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ST系统及其两级换热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587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ST系统及其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水泵、第一级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的出油口管道和进油口管道、第二级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级换热器的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和第一自来水出水管道及储水箱。当两级换热冷却系统运行时,冷却用水经过滤进入储水箱,循环水泵从储水箱内抽水加压送入换热器与油进行热交换,这样极大的提高了CST系统传动介质的冷却效果,确保了CST系统的正常运行。水油热交换后的较高温度的水经过另一台换热器与井下自来水进行热交换使水温下降后,再进行下一个循环。冷却用水如此循环使用,正常状态下不再补充,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ST系统及其两级换热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胶带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CST系统及其两级换热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煤矿井下运输系统中,皮带输送机是主要的运输设备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煤矿运输系统能否安全运行。随着可控启动传输装置(简称CST)的投入运行,更能满足远距离输送的要求,更能实现自动化操作的优势。传统CST系统的传动介质(美孚424油)采用风冷的方式降温,但是传统的风冷方式由于冷却风扇的散热片中局部出现堵塞而出现通风不畅,且其间隙太小无法清洗,所以严重影响CST系统的冷却,若连续运行时间长或带载起动过程中,就会造成CST系统的超温保护动作(超过85度)而无法正常开机,甚至严重时会烧坏CST系统的设备,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油冷却系统的装置,该装置能够提高冷却效果,确保CST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级换热冷却系统,该两级换热冷却系统通过换热器进行油水之间的热交换,然后再进行水水之间的热交换,从而达到提高冷却效果,确保CST系统的正常运行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两级换热冷却系统的CST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包括第一级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的出油口管道和进油口管道,还包括储水箱、循环水泵、第二级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级换热器的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和第一自来水出水管道。所述储水箱、所述循环水泵、所述第二级换热器、所述第一级换热器和所述储水箱顺序串接,形成闭合回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级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其板片厚度为0.7毫米。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设置多个串联,所述储水箱结构为扁长结构,兼有冷却功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和所述第一自来水出水管道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第三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的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还连接有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所述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上设置有第四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上设有电磁阀,所述储水箱温度较高的一侧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电磁阀的开合。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补水通调处设置有手动补水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上设置有高位溢流口和阀门,所述高位溢流口设置于所述储水箱的上端,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储水箱的下端。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循环水泵,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并联设置于第三过滤器与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之间,作为备用循环水泵。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泵的电机控制接触器的工作电流为50A交流电。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高低水位报警系统,所述进油口管道和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设置有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级换热器内循环水进出口的两端及油进出口的两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高低水位报警系统与所述循环水泵、所述第二循环水泵、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柜连接,远程自动控制循环水泵和第二循环水泵的启停。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柜内设有水、油温度报警系统,并设有远传通讯接口。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柜为防爆型控制柜,且其包含具有所有参数的集中液晶显示屏。进一步的,所述两级换热冷却系统中的油路管道和水路管道为标准弯头和法兰盘,所述油路管道和水路管道的直管道最大长度为5米,且两端有法兰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CST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两级换热冷却系统。进一步的,多个所述CST系统并联于两级换热冷却系统中进行水油热交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ST系统及其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水泵、第一级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的出油口管道和进油口管道,还包括储水箱、第二级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级换热器的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和第一自来水出水管道。冷却用水经过滤进入储水箱,循环水泵从储水箱内抽水加压送入换热器与油进行热交换,这样极大的提高了CST系统传动介质的冷却效果,并且两端设有温度传感器,随时监测传动介质的温度,使得经冷却后进入设备的传动介质均在设备允许的范围内,从而避免了CST系统的超温保护动作而无法正常开机的情况,达到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设备损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水油热交换后的较高温度的水经过另一台换热器与井下自来水进行热交换使水温下降后,再进行下一个循环。冷却用水如此循环使用,正常状态下不再补充,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因此,采用本技术的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可以解决CST系统传动介质的散热系统散热效果下降,传动介质冷却不彻底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水箱,2—第一温度传感器,3—高位溢流口,41—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42—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43—第一自来水出水管道,51—第一过滤器,52—第二过滤器,53—第三过滤器,54—第四过滤器,6—进油口管道,7—出油口管道,8—压力传感器,9—阀门,10—第二级换热器,11—第一级换热器,12—电磁阀,13—循环水泵,14—第二循环水泵。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两级换热冷却系统,该两级换热冷却系统通过换热器进行油水之间的热交换,然后再进行水水之间的热交换,从而达到提高冷却效果,确保CST系统的正常运行的目的。本技术另一个核心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两级换热冷却系统的CST系统。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包括第一级换热器11、连接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11的进油口管道6和出油口管道7,还包括储水箱1、循环水泵13、第二级换热器10、连接于所述第二级换热器10的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41和第一自来水出水管道43、电磁阀12、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41、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42、第一过滤器51、第二过滤器52、第三过滤器53和第四过滤器54。其中,第一过滤器51和第二过滤器52分别设置于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41和第一自来水出水管道43上,第三过滤器53设置在储水箱1的出水口处,第四过滤器54设置于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42处;储水箱1、第三过滤器53、循环水泵13、第一级换热器11、第二级换热器10和储水箱1顺序串接,形成闭合回路,并且第一级换热器11还与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42相连。优选地,第一级换热器11和第二级换热器10为板式换热器,其板片厚度为0.7毫米。当两级换热冷却系统运行时,冷却用水经过滤进入储水箱1,循环水泵13从储水箱1内抽水加压送入第一级换热器11与油进行热交换,交换后的较高温度的水经过第二级换热器10与井下自来水进行热交换使水温下降后,再进行下一个循环。冷却用水如此循环使用,正常状态下不再补充,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储水箱1温度较高的一侧设有第一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包括第一级换热器(11)、连接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11)的出油口管道(7)和进油口管道(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箱(1)、第二级换热器(10)、循环水泵(13)、连接于所述第二级换热器(10)的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41)和第一自来水出水管道(43),其中,所述储水箱(1)、所述循环水泵(13)、所述第二级换热器(10)、所述第一级换热器(11)和所述储水箱(1)顺序串接,形成闭合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包括第一级换热器(11)、连接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11)的出油口管道(7)和进油口管道(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箱(1)、第二级换热器(10)、循环水泵(13)、连接于所述第二级换热器(10)的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41)和第一自来水出水管道(43),其中,所述储水箱(1)、所述循环水泵(13)、所述第二级换热器(10)、所述第一级换热器(11)和所述储水箱(1)顺序串接,形成闭合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来水进水管道(41)和所述第一自来水出水管道(43)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器(51)和第二过滤器(52),所述储水箱(1)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第三过滤器(5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13)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11)的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还连接有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42),所述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42)上设置有第四过滤器(5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级换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来水进水管道(42)上设有电磁阀(12),所述储水箱(1)温度较高的一侧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用于控制电磁阀(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守俊杨树明邹德明魏良跃张祥新
申请(专利权)人: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