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传递用联轴器和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574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43
使固定在输出轴(12a)的驱动侧传递部件(17)的驱动侧凹凸部(22)与驱动侧弹性部件(20)卡合。使驱动侧凹凸部(22)相对于中间传递部件(19)的中间凹凸部(31)以存在比存在于驱动侧凹凸部(22)与驱动侧弹性部件(20)的卡合部的周向间隙大的周向间隙的状态卡合。使固定在蜗杆轴(6a)的被驱动侧传递部件(18)的被驱动侧凹凸部(26)与被驱动侧弹性部件(21)卡合。使被驱动侧凹凸部(26)相对于中间凹凸部(31)以存在比存在于被驱动侧凹凸部(26)与被驱动侧弹性部件(21)的卡合部的周向间隙大的周向间隙的状态卡合。利用驱动侧、被驱动侧两个弹性部件(20)、(21)来覆盖中间传递部件(19)的轴向两个侧面和内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扭矩传递用联轴器和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扭矩传递用联轴器装入到各种机械装置中用于在驱动轴与被驱动轴之间传递扭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用作汽车的转向装置,通过将电动马达用作辅助动力源,减轻驾驶者用于操作方向盘所需的力。
技术介绍
图18~19示出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已知的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的一个例子。在后端部安装有方向盘1的转向轴2的前端部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壳体3内,在被转向轴2旋转驱动的部分固定有蜗轮4。将与蜗轮4啮合的蜗杆齿5设置在蜗杆轴6的轴向中间部,被电动马达7旋转驱动的蜗杆8的轴向两端部被深槽型滚珠轴承等1对滚动轴承9a、9b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壳体3内。进一步,在蜗杆轴6的末端部与滚动轴承9a相比突出的部分外嵌有按压件10。在按压件10与壳体3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11等弹性部件。而且,利用螺旋弹簧11,经由按压件10将设置在蜗杆轴6的蜗杆齿5向蜗轮4按压。利用该构成,抑制蜗杆齿5与蜗轮4之间的背隙,抑制齿轮振动噪声的产生。在上述的以往构造的情况下,能抑制在蜗杆齿5与蜗轮4的啮合部产生齿轮振动噪声,但不能抑制在电动马达7的输出轴12的末端部与蜗杆轴6的基端部的结合部分产生的异常噪声。下面说明这一点。在图19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为了将电动马达7的输出轴12的末端部与蜗杆轴6的基端部以能传递扭矩的方式结合,以在蜗杆轴6的基端面开口的状态在蜗杆轴6的基端部形成花键孔13。另外,在输出轴12的末端部形成有花键轴部14。而且,使花键轴部14与花键孔13花键卡合,从而将输出轴12与蜗杆轴6以能传递扭矩的方式结合。花键轴部14与花键孔13如果以使周向间隙为零的状态(无背隙状态)花键卡合,则在输出轴12的末端部与蜗杆轴6的基端部的结合部(花键卡合部)不会产生异常噪声。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在花键卡合部会存在背隙。特别是在利用图19所示的构造,抑制蜗杆齿5与蜗轮4之间的背隙的构造中,由于需要使蜗杆轴6摆动位移,不能完全消除花键卡合部的背隙。因此,为了抑制花键轴部14与花键孔13的花键卡合部产生的异常噪声,存在改善的余地。专利文献2记载的构造通过使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蜗杆轴为金属制且经由圆柱状的动力传递部件结合,从而能够使蜗杆轴的摆动位移顺利进行。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构造中,为了使蜗杆轴摆动位移,在动力传递部件的两端部所设置的花键轴部(阳花键)、与蜗杆轴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各端部所设置的花键孔(阴花键)的花键卡合部分别存在背隙。因此,在使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反时,有可能产生异常噪声,为了抑制异常噪声的产生,存在改善的余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68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312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实现一种在使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相反时,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的扭矩传递用联轴器的构造。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矩传递用联轴器在轴向互相串联配置的驱动轴与被驱动轴的端部彼此之间传递扭矩,包括驱动侧传递部件、被驱动侧传递部件、中间传递部件、弹性部件。所述驱动侧传递部件在径向一侧的周面具有将凹部与凸部在周向交替配置而成的驱动侧凹凸部,设置在驱动轴的端部。例如,所述驱动侧传递部件在所述驱动轴的端部固定或者一体成型。所述被驱动侧传递部件在径向一侧的周面具有将凹部与凸部在周向交替配置而成的被驱动侧凹凸部,设置在被驱动轴的端部。例如,所述被驱动侧传递部件在所述被驱动轴的端部固定或者一体成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在径向另一侧的周面具有将凹部与凸部在周向交替配置而成的中间凹凸部。所述弹性部件是弹性材料制,组装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具有:覆盖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轴向侧面的侧面覆盖部;覆盖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径向另一侧的周面(构成所述中间凹凸部的凸部的径向另一侧面(另一端面))的周面覆盖部。所述驱动侧凹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卡合,并且以存在周向间隙的状态与所述中间凹凸部的轴向一端部卡合(构成所述驱动侧凹凸部的凸部的周向侧面与构成所述中间凹凸部的凸部的周向侧面对置)。所述被驱动侧凹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卡合,并且以存在周向间隙的状态与所述中间凹凸部的轴向另一端部卡合(构成所述被驱动侧凹凸部的凸部的周向侧面与构成所述中间凹凸部的凸部的周向侧面对置)。在上述构成中,所述驱动侧凹凸部可以以存在比存在于所述驱动侧凹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卡合部的周向间隙(包含零的情况)大的周向间隙的状态与所述中间凹凸部的所述轴向一端部卡合。在上述构成中,所述被驱动侧凹凸部可以以存在比存在于所述被驱动侧凹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卡合部的周向间隙(包含零的情况)大的周向间隙的状态与所述中间凹凸部的所述轴向另一端部卡合。在上述构成中,可以在所述驱动侧传递部件和所述被驱动侧传递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部件设置有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的结合体的轴向侧面抵接或者相邻对置的定位用侧面。在上述构成中,可以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的结合体的轴向侧面设置有倾斜侧面部,其越朝向径向外侧越向朝向轴向内侧的方向倾斜。在上述构成中,在所述弹性部件中的、与构成所述驱动侧凹凸部的凸部卡合的部分的轴向一端开口周缘部以及与构成所述被驱动侧凹凸部的凸部卡合的部分的轴向另一端开口周缘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周缘部,设置有与周围的部分相比在轴向凹下的引导凹部。在上述构成中,可以使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以轴向的中央部为界分割的1对分割部件。在该情况下,可以将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轴向侧面向轴向突出的轴向阳侧卡合部、以及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径向另一侧的周面向径向突出的径向阳侧卡合部以互相连续的状态设置,并且,在所述分割部件,将与所述轴向阳侧卡合部卡合的轴向阴侧卡合部以及与所述径向阳侧卡合部卡合的径向阴侧卡合部以互相连续的状态设置。在上述构成中,构成所述驱动侧凹凸部和所述被驱动侧凹凸部中至少任意一个凹凸部的凸部的周向宽度尺寸,可以在轴向越朝向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中央侧越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包括壳体、旋转轴、蜗轮、蜗杆、电动马达。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壳体被支承为旋转自如。所述蜗轮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以与该旋转轴同轴的方式被支承,与该旋转轴一起旋转。所述蜗杆具有蜗杆轴,在该蜗杆轴的轴向中间部设置有蜗杆齿,在使该蜗杆齿与所述蜗轮啮合的状态下,利用轴承将所述蜗杆轴的轴向两端部分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自如。所述电动马达例如在被支承在所述壳体的状态下,用于旋转驱动所述蜗杆。作为驱动轴的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作为被驱动轴的所述蜗杆轴利用扭矩传递用联轴器以能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所述扭矩传递用联轴器是上述扭矩传递用联轴器。在上述构成中,在所述蜗杆轴的末端部(经由扭矩传递用联轴器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结合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可以设置有预压赋予机构,该预压赋予机构将所述蜗杆向所述蜗轮弹性地按压。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扭矩传递用联轴器和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在使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相反时,能够抑制异常噪声的产生。即,在上述构成中,驱动侧凹凸部以存在周向间隙的状态与中间凹凸部的轴向一端部卡合,并且被驱动侧凹凸部以存在周向间隙的状态与中间凹凸部的轴向另一端部卡合。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矩传递用联轴器,包括:驱动侧传递部件,其在径向一侧的周面具有将凹部与凸部在周向交替配置而成的驱动侧凹凸部,并设置在驱动轴的端部;被驱动侧传递部件,其在径向一侧的周面具有将凹部与凸部在周向交替配置而成的被驱动侧凹凸部,并设置在被驱动轴的端部;中间传递部件,在径向另一侧的周面具有将凹部与凸部在周向交替配置而成的中间凹凸部;以及弹性材料制的弹性部件,组装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具有:覆盖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轴向侧面的侧面覆盖部;覆盖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径向另一侧的周面的周面覆盖部,所述驱动侧凹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卡合,并且以存在周向间隙的状态与所述中间凹凸部的轴向一端部卡合,所述被驱动侧凹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卡合,并且以存在周向间隙的状态与所述中间凹凸部的轴向另一端部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8 JP 2016-155992;2017.07.03 JP 2017-130021.一种扭矩传递用联轴器,包括:驱动侧传递部件,其在径向一侧的周面具有将凹部与凸部在周向交替配置而成的驱动侧凹凸部,并设置在驱动轴的端部;被驱动侧传递部件,其在径向一侧的周面具有将凹部与凸部在周向交替配置而成的被驱动侧凹凸部,并设置在被驱动轴的端部;中间传递部件,在径向另一侧的周面具有将凹部与凸部在周向交替配置而成的中间凹凸部;以及弹性材料制的弹性部件,组装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具有:覆盖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轴向侧面的侧面覆盖部;覆盖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径向另一侧的周面的周面覆盖部,所述驱动侧凹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卡合,并且以存在周向间隙的状态与所述中间凹凸部的轴向一端部卡合,所述被驱动侧凹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卡合,并且以存在周向间隙的状态与所述中间凹凸部的轴向另一端部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用联轴器,所述驱动侧凹凸部以存在比存在于所述驱动侧凹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卡合部的周向间隙大的周向间隙的状态与所述中间凹凸部的所述轴方向一端部卡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传递用联轴器,所述被驱动侧凹凸部以存在比存在于所述被驱动侧凹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卡合部的周向间隙大的周向间隙的状态与所述中间凹凸部的所述轴方向另一端部卡合。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用联轴器,在所述驱动侧传递部件和所述被驱动侧传递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部件设置有定位用侧面,所述定位用侧面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的结合体的轴向侧面抵接或者相邻对置。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用联轴器,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的结合体的轴向侧面设置有倾斜侧面部,该倾斜侧面部越朝向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彻濑川彻大泽亮西村信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