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促进小冠花生长的杨凌根瘤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0889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促进小冠花生长的杨凌根瘤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该杨凌根瘤菌的菌株号为cv840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32。实验证明,小冠花接种杨凌根瘤菌cv8401 CGMCC No.15532后植株结瘤率、植株高度、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比不接菌对照显著增加。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豆科植物种植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促进小冠花生长的杨凌根瘤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微生物领域中一株促进小冠花生长的杨凌根瘤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小冠花(Coronillavaria)是豆科小冠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地丛生,枝叶茂密,抗逆性强,是较好的覆盖绿肥,也是反刍动物有价值的高蛋白饲草。小冠花的根系发达,除主根外侧根也非常发达,可以在土层中横向走串,根系发达有根瘤,固氮能力强,繁育率高,植株丰茂,产草量高,一般耕地每年可以割草三次,覆盖度大,能迅速形成草皮,是一种很好的保持水土植物。小冠花在我国能适应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并在一定范围内越过长江。小冠花不但可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而且可以美化环境,减少污染。氮素是植物生长中重要的营养元素,农作物依赖于施用氮素化肥所获得的增产实际上是以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所取得的,而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的过程既是高效且对环境无害。根瘤菌(rhizob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它们能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通过侵染豆科植物的根部或茎部形成根瘤,以共生体的形式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植物可吸收利用的优质氮素―谷氨酸和谷氨酚胺类物质。豆科根瘤菌的研究和应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提倡对豆科作物进行根瘤菌接种。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是已知生物固氮能力最强的体系之一,每年固氮量占全球生物总固氮量的65%以上,开发和利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效应的潜力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显著促进小冠花增长和/或增产。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根瘤菌。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根瘤菌是杨凌根瘤菌(Rhizobiumyanglingense),其菌株号为cv8401,该菌株已于2018年03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15532,以下简称为杨凌根瘤菌cv8401。杨凌根瘤菌cv8401具有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16srDNA序列。杨凌根瘤菌cv8401的培养物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杨凌根瘤菌cv8401的培养物可为将杨凌根瘤菌cv8401在微生物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培养容器内的所有物质。所述培养物包括所述杨凌根瘤菌cv8401和所述杨凌根瘤菌cv8401的代谢物。上述杨凌根瘤菌cv8401的培养物中,所述微生物培养基可为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的菌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的菌剂,含有杨凌根瘤菌cv8401或/和杨凌根瘤菌cv8401的培养物。上述菌剂中,所述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具体可为提高豆科植物株高和/或提高豆科植物干草产量和/或提高豆科植物种子产量。上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可为杨凌根瘤菌cv8401或/和杨凌根瘤菌cv8401的培养物,上述菌剂的活性成分还可含有其他生物成分或非生物成分,上述菌剂的其他活性成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菌剂对豆科植物株高和/或豆科植物干草产量和/或豆科植物种子产量促进效果确定。所述菌剂还可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所述固体载体为矿物材料、生物材料;所述矿物材料可为草炭、粘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白碳、沸石、硅石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生物材料为各类作物的秸秆、松壳、稻草、花生壳、玉米粉、豆粉、淀粉、草炭和动物的粪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液体载体可为水;所述菌剂中,杨凌根瘤菌cv8401或/和杨凌根瘤菌cv8401的培养物可以以被培养的活细胞、活细胞的发酵液、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滤液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所述菌剂的剂型可为多种剂型,如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根据需要,所述菌剂中还可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吐温80等)、粘合剂、稳定剂(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等。杨凌根瘤菌cv8401、杨凌根瘤菌cv8401的培养物或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的菌剂在制备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的产品中的应用和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中的应用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上述应用中,所述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具体可为提高豆科植物株高和/或提高豆科植物干草产量和/或提高豆科植物种子产量。上述应用中,所述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的产品可为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的菌剂或含有所述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的菌剂的生物肥料。本申请中,所述豆科植物可为小冠花属植物,如小冠花。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培养杨凌根瘤菌cv8401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培养杨凌根瘤菌cv8401的方法,包括在用于培养根瘤菌的培养基中培养杨凌根瘤菌cv8401的步骤。所述用于培养根瘤菌的培养基可按照如下方法配制:丙三醇3-5ml,甘露醇2-5g,酵母浸粉0.8-1g,K2HPO40.5-1g,无水MgSO40.1-0.2g,CaSO4·2H2O0.1-0.2g,NaCl0.1-0.2g,质量含量为1%的(NH4)6Mo7O24·4H2O水溶液1-1.5ml、质量含量为1%的H3BO3水溶液1-1.5ml,琼脂20g,用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为6.8-7.0,灭菌得到用于培养根瘤菌的培养基。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杨凌根瘤菌cv8401菌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备杨凌根瘤菌cv8401菌剂的方法,包括将杨凌根瘤菌cv8401和/或杨凌根瘤菌cv8401的培养物作为所述菌剂的成分的步骤。实验证明,将杨凌根瘤菌cv8401接种小冠花后,结瘤率、植株高度、植株干草重量和种子产量比不接菌对照均有显著增加:结瘤率比不接菌对照增加326.47%,植株高度比不接菌对照增加106.03%,植株干草产量比不接菌对照增加83.28%,种子产量比不接菌对照增加75.44%。本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有望发展成为杨凌根瘤菌应用领域中一项新的优良组合技术。本专利技术在小冠花种植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保藏说明菌种名称:杨凌根瘤菌(Rhizobiumyanglingense)菌株编号:cv8401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机构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8年03月30日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No.155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中的根瘤菌(Rhizobiumsp.)ACCC19628于1987年2月1日收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简称ACCC,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邮编100081),自该收藏日起公众可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获得该菌株。以下简称根瘤菌ACCC19628。下述实施例中的固体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如下:丙三醇5ml,甘露醇5g,酵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杨凌根瘤菌,其菌株号为cv840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32。

【技术特征摘要】
1.杨凌根瘤菌,其菌株号为cv840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5532。2.权利要求1所述杨凌根瘤菌的培养物,是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凌根瘤菌在微生物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培养容器内的物质。3.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或增产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凌根瘤菌或/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科植物为小冠花属植物。5.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凌根瘤菌、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物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剂在制备促进豆科植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彤刘慧琴王宏龚明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