璃,由于所述前风挡玻璃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设有该前风挡玻璃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前风挡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前风挡玻璃电致变色区的一种层状结构和电路图;图3为前风挡玻璃电致变色区的另一种层状结构和电路图;图4为前风挡玻璃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图。图中:1.麦克风2.娱乐屏3.娱乐主机4.BCM(车身控制模块)5.光致变色区6.电致变色区7.透明区8.黑边区9.第一玻璃层10.调光膜10-1.第一透明导电层10-2.离子存储层10-3.电解质层10-4.电致变色层10-5.第二透明导电层10-6.第一活性物质层10-7.第二活性物质层11.第二玻璃层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前风挡玻璃,包括前风挡玻璃本体,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具有变色玻璃区和非变色玻璃区,所述变色玻璃区位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上部的横向可遮阳部位,其特征在于,在纵向方向上,所述变色玻璃区由上至下分为光致变色区和电致变色区,且所述电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光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前风挡玻璃,包括前风挡玻璃本体,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具有变色玻璃区和非变色玻璃区,所述变色玻璃区位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上部的横向可遮阳部位,其特征在于,在纵向方向上,所述变色玻璃区由上至下分为光致变色区和电致变色区,且所述电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光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与所述电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的比值在1:2~1: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玻璃区的纵向宽度与所述非变色玻璃区的纵向宽度的比值在1:2~1: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区的下边缘低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的玻璃黑边呈内凹状部位的下边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区贴有光致变色膜或者设有光致变色涂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为夹层玻璃;所述电致变色区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和粘接于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的调光膜;所述调光膜设有用于加载电压的电气连接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膜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扬王一龙武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